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好青年事迹7篇

时间:
Youaremine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事迹材料,我们可以了解在特定领域内的领导才能和能力,学习他人的事迹可以让我们更加明白人生的真谛和快乐来源,爱制作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身边好青年事迹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身边好青年事迹7篇

身边好青年事迹篇1

“为天下立心,为百姓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们应当思索,作为中国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当立何志向,有何理想。

中国之崛起,中国之日强,亦代表着国民的自强,我们迎难而上的背影,我们手拉手顶起千斤巨石的力量,一切的一切,都在表现着:今日之中国正积攒着新鲜的血液,东方巨龙正在蓄势腾飞。

新时代的我们要敢于拼搏。跳水名将伏明霞在位亚特兰大奥运会做准备时,大大小小的伤痛不断发生。但是,顽强的拼搏精神驱使着她,坚强的斗志激励着她因此,她把一切伤痛抛诸脑后,带伤上场。正是这种拼搏精神,才让她走向了成功的彼岸。拼搏精神是成功的前提。拼搏精神是作为新青年的我们走在中国的富强之路上不可或缺的精神。

新时代的我们要勇于创新。创新是追求、是信念、是无畏,是一种越过冷漠荒原后,看到绿洲的快乐。“杂家水稻之父”袁隆平先后用了六年时间,做了三千多个杂交组合,历经千次失败,终于找到了他心中最满意的成果。他凭借着这份执着与追求,一次次挑战奇迹,在连野草都无法正常生长的沙漠,养育出了世界又一奇迹——沙漠水稻。他开创了一次又一次震惊世界的绿色革命。“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没有创新,社会就无法前进;没有创新,国家也无法发展。”纵观古今,凡有成者,无不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动力。

新时代的我们要善于发现。世上有三样东西时追不回来的:一是说出的话,而是泼出去的水,三是错过的机遇。机会,往往是被善于发现的人抓住x年,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奖委员会对屠呦呦的贡献做出高度评价: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能极大地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为人类提供了强有力的新武器,以对抗每年困扰着亿万人的疾病,这在提升人类健康和减轻患者痛苦方面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善于发现即在平静中发现波澜,在平凡中发现伟大。善于发现是建筑祖国高塔的材料。

社会在向前发展,时代也在不断进步,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以行动形象展现新时代。在新的时代里,中学生要具备新的形象:勇于拼搏,敢于创新,善于发现。为新中国补一块砖,添一片瓦。在新时代做与祖国同步发展的新青年。

身边好青年事迹篇2

我叫xx,我是来自xx学院xx级化学类专业xx班的学生,担任班级体育委员,并担任化学学院学生会体育部部长这一职位,我爱好体育,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体育一直陪伴着我,我也在日常生活中帮助着别人,帮助别人懂得体育知识,强身健体,奔向体育的高峰,我,在路上。同时我也有3年的美术经历,在体育锻炼的同时,用艺术和音乐陶冶情操。

一、父母熏陶,起步占优

在我小的时候,父母就注重培养艺术,体育方面的能力。例如,在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带我在电视机前关注着奥运会,亚运会等体育盛事,让我从小就能关注着体育,并让我渐渐的懂得体育的真谛和内涵,然后参与到其中去;而母亲呢,在我小的时候,就送我去学了画画,培养我的艺术细胞,让我在生活中能注重观察,注重细节,做到心灵手巧。因为母亲是教师,所以很注重我的全面发展,所以我在前进的路上才能少走弯路,我觉得我的一点点进步都是父母的功劳。

二、成长之路,体育陪伴

在小学时,就开始喜欢上了足球,那时对于足球的热爱超过了一切,记得那时小学踢球的人较多,那时的体育场虽然很简陋,但是我们还是经常去玩,去练习,还时常有些小型的比赛,那时由于踢球踢得较好,还被许多人所认识,所以对足球的热爱就更深了,到了初中,有了足球比赛,那时的我就开始担任着队长,组织着队员进行着“战斗”,在大家遇到困难的时候,共同前进,我的足球之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发光”,一次省里举行中小学5vs5足球联赛,我有幸前去参加,并在那次比赛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并见到了大场面,那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在那里我收获了信心,使我坚定了对于体育的热爱。由于我在小学时有一个好朋友,我们住在一个楼,母亲都是教师,一直在一个班级,我们还有相同的爱好,所以平时我们一起足球,同时由于他的缘故我们还一起练习了乒乓球,羽毛球,加上踢足球时练成的耐力,长跑也当然不错喽。到了高中,由于学业的关系,自己的重点由足球变成了篮球,我想是由于之前对体育的练习,所以自己对各种体育活动一学就会,而且还做得很好,所以,篮球开始由于投的异常准,也被大家所熟知,那时刚开始打球,所以开始只练习了投篮,其他的都是后来??

点点进步的。到了大学,当上了班级体育委员,并担任了体育部长,自己的担子看似重了,其实我是乐在其中,由于我在体育上的天赋,在处理一些事情时也是游刃有余,前一段我们还举办了学院篮球赛,我还获得了mvp,同时我也担任学院篮球队的队长,由于自己在足球方面的能力,相信也会成为足球队的队长。在班级方面,由于我们班爱学习的多,所以体育方面一直很差,所以我在日常生活中会帮助大家进行适当的练习,强身健体,渐渐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在我的努力下,我相信我们班一定会变强的。在体育的道路上,我,在前进!在大二的一年作为体育部部长组织了很多体育活动,学院篮球赛,运动会,此外还参加了深秋歌会。

三、追逐梦想,我在路上

我的人生格言是年轻没有失败,自信创造精彩,趁年轻,我们需要敢做,不怕困难,就像体育精神说的:体育精神对体育实践活动起着导向作用,并规定着体育文化模式的选择。体育精神作为一种具有能动作用的意识,是体育行为的动力源泉,是一种心理资源。作为一种规范力量,它又具体表现为体育面貌、体育风范、体育心态、体育期望等。体育精神就是“健康向上”的精神,体育运动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不懈奋斗的精神。改变个人的命运!体育有着永不言败的精神。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身体锻炼增强人的体质,通过体育的社会实践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同样也使我们拥有强健的体魄,使我们有更多的精力做其他事。

身边好青年事迹篇3

康同志于年3月开始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在从事志愿者的工作当中,一直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宗旨,立足岗位,服务社会,为促进采油厂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全面进步和发展而不停奋斗。

作为一名志愿者,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付诸于行动。她积极参与各种形式多样的、有意义的义务服务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尽青年志愿者的义务。

以爱心如海,纯净宽广,心手相牵,互帮互助作为宗旨。近年来,在这一宗旨的指导下,积极参与“青年志愿者送温暖”活动,除了在单位积极参与职工之间的学习上的互帮互助和扶危济困活动,还利用双休日到临盘镇敬老院开展义务服务,无偿捐助生活用品及食品,帮助老人们打扫卫生、洗衣服、打水等家务,使失落、孤寂的老人得到亲人般的抚慰,受到了老人们的欢迎;还到偏远采油队,为前线职工洗工衣,包水饺,把温暖送到一线。

以珍视生命,关注健康为主题,把为社会公益做贡献作为不懈的追求。利用双休日,到社区、广场等人口集中的地方,参与青年志愿者开展的“服务一条街”活动,服务项目有熨烫衣物,测身高体重、血压、健康知识咨询、传染病知识宣传等内容,既接触了社会又提高了实践能力。共为社会各界提供爱心服务近百次,接受服务者达千余人。

以清洁、保护环境,绿化、美化家园作为主要活动内容,坚持立足油区、面向社会,积极开展环境保护、义务劳动、植树造林等义务服务项目,并积极响应上级团组织的号召多次参与、参加厂区的义务清扫街道社区卫生、义务植树活动,清理废纸、塑料袋,并向过往群众宣传环保知识,为建设“花园式矿区”做力所能及的贡献。

以弘扬为民精神为目的,广泛宣传为民事迹,从自身做起,学为民,争当为民式好职工。全国劳模王为民同志在采油三队工作生活了近十三年,是三队人永远的骄傲和自豪,以“敬业、爱民、奉献”为核心内容的“为民精神”是采油三队的宝贵财富,时刻激励着全队职工奋发向上。康玲玲同志在工作中经常为年轻职工认真讲解王为民同志的感人事迹,她知道弘扬为民精神,不仅要广泛地宣传王为民事迹,更重要地是要使每一位听众能从中深受鼓舞,这才是为民精神的真谛所在。年临盘采油厂团委安排她以青年志愿者的身份,到王为民事迹展览馆做一名义务讲解员。接到通知后,她努力提高自己的解说能力,力争让每一位来参观的人都能深深感知王为民的崇高的思想品德、忘我的奉献精神,执着的科学追求和勤奋的工作态度。自年起,共接待社会各界参观人员5千余人,受到了参观人员的一致好评。

为了反映油田青年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从年开始,她利用业余时间深入油区各基层单位,进行了大量的采访调查活动,据此写成的报告文学、通讯、散文等陆续刊发在《胜利日报》、《太阳河》、《盘河》等报纸、期刊,并被吸收为油田作协会员。年5月,在厂团委举办的“家庭小故事”征文中,她写的两篇稿子分别获得征文比赛一等奖和二等奖,其中一篇《她和婆婆的平常故事》被电视台拍成电视散文。

她觉得做一名志愿者的日子是充实和快乐的,而不是所谓的“傻”,只因为她愿意,她喜欢。在付出一些真心和真情的时候,自己也觉得很有收获,既帮助了别人,又使自己获得快乐,也就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吧!作为21世纪的青年,青年志愿者时刻紧随时展步伐,响应社会需求,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在“雷锋精神”的培育下不断成长,她也时刻以雷锋精神为指导,在雷锋的旗帜下,学习成长。在其精神的感召下,每一次的活动中,她都尽心尽力,满腔热忱,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想在先、干在前。她曾多次参加厂里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一年内共献血600毫升,用自己的一腔热血来搏起更多火热的心,用实际行动在人生新时代的大舞台上体现自身价值。

青年志愿者虽是普通的队伍,但她们的精神是可贵的,这是一种时代的精神——为社会服务的精神。是志愿者身上最好的体现。她们要举起理想的杠铃,不仅要把这个杠铃举起来,还要把青年的希望和感动举起来,提引得更高,不仅要负重成功,还要提升,把一个时代高高举起。

生命需要关爱,社会需要奉献,青年志愿者就是不为名誉,不为金钱,无私无畏,无怨无悔,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唯愿真爱常伴人间。

新的时代需要新的精神,新的精神营造新的气象。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她们更需要在新气象所营造的新舞台上去尽己所能地体现自身的价值。青年志愿者为她提供了这个舞台,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她一定会在这个空间里,在这个时展的趋势中去实现她的价值,实现人生的意义,展现她的风貌,用行动证明自己,为新的世纪做出自己的贡献。

身边好青年事迹篇4

李二伟,男,1978年8月出生,密云区新城子镇中心小学科学教师。

1998年成为科学教师的李二伟发现孩子们很难理解抽象概念,遂萌生自制教具的想法。从第一件教具“风的形成”演示箱成功开始,近20年来他四处“淘”材料,大大小小不同类型的教具制作了四百余件,其中几十件获科技创新奖;他的十几位学生还荣获了“科技制作小能手”荣誉称号。

密云区新城子镇中心小学操场上,四年级(1)班的孩子们正在上室外科学课,师生围成了一圈。“发射”,随着一声令下,火箭模型“嗖”地一声冲向天空,发射成功,孩子们欢呼雀跃。这是乡村教师李二伟利用废旧饮料瓶制作的气压式喷水火箭。利用废弃物品制作教具,丰富课堂教学,李二伟已有18个年头,自制教具近400件。

1998年,李二伟分配到密云区最远的山区校新城子镇中心小学,成为了一名科学教师。地处深山区农村,这里的孩子想象能力弱,科学课上抽象的实验太多,孩子根本理解不了,再加上农村经济基础薄弱,能够按需有套实用的教具,真是件难事。于是,他萌生了利用废旧物品动手制作教具的想法。

李二伟利用休息时间搜集废旧物品,开始制作配合教学课程的教具。

第一件教具——“风的形成”演示箱,至今让他记忆犹新。课上讲到“风的形成”,他反复强调原理,孩子们还是一脸茫然,课后作业仍是一堆的问题。抽象的知识对于大山里的学生而言,的确是难以理解,在这个节骨眼上,只需要拿上教具在学生面前演示一下,所有问题将迎刃而解。就这样,他下了班,开始画图、设计,到处“淘”合适的材料。一个星期后,所有准备就绪,开始动手制作、实验、找问题、修改。两个月后,他的第一件自制教具——“风的形成”演示箱诞生了。演示箱是用废旧木板钉成的,玻璃管是废弃的灯管,小风车是学生叠的,箱子里还有房屋、树木。虽然谈不上不完美,但学生却对这件“宝贝”赞赏有加,关于风的形成原理,也一下变得柳暗花明了。

变废为宝,废旧材料成教具。教学主任说:“学生看到他用这些东西做出的这么多好玩意儿,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学生就像老师一样,回家找身边的材料来做玩具、做教具。通过他的制作活动,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本中的知识,动手实践能力也大大增强。”李二伟从教近20年,他制作的很多作品“太阳能的利用示教板”“昼夜交替演示箱”“自动风向标”“通电螺线管中的磁场”等,大大小小不同类型的教具已有几百件,多数都参加了市县级的展出,几十件作品在市县级评比中还获得科技创新奖。

小教具解决大难题。从自制教具到带领学生参与研制教具,激发了学生创造灵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到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科学课教学变得简单而轻松,科学学科成为了学生最喜欢的学科,李二伟也因此成为了学生心目中最具魅力的学科教师。

科技活动助推学生科技梦想。李二伟课前准备丰富的实验材料,把自制教具引入课堂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实验活动中来。他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趣味科技活动,带领住宿生开展航模制作活动,组织航模比赛;举行“水火箭”、“气火箭”等的制作和发射活动……,在他的引领中,学生积极参加市县级的科技比赛,十几位学生荣获了“科技制作小能手”荣誉称号。

学生心目中的魅力科学教师——李二伟,扎根深山区18载,利用废旧材料自制教具近400件,带领孩子们在玩中学、做中学,培养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孩子探索科学的奥秘,将一批批孩子送出大山,寻找自己的人生梦想。

身边好青年事迹篇5

他曾与丧心病狂的毒贩殊死搏斗,即使滚落山崖、血肉模糊也绝不松手。

他曾数次主动请缨赴外地执行任务,却将自己的婚期一推再推。

他曾一年中只休息了15天,甚至来不及为自己点燃25岁的生日蜡烛。

他,就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公安局预旺派出所的回族青年民警海小平。今年3月13日,24岁的海小平在连续追捕在逃嫌疑人、加班工作后,因劳累过度引发心肌梗塞不幸牺牲。而这一天离他25岁的生日只有3天,离他的结婚典礼只有48天。

7月12日上午,海小平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近1000名听众用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满溢的热泪,诉说着报告会带给他们的震撼。

在预旺派出所所长丁伟看来,小海这个“80后”特别能吃苦:辖区9万人口的信息采录,一年的工作量,海小平提前4个月完成;在生命的最后几天,海小平依然在极度繁忙中度过。

“海小平对前来办事的乡亲们,总是热情相待,在他看来,群众的事再小都是大事,而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预旺镇副镇长马慧深深了解海小平在乡亲们心中的分量。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记者柳文涛也在近一个月的采访中,亲眼见证了百姓泪眼中的不舍,也深切感受到了红色沃土上的警民鱼水深情。

不同的讲述者,共同的追忆。一个个感人肺腑的事迹,撞击着每个人的心灵。

预旺派出所地处黄土高坡的干旱腹地,是同心县自然条件最艰苦的农村派出所。想到心爱的儿子常年生活在连喝水都成问题的偏远山镇,父母心痛万分,但海小平却无怨无悔。

报告台上,海小平的父亲海晶泣不成声:“孩子,你知道吗?这些天来,你86岁的奶奶总是无意识地呼唤着你的名字;每天盛饭时,你妈妈还习惯地为你摆上碗筷……你虽然撇下你的战友走了,撇下你钟爱的公安事业走了,但你是我们全家人的骄傲,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掌声,持久而热烈的掌声,永远不愿停歇的掌声!人们用这样的方式表达着对海小平父亲的敬意。

听众席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生李波与海小平同为宁夏人,同年出生,“同为年轻人,我会以他为榜样,真正做老百姓的贴心人!”

来自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的汪立军在感动之余,也深觉欣慰,“小海让我看到了‘80后’青年民警的奉献精神,看到了公安事业未来的希望!”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一位年轻的听众在记录本上庄重地写下了感悟:“在祖国西北的荒原上,有一种沙枣树,它的花期很短,但花蕾却能灿烂耀眼,香飘四方。海小平,就像沙枣树一般,扎根在干旱的荒漠,不畏寒暑,坚韧顽强,为焦黄干渴的大地增添绿意,为山川沟壑增添芳香!”

身边好青年事迹篇6

谭立臣,男,蒙古族,中共党员,现任国家税务总局包头市昆都仑区税务局收入核算股副股长。谭立臣有着12年党龄、10年税龄,他始终践行入党誓词,守初心干事业。始终牢记使命重托,秉公心讲奉献。始终坚持担当务实,于细微见精神,工作成绩显著并多次荣获系统内、系统外多项殊荣的年轻税官。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2015年9月,因工作需要,谭立臣从收入规划核算股转岗到办公室党组秘书。在文秘岗位工作的3年间,他出色地完成了数十余次(类)调研、检查、督导、办会任务,成功起草撰写了近百余篇单位制度、汇报、报告、经验交流、典型示范材料和党组班子党建、廉政材料以及领导个人有关材料。主笔撰写的全区地税系统经验交流材料、全市地税系统典型工作材料、先进党建示范单位材料、工会五一劳动奖章先进集体材料、征管改革示范材料等多类创先争优材料获各级好评;参与撰写的包头市民营经济税收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获评自治区地税局2017年度科研课题评选二等奖,牵头撰写的昆都仑区房产税征管研究课题论文获评自治区税务局2018年度优秀科研课题二等奖。

在工作中,谭立臣特别注重文字工作和税收业务的有机结合,不断提升业务工作水平,在2015年还荣获“包头市地税系统征管业务能手”先进称号。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良好的记忆能力和出色的演讲水平,他还先后多次参与全区、全市地税系统和市县两级政府部门组织的两学一做、反腐倡廉、法治建设、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等主题演讲、知识竞赛,在为单位争得多项集体荣誉的同时,也多次荣获“最佳个人”、“优秀个人”、“最佳表现”等殊荣。

在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中,谭立臣以文秘工作组成员身份参与包头市税务局机构改革挂牌方案制定、工作调度、会务统筹、领导讲话等重要工作,以总策划身份参与昆区税务局机构改革挂牌,凭借着扎实的工作能力和有效的统筹协调,出色地完成了市县两级税务机构改革重点工作任务。

新税务机构“三定”后的谭立臣主要负责综合材料写作、税收科研、数字人事、绩效管理和税收宣传。在2019年新一轮大规模减税降费工作大潮中,他再次交出了一份合格的工作答卷。

为进一步推动数字人事、绩效管理工作创新,谭立臣先后参与起草制定了《国家税务总局包头市昆都仑区税务局关于税收宣传“四个一”创新方案立项报告》,促进了税收宣传和工作创新不断走向深化,同时,他还编写了《昆区税务局数字人事简易操作手册》,深入解决了数字人事具体工作指导性不够、操作性不强等问题。

多年来积累的文字嗅觉、业务敏感和工作情怀,让谭立臣在2019年减税降费宣传工作中,取得了数量和质量的双重佳绩。2019年,他共撰写简报、约稿、征文、新闻等各类宣传稿件60余篇,在中国税务报、内蒙古日报、包头日报、包头新闻、人民网、央广网、中国经济网以及人民日报、新华社、学习强国客户端等大型主流媒体共刊载减税降费报道40篇。同时,在全市旗县区税收宣传工作中,创新实现了“唯一在微信朋友圈宣传、唯一在总局内网刊登、唯一在中国税务报头版刊登、唯一在学习强国app刊登”的“四个一”成果。

2020年1月,谭立臣担任收入核算股部门负责人,多年来积累的文字写作、沟通协调、政策业务基础,让他在税收业务舞台展现了更多精彩。

在税务助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工作中,在充分依托税收大数据基础上,他深度加工、分类、汇总和分析增值税发票数据,形成了《从增值税发票数据探视昆都仑区工业企业复工复产情况报告》,获得了昆区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要批示,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的参考和依据。他撰写的《昆区税务局2020年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报告》,围绕优惠政策、经济指标等方面,全面、立体、客观地展现了减税降费成果,获得了昆区区委主要领导同志的肯定性批示。

被纳税人诟病的“退税老大难”问题,在谭立臣的手上得到了深度优化和解决。通过对退税堵点、难点、痛点的深入访谈、咨询、论证和分析,以及与国库部门的沟通协调,他先后撰写制定了《电子退库工作规程》、《电子退库注意事项》、《电子退库时限补充通知》等多项退税文件,内容涵盖了精简资料报送、优化问题处理、规范数据监控、强化业务衔接等重点领域,彻底解决了资料报送繁琐不一、退税时间贯彻执行不力、退库退回问题无法解决、退税数据监控不深不细等实质问题,有效减轻了纳税人和基层工作负担,获得了纳税人的充分认可和好评,显著增强了纳税人获得感和幸福感。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谭立臣,只是众多在平凡岗位上努力做不平凡工作的一个“1”。他,也将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坚定践行“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神圣宗旨,践行“忠诚担当、崇法守纪、兴税强国”税务精神,为税收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贡献全部青春!

身边好青年事迹篇7

田利明,男,汉族,中共党员,现任包钢中铁轨道有限责任公司焊轨车间主任助理。在工作和生活中田利明时刻以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刻苦钻研钢轨焊接技术,熟练掌握各种专业技能,在岗位上发光发热。

孜孜不倦,担当钢轨医生。

田利明同志2010年入职就在超声波探伤岗位工作,2012年取得了超声波探伤三级证书,成为全国焊轨基地中第一个取得此证书的专业技术人员,引领和带动了钢轨焊接行业探伤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同年,他撰写的论文《浅析75kg/m钢轨焊缝超声波探伤灵敏度校准方法》在全国铁路工务系统发表,并获得当年全国焊轨基地技术论文三等奖。如今,他在钢轨焊缝超声波探伤专业领域技术精湛,带领出一支专业的探伤技术团队。

勤学苦练,掌握技术核心。

田利明同志担任公司焊轨车间设备技术员期间,自学工业自动化控制,专研西门子s7-200及s7-300系列、wincc开发组态监控系统、hmi人机界面、松下fx系列的plc编程,掌握了公司主体设备的控制核心技术。2015年他的科研课题《龙门吊通讯诊断系统》成功结题,使普通的龙门吊拥有了自动化判断故障的功能。同年,他撰写的论文《通讯诊断在龙门吊上的应用》在全国铁路工务系统发表,并获得当年全国焊轨基地技术创新的优秀奖。公司正火设备更新改造期间,他使用plc编程、opc通讯、wincc开发组态、dde协议等技术开发出一套全新的钢轨焊缝热处理控制系统,使热处理岗位关键的数据得以信息化。并通过sql数据库编程维护公司erp综合监控管理系统数据,为未来的大数据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专心致志,攻克焊轨难题。

2020年1月,兰州铁路局和呼和浩特铁路局在焊接某批次u71mn系列钢轨时出现超声波探伤异常反射情况,一时之间无法正常焊接生产。此时全国新冠疫情正处于爆发期,公司在得到内蒙古自治区自治区复工复产通知后紧急成立攻关小组,由田利明同志负责钢轨焊接工艺和热处理工艺的优化和创新、超声波探伤的重点检测工作。通过分析异常反射波位置、钢轨焊缝金相、组织、晶粒度等力学性能,两个月内不断优化和改进焊接工艺和热处理工艺,最终使探伤合格率从开始的30%到提高到最后的100%,既为股东单位短时间内减少了经济损失,同时也为日后的钢轨焊缝焊接工艺发掘了新思想、新方法。

不断创新,构建智能工厂。

2020年至2021年5月期间,田利明同志先后负责公司《包钢60kg/mu75v热轧钢轨焊接工艺研发》、《包钢60kg/mu71mn热轧钢轨焊接工艺研发》、《钢轨智能化检测》等科研项目,自主研发设计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5项,其中《一种钢轨条形码激光扫描装置》已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一种钢轨焊缝热处理控制系统及热处理方法》发明专利和《一种钢轨端面保护梭头》等3项实用新型专利已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评审,等待审核结论。科研创新硕果累累为公司构建智能化工厂打下坚实基础。

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5g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演进升级的重要方向,二者都是实现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量,所以“5g+工业互联网”是未来企业的发展趋势。田利明同志主动积极投身研究,参加国资委举办的“互联网+”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新思维的培训,加强对前沿科技的学习;前往上海台达工业自动化工厂参观学习,了解“5g+工业互联网”在重点行业中的应用。目前田利明同志与国内互联网企业不断探索和交流大数据在智能工厂中的应用,设计将钢轨焊接生产流程中各环节的信息进行更大范围的归并、匹配,实现大数据的集约化管理;与中国联合网络通讯公司研究工厂5g网络平台的搭建方案,构建连接工厂内外的人和机器为中心的全方位信息生态系统,最终实现任何人和物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点都能实现彼此信息共享;与先进的工业制造商设计钢轨智能化检测系统,并进行了多个版本的优化和完善;研究和设计未来钢轨除锈的智能化方向,不断推动公司未来的技术创新、智能互联、大数据分析、智能化。

身边好青年事迹7篇相关文章:

优秀青年教师事迹5篇

青年岗位事迹材料优秀5篇

十佳青年主要事迹5篇

青年岗位事迹材料推荐6篇

最美青年事迹材料5篇

税务青年榜样典型事迹材料5篇

青年岗位能手事迹材料5篇

青年岗位事迹材料最新6篇

青年岗位能手事迹材料优秀5篇

2024抗疫青年事迹6篇

身边好青年事迹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身边好青年事迹7篇】相关推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54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