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感受,实践总结是用自己的语言记录自己的收获体会,以下是爱制作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教师观看榜样8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教师观看榜样8心得体会篇1
无我之爱:“希望她们忘了我和女高”。
千难万难,最难得的是办女子高中10多年来,张桂梅老师走过11万公里的路去家访,走进1300多名学生家。都是何等艰辛的山路啊!都是怎样困难的家庭啊!包车司机不愿去,悬崖峭壁正常人尚且心惊胆战,爬山常常是几个小时,张老师家访中人生第一次骑马出山,还曾摔断两根肋骨……
但小脑萎缩行动失衡的张桂梅来了。她握住家长黝黑皲裂的手,擦去她们脸上的泪水,“命令”随行者捐钱,脱下外套塞给人家,自己冻成伤寒……她说,女高不是普通的学校,是党委政府和山区贫困群众的桥梁。
各级党委、政府对女高也是关爱有加,当地还解决了50个教师编制,教师工资和办学经费均由县财政全额拨款。张桂梅说:“女高能走到今天,离不开党和政府作坚强后盾”。
在女高教学楼走廊墙上,挂着大大小小的绿牌子,上面是密密麻麻的捐款记录,堪称“爱心长廊”。张桂梅说:“学生们每天经过‘爱心长廊’,会记住得到的帮助。”
经常会有一些人联系张老师,要给女高捐款,但条件是提供学生家庭地址和贫困照片,女高对此坚决不要!张桂梅要求对学生的信息保密,既维护学生的自尊,又保护她们的隐私。张桂梅说,给女高的孩子贴上“山区贫困女孩”的标签也不合适。她对毕业生说,走出这里,就忘了女高和我吧——她不想让孩子们背负精神负担。
现在的张桂梅一无家庭,二无房产财产,三还没有健康的身体。她甚至给县领导反映:能否把自己的丧葬费预支出来,用到孩子们身上,自己火化后“骨灰撒到金沙江就行了”。有人问她:那样我们想你了,去哪里看你?张桂梅回答:你想我了,我就会来到你身边。
如今女子高中的毕业生遍布全国,她们把“艰苦朴素、发奋图强、坚忍不拔、感恩回报”的女高品质带出了大山,有的则又回到了山里。
女高第一届毕业生周云丽,出生于贫困的山村家庭,苦日子让她曾经梦想“赚大钱”。20xx年以优异成绩大学毕业的她,考上了宁蒗县一中数学教师岗位。正当她准备上岗时,听说母校紧缺数学老师,于是放弃“正式编制”,回到女高任代课教师……
陈法羽将第一个月的工资全部寄给了学校,之后每月拿出500元钱资助在校贫困学妹。她说:“女高改变了山里女孩的人生,我们该把张老师的精神传下去。”
教师观看榜样8心得体会篇2
3月25晚8点,支部组织党员学生集体观看了《榜样7》专题节目。节目邀请王亚平、王传喜、艾爱国、张玉滚、武大靖、林占嬉、孟昆玉、路生梅8位党员代表参加录制,通过典型事迹展示、现场访谈、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是开展党员教育培训的生动教材。
观看《榜样》节目后,让我感触颇深。
中国首位进驻空间站、首位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王亚平,十年如一日的艰苦训练,说出了“心有翼,自飞云宇天际;梦无垠,当征星辰大海”的金句,也说出了自己的伟大追求。
“点草成金”的农业专家林占嬉,为解决食用菌种植的“菌林矛盾”,提出草取代树木栽培食用菌的观点,最终在上千种草中找到了可种的草——芒萁。但林占嬉前进的脚步并未停止,接着培育出治理环的“巨菌草”,也从种植菌种转向菌草生态治理,为我国的乡村振兴事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巨菌草”也传入了非洲,为他们带去了经济效益,非洲称这种草为“中国草”,体现了祖国的大国风范。
儿科医生路生梅,在毕业后响应“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到了陕西榆林地区的佳县进行儿科建设,她也是163名毕业生中唯一留下的大学生。退休后虽有很多医院高薪聘请她,但是她仍然留在佳县义诊,因为她与佳县做了约定:为佳县服务50年。她说:“医生就像一只拴着线的风筝,线永远在病人手里。只要病人一拉线,我就会出现在他们面前。”
作为钢铁厂的焊工,艾爱国自称为“钢铁裁缝”。几十年如一日的理论钻研与实践操作,练就了“钢铁”般的硬,他不仅练手艺,还不断学习电焊理论,年近花甲学习电脑五笔,不仅将技术水平教授给年轻人,更是将老一辈党员精神传递给年轻人。
村支部书记王传喜,短短几年收到法院126张传票,自己垫付100多万为代村偿还集体债务,代村的焕然一新,离不开这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村支部书记。
北京交警孟昆玉,从警21年,他扎根公安交通管理第一线,执勤在长安街沿线,被称为离五星红旗最近的京城“最帅交警”。他创造了“孟式指挥法”,提高了路口车辆的通过率,但同时也可能为自己带来危险。他以“细致精致极致”作风和“万无一失、一失万无”标准,圆满完成国庆70周年、建党百年庆祝活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等万次重大保卫任务,用实际行动兑现了“为党中央站好岗、为人民群众守好夜”的庄严承诺。
山村教师张玉滚,因为山路崎岖,用扁担为学生的学习撑起了一片天,他用扁担将书从镇上挑回山村,他说:“做老师,只要学生在就有老师在。”为了学生们的营养,还将妻子拉入学校,成了学校的.义务炊事员和学生的生活老师。
短道速滑名将武大靖,为梦想努力奋斗,即便在寒冷冬天,坚持训练!坚持自己的梦想!用行动,实力,证明中国冰雪体育的强大!
?榜样7》看得真的热泪盈眶,它让我看到了—一榜样不是符号,他们是生动鲜活的每一个人!一直以来奋斗是青春的底色,行动是最好的磨砺。回望百年,一代代中国青年紧跟党的领导,勇担责任,不负使命,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为民族复兴的历史洪流注入了强大的青春力量。我们要勇担重任,为国争光!学习他们的精神,坚持不懈、勇于探索、乐于奉献、大胆实践,创造性的去开展工作,在平凡的中发光发彩!我相信,只要我们也一直秉持着这样的精神,就一定能够不断解决新问题,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在自我的追求中实现人生价值的升华。
教师观看榜样8心得体会篇3
?榜样》系列节目,为我们展现了当代各行各业党员心怀人民、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鲜活事迹。从个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先进模范党员的忘我奋斗的行动中,我看到了优秀共产党员的真实形象、体会到了人民公仆的珍贵品格、领悟到了共产主义信念的深刻内涵。
荧幕上的这些榜样人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深深热爱自己的岗位,把为人民群众服务当成自己的乐趣和价值追求,并持之以恒付出。有句话说得好:“你把群众放在什么位置,群众就把你放在什么位置”。有人说:“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正是由于他们把群众放在最高的位置,在岗位上热情为群众服务,从而获得了群众的认可和口碑,他们在为别人奉献时实现了自己的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做的是有意义事,他们既普通又崇高,既平凡又伟大,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共产党员,他们用自己的点滴行动,用自己的坚定执着书写着“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优秀共产党员品质,从而走上荧幕成为榜样。
每一名党员都要向他们一样,始终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把坚守的信仰、奉献的人生、勇敢的担当、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时刻牢记的信条,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勇于担当,恪守职责,扎实苦干,无私奉献,践行为民服务宗旨。”
教师观看榜样8心得体会篇4
学习他们“临危不惧、自强不息,越是艰难越向前”的担当精神。临危不惧、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世代繁衍生息、走向富强的强大基因。在这场没有战火硝烟,却有生死考验的战场上,各条战线的抗疫英雄面对风险不畏惧,面对困难不退缩。无论是与时间赛跑,坚持不懈、永不放弃按时完成“两山医院”建设任务的党组织,还是“为民请命不能避,为国赴难不能避,临危受命不能避”的浙江驰援湖北临时党委,又或是深入“红区”的护士长张宏……他们都“舍小家,顾大家”,充分彰显出共产党员冲锋在前、无惧生死的政治本色。他们是疫情面前最美的“逆行者”,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真正的共产党员都是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我们向抗疫英雄学习,就是要学习他们迎难而上、勇于斗争、绝不向困难低头,学习他们豁得出、顶得上、关键时刻不畏惧,主动向着形势严峻、矛盾集中的第一线冲锋,多到矛盾大、任务重的艰难岗位去磨砺品行,做敢闯“刀山火海”、敢接“烫手山芋”、敢当“热锅蚂蚁”的“逆行者”。
学习他们“跟我上、看我的,时刻把人民装在心中”的服务群众精神。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必须牢记党的宗旨,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在这场“战争”中,对每一个患者,不论是刚出生的婴儿还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抗疫医护人员都不惜一切代价,全力以赴救治,给予每个生命最大的尊重、最平等的对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寒冷的冬天为他们“取暖”;对居民在家隔离期间的“米袋子”“菜篮子”“肉盘子”等基本生活必需品,每一个疫情社区党群都用心、用情做好保障,让人民群众安心放心。正是由于“榜样”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才能汇聚起磅礴的力量,守望相助、共同抗击新冠肺炎。我们向抗疫英雄学习,就是要学习他们不忘初心、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学习他们牢记使命、始终与人民心想一处、干在一处,以百姓心为心,聚焦百姓的急难盼愁,一心一意做群众安危的守护者。
学习他们“使命在肩、无私忘我,敢为人先永不放松”的奉献精神。惟其艰难,方显英雄本色。在这场“战争”中,有医护和科研战线的工作者,有在疫情防控一线执勤的守卫者,也有建设“两山医院”的建设者,还有保障防疫工作者出行、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所需的广大志愿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无论在什么岗位都展现出不计得失、不怕吃苦的品格。一句句“我是党员我先上”“疫情不退我不退”“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彰显着“榜样”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我们向抗疫英雄学习,就是要学习他们直面困难、勇于担当、无私奉献,学习他们沉下心来、扑下身子,苦干实干,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每一个平凡的岗位上,聚精会神从小事做起,争做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践行者。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我们要自觉对标对表“榜样”,从伟大抗疫精神中汲取力量,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汇聚磅礴伟力。
教师观看榜样8心得体会篇5
10月26日,“榜样”专题节目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广大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深深感动广大人民群众,更感动广大党员干部,他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对党忠诚,求真务实,干一行爱一行,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无愧于新时期合格的优秀共产党员。
这些优秀共产党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在理想信念上,坚持真理、理想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始终是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他们用世纪星践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真谛,他们无愧于新时期的合格党员。如:李万君在坚守自己的那一份对工作、对人民一丝不苟的执着,他说:“干活一定要用心,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出样来”; 94岁的`吴孟超老同志依然在坚守,就是心中装着党、装着老百姓,始终不忘初心,始终牢记入党时的誓词并持之以恒的践行着,他说“尽我一个医生的责任”,还有李贝、邓小岚、王思东等等,他们对人民群众全心全意的爱,他们始终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他们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他们始终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们是我们的榜样。
以榜样为榜样,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以先进人物为榜样,从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加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做新时期的合格党员。
教师观看榜样8心得体会篇6
1995年以后,张桂梅离开大理喜洲,只身来到丽江华坪。初来乍到,她便放弃了进入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的机会,而是选择了中心中学,承担了4个毕业班的政治教学工作,毕业班的女生工作,此外还协助学校搞文艺工作。在工作中,她尽职尽责,奉献了所有精力。
1997年8月,民中分设成立正在住院做手术的`张老师得知民中学生最穷,生源素质最差,经费最紧张,又看到民中校舍最破陋、设备最差时,她又主动要求调到民中工作,抓学生学习、管学生日常都亲历亲为,一步步推动着教育工作的发展。在她的努力下民中的教育成果不断涌现。
1999年2月,华坪县教育局党委和中共华坪县委分别发出通知;号召全县教职工和全县人民向她学习,县委还授予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并奖给她1000元,但张桂梅把1000元奖金当场就捐给了县慈善机构。
说到慈善,张桂梅这一生几乎都与慈善事业挂钩。在民中的教育工作中,女生很少,张桂梅意识到,提高山区女孩的素质,至少可以改变三代人。由此,她便萌生了筹建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想法,从2002年起她便开始为这个“不切实际”的梦想四处奔波。
2007年,张桂梅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张桂梅和她筹建免费女高的想法逐渐被更多人知道。丽江市和华坪县各拿出100万元,帮助张桂梅办校。2008年8月,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建成。
张桂梅表示,学校能办起来并走到今天,离不开党和政府作坚强后盾。华坪女高的教师工资和办学经费均由县财政保障,学校建设由教育局负责。教学楼墙上,挂满了密密麻麻的捐款人姓名。大家的关心和帮助,她都记在心里。
为了留住学生,家访成了很重要的工作。办校10多年来,张桂梅走了11万公里家访路,走进1300多名学生家中。山区偏远、山路艰辛,很多学生的家只能靠步行达到,连爬山过去都得好几个小时。
在她的带动下,10多年来,华坪女高以自身独有的特色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断发展成长。张桂梅也非常注重新材视角,不断摸索出贫困山区学生教育的规律;把育人当作教育的前提和目标,走到学生心里;她通过家访了解孩子的家庭,竭力改变教育背后的贫困。“山里的学生太穷太苦了,又那么善良懂事,我想帮帮她们。”正是秉承着一颗仁爱之心,张桂梅“让教育走得更深更远”。
教师观看榜样8心得体会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