认真的写好一篇心得,从而可以很好的抒发个人的情感,在写心得体会同时,相信大家的书写能力一定得到了提升,以下是爱制作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父母恩心得体会优质5篇,供大家参考。
父母恩心得体会篇1
初一了,孩子们从相对松散的小学阶段,进入了学习紧凑的初中阶段。学习科目变多了,学习节奏变快了,学习难度变深了,这些对于一个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增加了很多无形的压力。如何处理好这些压力,并化压力为动力,就成为我们作为父母需要深思的问题。
一、习惯
“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生。”(英、培根)孩子教育的成功与好习惯的养成息息相关。
从宏观来讲,在很小的时候,就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何时起床,何时玩耍,何时学习,何时休息,如何进行学习和娱乐的时间分配——长期好习惯的养成可以提高生活效率,让孩子在紧张的学习中游刃有余。虽然初中作业相对多了,但孩子还是可以每天在学习之余抽出时间做做感兴趣的中英文课外阅读,甚至做几条奥数,美其名曰给大脑“加加润滑油”。
从细节来说,在学习解题过程中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文科阅读理解读题的方式,理科解题时遇到难题时思考分析的方法,验算的方法总结,检查答题的模式等等,这些好习惯的养成,可以让孩子提高学习解题效率,降低错误的几率,并在遇到较难考卷时更有底气和时间去攻克难题。
二、目标
如果说,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外因的话,那么一个好的目标的确立则是成功的内因。“在一个崇高的目标支持下,不停的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爱因斯坦)一个好的目标,可以让孩子明确她想成为怎样的人,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当遇到困难时应该如何为了达成目标而披荆斩棘。没有目标会让人缺乏学习和生活的激情,没有目标,就好像航海没有指南针一样。我们经常茶余饭后和孩子聊天,谈谈理想,谈谈未来,看孩子未来想做什么,探讨未来的生活轨迹。虽然孩子对未来有很多美好的憧憬,我们也尊重孩子对未来的选择,但我们在沟通中时常会告诫孩子,一个远大的理想实现必须建立在相匹配的努力之上。所以孩子常常在畅想未来中更坚定了好好学习的信念,学习更有激情。
三、陪伴
初中学习阶段,孩子已经进入了青春期。在这个阶段,孩子的情感较小学时期细腻且复杂,会有一定的独立性增强,会希望自己独立进行一些判断、决定和操作。这些有时会和成人有一些冲突,容易产生一些叛逆。作为家长,我们要学会“陪伴”。我们和孩子一起聊天,一起打篮球,一起阅读,一起看电视探讨电视情节;我们经常静静的听孩子弹钢琴,听孩子讲述学校的趣事。陪伴不仅仅是同在屋檐下,而是要在心灵上成为孩子的朋友,成为孩子的生命导师,让她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有倾诉的对象,而不是钻牛角尖。孩子和父母大量的生活、学习的沟通,能让孩子的思想和情感世界逐渐成熟。这样可以让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难题时更能勇敢的面对、理性的思考并解决问题。
每一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个体,每一个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身体、智力、情商发育都是不一样的。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者成绩不理想时,我们作为家长不要整天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对比,这样往往只会促进孩子的逆反,增加孩子的压力。孩子们都是优秀的,而我们家长需要用更多的沟通去帮助孩子们,通过正面的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学习的确是辛苦的,但也应当是快乐的。如何让孩子积极面对困难,让她自发地想学习、爱学习才是我们家长应该做的。学习的动力不应由家长来给,而应让孩子自己来发掘。家长无需过多的干涉孩子的自主学习,只需要引领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行,并在迷茫时给出合理化的建议。
父母恩心得体会篇2
学校举行了一个作文比赛,主题是让读书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与父母一起读了一篇亲情故事,读后感受颇深。让我久久回味,也让我明白了不要当失去之后,才学会感恩。
故事大意是这样的:作者的父亲出生在旧社会,在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母爱;为了生计,祖父把未成年的父亲送到了县城边上的一户财主家当长工。在那里作者的父亲给人家当牛做马,披星戴月地干活儿,度过了悲惨的少年时代。读到这,我感受到一个父亲的艰辛与不易——父亲是家庭的支柱,承受的压力是巨大的。
作者的父亲成家后,又经历了土改、互助组、人民公社,作者姐弟七人相继来到了人世。在“大锅饭”的年月,像作者这样人口较多的农户,大人们一年到头没日没夜地苦干,还是不够吃。因为作者家孩子多劳力少,父亲不得不经常去队里加班,为的是能多挣一些工分,好能稍稍改变拮据的`生活状态。长年累月的超负荷劳作,使父亲落下了一身毛病、最终因腰椎结核医治无效,撇下一群年幼的儿女,离开了人世。
在回忆父亲时,作者一直为一件事感到不安。那年作者上中学时,一次因早起贪睡,没顾上吃早饭便心急火燎地跑去上学,下课时作者突然发现父亲站在教师门外。原来他是怕我饿肚子,给作者送吃的来了。当时也许是出于所谓的自尊,生怕同学们笑“我”有一个“土爸爸”,抑或是其他什么别样的心情,总之作者跑到门口,用冷硬的语气把老爸撵了回去。等作者回过头来,凝望步履蹒跚的父亲,一股酸楚蓦然涌上心头,泪水悄然滑落。或许作者并不是有意要伤害父亲,但这件事无疑深深刺伤了父亲的心。作者十分后悔,可父亲很早就离开了人世,作者没法回报父亲了,正像古语说的“子欲养而亲不待”。或许只有亲人离世之后,我们才能感受到她们是多么得重要。作者父亲的一生充满苦难,他经历了旧社会的磨难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贫困动荡。更遗憾的是他还没来得及享一天的福便离开了人世。这位父亲和作者所经历的人生,也让我们明白了不要等到亲人离世时再追悔莫及。这时我也明白了:我们要把握好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不辜负幸福的时光;能坦然面对生活,珍惜与大家相处的每一天,不要等到失去才追忆伤痛感恩难舍。
父母恩心得体会篇3
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我很少遇到很大的挫折,因为父母把我保护的很好,而我也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了最适合的生活方式。但自从上了高中之后,我渐渐的有了一些别的想法,首先我认识到了自己并不“孝顺”,我这里的孝顺只是指并不为父母分忧这一点,其次是我没有太大的独立性,我必须要去改变自己,所以在这次寒假里,我每天都坚持帮助父母做家务,并且独立的生活。一个寒假下来之后,我发现自己改变了很多,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有所改变,也有所成长。
寒假的时间很长,每一天我都给自己安排了学习任务,其余的时间便是我为父母做家务的时间。虽然我是一个女孩子,但是以前父母从未让我做过家务,不管是洗碗还是拖地,我都很少去做,平时做的最多的就是在房间里学习。我知道父母非常爱我,他们给我最好的生活条件,给我最好的教育资源,这是他们给我的爱,也是他们全心全意去为我做的事情。但慢慢的我意识到,这种爱有时候会让我沦陷,无法长大。所以这次我主动向他们要求,我每天会做家务,会自己做饭,也会锻炼自己的独立能力,希望他们能够积极的配合。原本以为父母会拒绝,但那是他们很诚然的答应了,并且给予了我最大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次洗碗的时候,我很害怕碗上的洗洁精洗不掉,吃进去会有害健康,所以反反复复洗了好几遍,最终才安心的放进橱柜里。后来随着洗碗次数的增多,我也掌握了更好的尺度,洗洁精的量和反复冲洗的次数我都把握的很好。我想,或许会有人笑话我可以把洗完一件事情看得如此重要,其实我在洗碗的过程中,想的不是洗的如何好,而是在想用什么方式,可以减少洗碗过程中一些不必要的过程,并且达到洗干净的结果。虽然简简单单的一件事情,但是我却只有通过实践和思考,才能得到最终的结果。这一点和学习又有什么不一样呢?不管是做家务还是学习,其实很多道理都是相同的,而我们也要明白,只有思考,我们才能进步。
我们是一个学生,在家做家务的日子也不多,这次做家务给我很多启发,也让父母感到非常的欣慰。勤劳是我们的优秀品质,而我们也不能忘记勤劳这一件事情,我们应该去传承,也去实践它。未来的日子,我会保持好这一点,在学习上和生活上共同前进。
父母恩心得体会篇4
感恩是一种文明,感恩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为了让我校全体同学心怀一颗感恩的心,积极地面对生活,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感恩主题教育活动,让同学们在活动中有所认识,有所感悟,有所启迪。
一、达到了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感恩”系列教育活动,学生知道了如何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并在此基础上学会了关心他人、知恩图报。使学生树立起了感恩之心,使学生对父母心存感恩,更使学生把这种爱化作博爱,能够感恩帮助过自己的人。学生能够时时、事事、处处心存感恩,使家庭充满和谐、充满爱心、充满希望。
二、内容与形式
1、从班会入手,开展了感恩父母教育。
结合实际,我校召开了主题班会《感谢的心》。班会上开展了一些活动,同学们表达了自己如何与父母交流感情。班会进行的很成功,同学们各抒己见,争相举手表达自己如何向父母感恩。这折射出了学生对家长的关心和感激。
2、从实践体验入手,开展了父母感恩教育。
从四月开始,我校通过主题班会《感恩的心》向学生进行了全员发动,公布感恩系列教育活动内容。让全班同学从实际出发,从小事做起,开展了“感恩调查卡”“爸爸妈妈我想说”“看看我的表现”等活动,通过让学生写体会、写信等,筑起了父母与子女沟通的心灵之桥。宋名航的家长在给孩子的回信中写到:亲爱的孩子,你懂得为家人分担家庭的责任,懂得孝顺父母了,懂得改变自己身上不良行为习惯了,你爸高兴的一夜未眠,你的行动我和你爸感到惭愧,因为我们很久未对你的爷爷奶奶这样照顾过,你是我们的好儿子,是我和你爸学习的榜样。而且许多家长纷纷用来电,对面交流等方式殷切的希望此类活动可以长期开展下去,也很愿意参加此类活动,希望通过这个平台与孩子交流。看到这些我们当老师的真的感到很欣慰。
3、从读书收集资料入手,开展了感恩父母教育。让学生收集了部分名言、警句等进行交流、熟读、背诵、理解,汲取传统美德之精华。
4、关注现实生活的感恩细节,让孩子在生活中践行。
为了让感恩行动看得见,摸得着,我们运用以大见小,以点带面的策略,提出了三项感恩作业:让孩子用一句话向父母表示感恩;用一个举动为父母消除疲劳;一天当家为父母分担家务。
我们要求孩子们每星期至少做一次,并且能够持之以恒地做下去。最让孩子们受益的是,通过与父母交流他们开始关注父母的喜好,了解他们的心愿,记住他们的生日。孩子们会在不经意中给父母长辈送去最温馨的祝愿。他们还试着通过自己的努力给父母带去进步的喜讯、成功的喜悦。我让孩子们把在家中的感恩行动记录下来,比如与父母道晚安、给父母夹菜、为父母捶背等。
5、墙报“感恩的心”
适逢即将来临的五月的母亲节,我们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作业,每个人做一份以“感恩”为主题的手抄报,他们做的手抄报特别漂亮,内容丰富,将对别人的感激之情表现得很充分。
对于这些感恩的手抄报,我们在班级内部进行了评奖。同学们都很高兴。一方面自己的劳动得到了别人的认可;另一方面同学们彼此对感恩有了更深的了解,同学关系也更加融洽。
6、学唱一组感恩歌曲,开一次感恩会。我们给学生提供了几十首感恩的歌曲。有韩红的《天亮了》,张艾嘉的《心甘情愿》,罗大佑的《母亲》《摇篮曲》,凤飞飞的《心肝宝贝》,曾路的《母亲》等等,活动期间,校园里处处飘荡着动人的歌声,在歌声中流露着浓浓的亲情。
本月末,我们开展了题为“点亮亲情,感恩父母”的感恩会,在会上,各班利用不同的表演形式抒发了对父母的热爱。有唱歌、朗诵、将自己和家长之间的感人故事等。
我们的感恩教育活动就此就告一段落,但是我们的感恩教育仍在继续。
父母恩心得体会篇5
曾记否,父母将你我捧在手心,含在嘴里。因为,我们是父母手心里的宝。
曾记否,父母把无私的爱给了我们。因为,我们是父母爱的结晶、爱的延续。
曾记否,你讨厌父母的唠叨,无意间,你和父母之间产生了隔阂,可是总要等到失败后,才知道父母讲的是金玉良言。
曾记否,羽翼未丰的你,却想要摆脱父母,展翅飞翔,可是总要等到自己受伤后,才知道父母的怀抱是最温暖的避风港。
我不是诗人,也不是歌唱家,既不会用精美的词藻来赞扬父母,也不会用动听的音乐来歌赞父母,我只能用点滴行动来感恩父母。不要以为你要做多大多大的事才叫感恩,生活中,你为父母做的每一件小事,其实都是在感恩。
我们沐浴着爱的`阳光长大,我们滋润着人间的真情成长,你的心中是否常怀感恩之心?妈妈的皱纹深了,是她把美丽的青春给了我们;妈妈的手粗了,是她把温暖的阳光给了我们;妈妈的腰弯了,是她把挺直的背脊给了我们。面对妈妈深切的感情,我们应该学会感恩,应该学会感激。但很多时候,我们习惯接受这种关爱,并且认为是理所当然,渐渐忘记了感动,忘了说声:“谢谢”。父母是船,载着我们从年少走向成熟;生活是一片海,是父母给了我们一个幸福的港湾。拿什么来感谢您,我的父母!父母的爱说不完,道不尽,所有的恩情我将铭记于心。
当你抱怨父母的啰嗦时,抱怨父母的苛刻不通情达理时,抱怨父母的种种教育时,你要知道,即使父母有很多意见与你不同,你也应该怀着一颗感恩之心,理解他们,体谅他们,要知道这是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
当你看到岁月的时光像无情的风雪染白了父母那丝丝黑发;像锋利的刀片,在父母的额头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时,难道你还忍心用他们的血汗去换取你在物质上的满足和追求奢侈的欲望?难道你还忍心一次又一次伤父母的心,一次又一次用贪婪压弯父母的脊背?不!我们应该用一颗赤诚的感恩之心来回报父母,是他们赐予我们生命,让我们看到了世界的绚丽多彩。要感激他们,是他们一直赐予我们力量和勇气,是他们对我们永不放弃,是他们一次次在十字路口为我们指出前进的方向!
试想一个连父母之恩都不懂得感谢的人,又怎能让他去感恩他人,感恩社会?又怎能做一个受人欢迎,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我们要从感恩父母做起,让感恩之心常在,感恩世界,让世界更美好。
父母恩心得体会优质5篇相关文章:
★ 父母爱观后感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