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孝道的心得体会5篇

时间:
Kris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总结心得,我们能够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通过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从实践中发现自己的挑战和突破,为自己的未来铺路,下面是爱制作小编为您分享的对孝道的心得体会5篇,感谢您的参阅。

对孝道的心得体会5篇

对孝道的心得体会篇1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中华民族具有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不孝子孙常常被人们谴责。我特别爱读历史书,发现许多皇帝的谥号前都加有一个“孝”字,特别是汉朝的皇帝,如:孝文帝,孝景帝,孝武帝等,它体现出孝道在中国古代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孟郊的《游子吟》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形象地描述了母爱的博大和无私,父母对儿女的奉献是不图回报也是难以报答的。

春秋时期有一个叫颖考叔的小官,有一次,他去见郑庄公。郑庄公赏赐他饭食,他把肉片放在一边舍不得吃。庄公很奇怪,问他是什么原因,颖考叔说:“我的母亲从来没有吃过这么美味的食物,请允许我将它拿回家孝敬我的母亲。”庄公听后十分感动:一个小官在美食面前都没有忘记老母亲,颖考叔的'故事让我想起我的一些同龄人,现在的许多孩子看见美食,很少会想到父母。

用经济上的专用语说,父母生我们养我们是一种“投资”,而很大程度上,父母对我们的“投资”多,我们对父母的“回报”少。这是一种“逆差”,既然是“逆差”,为什么父母还要“投资”呢?因为它出于父母对儿女无私的爱。面对这种无私的爱,有一部分人竟然无动于衷。

一本书上说:古人把孝敬父母归纳为“尊亲,弗辱,能养”三个层次,尊亲是孝道的最高层次,弗辱其次,能养最低。现在有些人对父母“能养”都不能做到,更别说尊亲了,这样的人有两种:一种是有钱有势而忘了本的人;一种是“少壮不努力”,长大后还需要父母来养活的人。

孝敬父母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要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只有这样长大后方能为父母撑起一方晴空。

对孝道的心得体会篇2

百行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孝是一首动听的歌传诵至今,孝是我们每个人该有的最基本的美德。

悠悠五千年,长江黄河的滔滔玉液,孕育多少孝感动天的古老传说。从西汉的董永卖身葬父,东汉的黄香扇枕温衾,三国的孟宗哭笋,到今天的山里女子佘银花三十年如一日的照顾残疾母亲。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他们给予我们心灵太多的震撼和感动,他们是我们心灵的浸润剂。

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古老的故事已经演变成一种文化,但是孝不仅死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行动。那么孝到是什么呢?孝是沉香不怕艰难险阻,排除万难一定要救出母亲的赤子之心,孝是许士林为救母亲磕红的额头,孝是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的远见。

从古至今,孝的故事永不落幕,无论什么时候,孝都不会过时,一个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更好的感恩他人,感恩社会。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孝,就好比人已失去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呢?朋友们想一想是谁用虬劲的手臂,为我们撑起一片无邪的天空,没有风也没有雨,是谁赠我们傲翔的双翅搏击长空。我们始终飞不出那一双牵挂的眼神。回想一下吧,来自深夜的一声咳嗽,是否叩醒你们沉睡的心灵,你们是否听到筋络退化的声音,是否听到皱纹肆意绽放的声音,是否听到黑发脱落的哀怨。这就是我们的父母,我们伟大的父母。当我们渐渐长大,已不再需要父母的扶搀。怎可忘记,父母曾因为给我们撑起一片天,背影已变的衰老,憔悴已布满的双眼。

因为孝我们才有这和谐的社会,因为孝才是我们领悟生命的真谛。孝不仅是我们应该尽的义务,更应该是我们对父母的感恩和爱。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动人的乐章,那是大树对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蓝天中飘荡,那是对蓝天的感恩。草木非人,皆有感恩,更何况我们人呢?

亲爱的朋友们,我们作为21世纪的青年,时代的骄子,更应该把孝付诸于行动。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父母为我们付出太多太多,我们不要等到父母他们离我们而去的时候才懊悔。有侍奉父母的心,即使不能终老,亦无愧于父母,无愧于天地。

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建筑永恒的孝心,留下生命永恒的奇迹。

对孝道的心得体会篇3

“孝”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表现,长久的存在于中国的历史之中,是构建于血缘关系上的一种特殊的情感。传统中国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可称为孝的文化;传统中国社会,更是奠基于孝道之上的社会,因而孝道乃是使中华文明区别于其它文明的重大文化现象之一。

在西方,人们讲究独立,当子女成年后一般不和父母一起居住。但是在中国,养儿为防老的观念一直都存在。赡养年老的父母是子女应尽的义务,也是晚辈对长辈缅怀感恩之情的一种自然的流露。

“孝”深深的奠基在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当中,无疑是中国人心中道德的最低标准。无怪乎很多品牌例如椰导鹿龟酒,养生堂龟鳖丸等在中国市场投放的广告都以“孝”为主题。

“孝”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是中国人特有的文化机制。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与文化中,孝道具有根源性、原发性、综合性,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核心观念与首要文化精神,是中国文化的显着特色之一。

我们从孝的起源到孔子孝道思想的继承与开展,了解孔子如何去芜存菁,将殷商迷信的鬼神观人文化,知道慎终追远的意义;将周代表面的孝行内在化,真诚的孝、亲、爱,进而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这种天下一家的理想境界。这种境界并非不可能,而是需要每个人先放下心中的对待,真心的善待自己的父母,在这个过程中,包容人世间的荣辱得失、称讥毁誉、吉凶祸福,以平常心看待这些过程。因为我们知道烦恼愤怒并不能解决问题,那就将我们这愤怒无明的心放下,祈求上天来替我们安排,以喜悦的心来面对每一个当下,那么我们的心自然可以达到无限的包容,可以化解人世间一切的不如意。

孝在中国传统社会具有文化之源、社会之基的重要地位,这是有其历史根源的。孝道具有人民性与封建性、精华与糟粕、历史性和继承性的两重性,其历史作用也表现出积极与消极的两面性。

孝之所以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就在于孝是中国文化精神(民族精神)——人文主义的思想渊源,当代社会文化应当努力实现功利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统一。以孝为基础的中国人文主义传统是建构当代社会时代精神的重要文化资源。对孝文化的传承要有批判和鉴别的吸收和摒弃。

中国是个以“孝”为文化核心的社会,“孝”的观念规范着中国人的生命行为和政治方向。它虽然不是宗教,但是具有宗教的功能和价值,甚至超乎宗教 ,成为人生而为人的重要核心思想。最早的“孝”观念源自上古祭天祀祖的仪式 ,此时先民开始有“报本反始” 的观念。西周封建制度后,有了宗族制度,产生五伦观念: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因而“孝道”由此产生 。到了孔子,礼崩乐坏,孔子以“仁”重新赋予礼乐新生命,拨乱反正,将流于形式的孝行内省化、人性化,成为人自我实现的重要价值观。

孝在当代社会,不再具有泛孝主义的地位,而只能重新回到其作为家庭伦理的地位上来,现代的新孝道具有人格平等性、义务并行互益性、注重感情性、强调自律性等特点,孝对处理当代家庭亲子关系,对社会、家庭解决养老问题,形成尊老风尚,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都具有积极的作用,甚至如果能发扬其衍生意义的积极内含,吸取其合理成分,那么对当代社会文明建设、发扬爱国主义,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兴中华均具有积极价值。孝的培养与实践是提高当代人道德素质的起点。孝是形成现代和谐人际关系的价值渊源,是形成和睦社会风尚、保持社会稳定的精神措施之一。孝是爱国心的根源和动力,孝是民族团结、兴旺发达的精神基础,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凝聚力的核心。

至少我个人认为一个人不能没有“孝”,中国也不能没有“孝”文化。作为现代的人,更应该继承中国“孝”文化中的精华,并且让其更具有现代价值。

对孝道的心得体会篇4

“琴键黑白分明像你,凝望这个世界的眼睛……”这首歌很快在我们耳边响起,《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开始了。在我们观看的过程中,许多人默默地留下了泪。视频里有许许多多的榜样,他们都用稚嫩的肩膀撑起了家。

在其中,有一个五岁的小女孩儿,叫梁荣,每天早上都要帮妈妈穿衣洗脸。三年前,妈妈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生活很困难。吃饭时,妈妈不小心把苹果掉到了地上,她要把坏的吃了。梁荣马上就从妈妈手里夺过来,自己吃,因为怕妈妈吃到泥。

当看到这里时,我已热泪盈眶。我记得,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妈妈都留给我,自己吃坏的。而视频上,五岁的孩子就懂得让父母吃好的,而我这么大了,也应该给爸爸妈妈做一些家务。

我继续往下看:在许多人的帮助下,她终于免费上了幼儿园。母亲不放心她,就坚持着要将女儿送到学校。回到家,女儿就给妈妈按摩、讲幼儿园的故事。打开家的冰箱,里面放的全都是妈妈的药。为了让妈妈知道什么时候吃什么药,女儿都在药上标了字母。

五岁的孩子,应该是无忧无虑地玩耍的时光,而她却已经开始给妈妈按摩、讲故事。她还知道为妈妈着想,认真地为妈妈给标上了字母,方便妈妈寻找药品。梁荣可真孝顺啊。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梁荣五岁就知道孝顺父母,我们也应该像她一样,学会孝顺父母,珍惜父母对我们的爱。

对孝道的心得体会篇5

海伦长发中心小学 赵春丽 假期有幸读了李一冉老师的《孝道》一书,很有感触。 孝是百善之首,孝道如果落实,百善自会落实,正所谓“孝道一开,百善皆开”孝好比是百善的一把钥匙。我们之所以不能落实各种善行,就是因为这些善行义举被我们锁在了自己心灵的阴暗处,而打开这扇门的钥匙就是孝道。我们能将孝道完全落实在生活中,其他的善行自然会现前,因为一个孝子不会让祖上蒙羞,这样的人有了能力自会忠君爱国,因此孝道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根本。

?孝道》一书中选了很多故事,如朱德元帅思母故事,唐朝清官狄仁杰“望云思亲”的故事 寿昌“寻母,弃官不仕”的故事, 小亮寻父,锲而不舍的故事。这些故事既有古人,也有今人,既有名人,也有普通人,感人至深,篇篇动人,有的耳熟能详,有的未曾听闻,就是鲜活的例子,告诉我们要敬老、爱老、助老乃人伦之大道也。 书中有这样的故事,有一个人从小就非常淘气,母亲管教他,他总是埋怨母亲,成年后认识了一帮社会不良青年经常惹是生非,一次与人打架将人致残,被叛入狱,每次母亲去探监都劝他要好好改造,可他怎么也听不进去。不久,他在狱中斗殴,导致自己的眼角膜破裂,这一次得到的教训是,他将永远面临黑暗!当母亲知道这个消息后痛苦万分,为了换回儿子的的光明,母亲瞒着儿子将自己的`眼角膜移植给了他,第一个星期过去了,以往这个时候,母亲一定会带着他喜欢吃的东西来看他。可是这一次母亲却没有出现。

他有些沮丧,尽管平时他讨厌母亲唠叨,又是一周母亲没来,他想母亲是不是对自己失望了,放弃了,而此时的母亲,是多麽想去看望儿子,可是她正在开始适应黑暗的生活,她怕儿子见到自己会伤心会影响他改造,所以她几次走到监狱门前又回去了,就这样儿子开始后悔、自责、思念、终于盼到了出狱的那天,他迫不及待地跑回家,妈妈早已准备了他喜欢吃的饭菜,以至于激动地不小心打碎了盘子割破了手指都无暇顾及,儿子看到这一切他明白了。他跪着、哭着、呼喊着说道“妈妈,因为我 在街坊邻居面前抬不起头来!因为我,您让亲人羞辱。父亲责骂!现在又为我这样一个不孝子失去了眼睛。我对不起您,我发誓一定要重新做人,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来报答您的恩德......这是一位多么伟大的母亲啊,母亲是无私的是伟大的。而我们是否对年老的父母有过厌恶知心呢?有一位母亲,写了这样一封信给自己的孩子。 孩子:我花了很多时间,教你慢慢的用汤勺,用筷子吃东西,教你系鞋带。扣扣子,溜滑梯,教你穿衣服,梳头发,擦鼻涕,这些和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是多么的令我怀念不已!所以,当我想不起来,接不上话时,请给我一点时间,等我一下,让我在想一想......极可能最后连要说什么,我也一并忘记。

孩子难道你忘记了我们练习了好几百回才学会的第一首娃娃歌吗?你是否还记得每天,总要我绞尽脑汁,去回答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为什么”吗?所以,当我重复又重复说着老掉牙的故事,唠叨着你已听得厌烦的话语,孩子,体谅我!

孩子,现在我常忘了扣扣子,系鞋带,吃饭时,会弄脏衣服,梳头发时手会不停的抖不要催促我,对我多一点耐心和温柔,好吗?只要有你陪伴在我左右,就会有很多的温暖涌上心头。

孩子,如今,我的脚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所以,请你紧紧的握着我的手,陪着我,慢慢的,就像当年一样——我带着你一步一步的往前走。

所以我们不要嫌老人的唠叨会令人烦心,当有一天这熟悉的声音离你远去,你将会无比怀念......

当亲人们微笑看着你,哭着来到人世间,你从呱呱坠地起,便注定应用一生的爱去浇注父母亲因你而衰老的身躯,无论你是丑陋还是美丽,无论你是有所作为还是一败涂地,在父母眼中他们的爱没有一分一秒因你的荣辱与得失而变轻,反之,爱的天平永远倾斜于他们施爱的那一方。 如果我们有过这样的行为,或者更多,就应该反省和忏悔,要重新把爱找回来,用赤子的心来孝敬父母!最起码要做到使父母衣食无忧,顺心安乐这是小孝,如果能做到使父母光耀门庭,以德拔亲,行道自德,使父母成就生命大孝,大大孝就更好了!

“乌鸦尚反哺,羊羔犹跪乳,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畜”有善孝为先,它是我们对父母最真切的报答,是爱的一种最朴实的表现。孝心是无价的,唯在心灵深处才能感触。孝可以是节日时给父母双亲送的一份小礼物,证明你还惦念着双亲,可以是常回家陪父母拉拉家常,吃顿饭,实在没时间也可以三天两头打打电话问候一声,父母求的不是你给大把大把的人民币,大大的房子,房子再大也是空的,房子是大了可是人却少了,就剩老两口了,就象央视公益广告那一幕一样,母亲张罗了一桌饭菜,可是没人回来“忙、忙、忙点好”这句话道出了老人的孤独,寂寞,无奈我们的父母他们吃不了多少,也穿不了什么,他们希望的是你能常回家看看,缺的是与子女其乐融融的相处,是寂寞时候的陪伴,是生病时的一声问候,照顾。其实父母不求别的,就希望年老时子女惦记着如果能陪伴着那就更好了。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千万莫等“子欲养而亲不待”之时,让我们用关爱去抚平父母额头上的皱纹吧,陪伴我们的父母度过最美的夕阳红吧!

对孝道的心得体会5篇相关文章:

对商务谈判的心得体会7篇

对商务谈判的心得体会精选6篇

家长对幼儿园孩子的教育心得8篇

对春节活动的总结5篇

个人对学校的总结报告5篇

对校园的调查报告5篇

对生命的感动作文精选5篇

对员工的工作计划模板5篇

对教师的培训计划5篇

对外联的工作计划优质5篇

对孝道的心得体会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对孝道的心得体会5篇】相关推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56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