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制定教案,教师的自身教学能力一定都有所提高,想要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一定要认真制定教案,下面是爱制作小编为您分享的中班小老鼠和大老鼠教案参考6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班小老鼠和大老鼠教案篇1
教学意图:
音乐是人的教育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不具备这方面的修养,教育就不完整,离开了音乐就谈不上是全面发展的人。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儿童恰恰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点。于是开展了此次活动《小老鼠和泡泡糖》。通过音乐教育,为儿童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使儿童能真正从听觉到心灵都沉浸在音乐之中,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到音乐中流淌着的智慧和人格力量。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
2.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3.体验游戏带来的愉悦,发展音乐表现力。
教学准备:
1、改编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并带领幼儿说唱;经改编、剪辑的音乐、音效。
2、生活中了解泡泡糖有粘性的特点。
教学重点:
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教学难点:
在较快的乐曲旋律节奏下合拍地做韵律动作。
教学过程:
一、说唱童谣,游戏导入,初步渗透a段乐曲的节奏。
教师带领幼儿边说童谣“小老鼠 上灯台|偷 油 吃 0|小老鼠 上灯台|下 不 来 0|小老鼠 上灯台|偷 油 吃 0|小老鼠 上灯台|滚 下 来 0|”,边进入场地,渗透a段乐曲 XXX XXX|▏Χ Χ Χ 0 ▏的节奏。
二、设置情景,引导幼儿用动作和眼神创造性地表现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并进行合拍练习。
1.引导幼儿讨论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并进行合拍练习。
“小老鼠最喜欢上灯台偷油吃,可是在屋子里藏有一只大花猫,小老鼠在上灯台的时候应该怎样走?”
“小老鼠只是悄悄走不行,还得边走边看,应该怎么看?看哪里?”
教师小结:小老鼠要偷偷的、快速的、盯住看的地方,还要上下、左右、前后四处看一看,才不会被大花猫发现。
2.带领幼儿边说童谣边进行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合拍练习。
3.由声势练习自然过渡到乐曲跟进,完整地进行老鼠走、张望的合拍练习。
三、引导幼儿尝试用夸张的神情、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1.播放“掉落”声音,引导幼儿讨论、猜想:
“这是什么声音?”
“小老鼠正在上灯台偷油吃,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教师小结:原来小老鼠掉在了一块大大的、粘粘的泡泡糖上,这是大花猫设的一计,小老鼠真的中计了。
2.引导幼儿尝试从胳膊、牙齿、眼睛、身体等不同部位用夸张的动作和神情创造性地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讨论:“泡泡糖可能会粘在小老鼠的哪里?”
“怎样把泡泡糖快点从身上拉下来?”
教师小结:拉泡泡糖时,胳膊硬硬的,拳头攥得紧紧的,眼睛、嘴巴、身体都要用力。
3.带领幼儿在乐曲伴奏下,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四、播放乐曲
播放完整的乐曲,引导幼儿欣赏、感受完整的音乐形象。
五、游戏
指导幼儿在乐曲的伴奏下玩“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游戏,尝试完整、合拍、夸张地表现老鼠走、张望及拉泡泡糖的音乐形象。
六、增加“大花猫”角色,韵律中玩游戏,在放松和愉悦中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幼儿可以将《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和家长一起表演。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教师大胆将韵律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做韵律,在韵律中玩游戏,愉悦身心与提高音乐表现力同步进行,相得益彰。乐曲《小老鼠和泡泡糖》为6∕8拍、ab结构,a段中的八分音符具有欢快、跳跃的音乐特点,b段中九拍的连音及旋律的模进使人略带紧张,与小老鼠机灵、警觉、可爱的音乐形象恰好相符。
无论是乐曲的音乐形象,还是乐曲本身,都具有很强的游戏性。同时也为了避免韵律活动的单一、枯燥,教师将游戏自然融入,在游戏中完成韵律动作的合拍,在韵律活动的合拍中又有游戏的愉悦和轻松。
为了让幼儿表现小老鼠悄悄走、偷偷看、用力拉泡泡糖的动作,教师紧紧抓住“轻轻走没有声音、眼睛盯住不动、咬紧牙、攥紧拳”等动作要点,引导幼儿讨论剖析,帮助幼儿理解并进行表现,达到神似和夸张的效果。在拉泡泡糖的过程中,幼儿对九拍的节奏不容易掌握,教师及时借助声势的引导,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并进行表现。
不足之处:
幼儿对于表现拉泡泡糖的动作还不够夸张、形象,对于音乐的节奏把握还不是很到位,对以后教学的建议在泡泡糖的处理上老师可以从小老鼠调皮的个性以及音乐欢快诙谐的特点入手引导幼儿对泡泡糖甩不掉到处粘的现象进行大胆创想和模仿。这些都有待提高。
中班小老鼠和大老鼠教案篇2
设计意图:
?小老鼠打电话》是一节音乐活动,选自大班主题活动五《什么联络你我他》中。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会与同伴,朋友打电话,以电话的形式进行交流,有时一不小心往往就会拨错号码,就如歌曲中的小老鼠一样,居然把电话打给了一只猫。在设计本节课过程中,我注重了幼儿的生活性,情节性,游戏性,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去,充分运用感官,形体动作来感知和体验歌曲。
活动目标:
1。 体验歌曲诙谐幽默的情趣,学会有节奏地说对话。
2。 理解歌曲内容,学习看图谱演唱歌曲。
3。 知道做事要细心,不能粗心大意。
4。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打电话》歌曲、 《小老鼠打电话》音乐图谱、猫和老鼠头饰
活动过程:
一。听歌曲《打电话》入场
1。 刚才歌曲中的两个小娃娃在干什么呢?小朋友们打过电话吗?都给谁打过电话呢?如果你想邀请你的朋友来家里玩,你打电话时会怎样说呢?老师引导出:喂,喂,你好呀,请你快到我的家。(用图来表示)师幼共同练习打电话。(用轻柔,有礼貌的声音学说)
2。 想一想,你的朋友接到你的电话会怎样说呢?引导:好,好,知道了,马上就到你的家。(用图表示)师幼共同联系接电话(干脆,有节奏的声音学说)
3。 师幼共同联系接打电话。师打电话,幼儿接电话。然后互换,幼儿打电话,老师接电话。男孩打电话,女孩接电话。
二。听说有只小老鼠也想打电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图片)
观察提问:
1。小老鼠在干什么?
2。手里拿的什么呢?
3。电话本有什么用处呢?
三。小老鼠到底是怎样打电话的?我们一起来听听吧。(放音乐)
提问:1。歌曲中的小老鼠在干什么?(出图谱一)
2。小老鼠打电话找朋友干什么?(出图谱二)
3。小老鼠是怎么知道朋友的电话号码的?(出图谱三)
4。小老鼠拨得电话号码是多少?(出图谱四)
5。小老鼠对朋友怎样说的?朋友是怎样回答的?
四。这首歌曲的名字叫《小老鼠打电话》老师唱一遍。幼儿听琴声跟唱一遍。幼儿唱一遍(前奏间奏处点头)
五。小老鼠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老师扮演猫表演
提问:小老鼠见到猫会怎样?幼儿学一下害怕的表情。请个别幼儿表演害怕的表情。重点练习吱—喵—嘭。
六、朋友怎么会是猫呢?老师出图谱直接唱最后两句。幼儿听琴声练习最后两句。
七、幼儿完整演唱歌曲一遍。加动作表演唱歌曲一遍。
八、幼儿带头饰表演歌曲(放音乐)
九、小结:这首歌曲中的小老鼠太粗心了,打错了电话号码把猫请来了,你说可笑不可笑啊,所以小朋友打电话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千万别打错吆,尤其是119,110,120这些紧急电话不能随便乱打,不然就给自己找麻烦了。
十、一起到院子做“猫捉老鼠”的游戏结束。
活动反思:
这首歌曲活泼欢快,幽默诙谐,音乐情节让人始料不及,小老鼠形象活灵活现,游戏性、表演性极强,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新《纲要》提出:教师应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各种艺术活动,激发她们大胆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中班小老鼠和大老鼠教案篇3
活动设计背景
1.理解童谣,学习有节奏地朗诵童谣。
2.愉快地和教师、同伴一起进行童谣游戏,体验朗诵童谣的快乐。我们以谈话的形式导入,学一学放鞭炮、放爆竹的样子和声音,将幼儿吸引到活动中来,引导幼儿在比较活跃、热闹的气氛中学习童谣。在活动中,我们还设计了几个关注点来吸引住孩子们的注意力,例如:鞭炮声会引来谁;老鼠会用怎样的形式去娶亲;老猫出现了会发生什么事……这样,更有效的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童谣的内容以及热闹的场面。
主要的活动环节设计为:
一、学习有节奏地朗诵“劈里啪啦、劈里啪啦,嘣嘣啪”。
二、观察画面,理解童谣内容。
三、学习童谣。有节奏地进行朗诵。
四、游戏童谣,体验朗诵童谣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幼儿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学习有节奏的朗诵儿歌(认知目标)。
2、幼儿能愉快地和教师、同伴一起游戏,体现共同游戏的乐趣(情感目标)。
3、幼儿能有节奏地朗诵象声词“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嘣叭”(能力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有节奏的朗诵儿歌,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鞭炮、老鼠娶亲的动画、老鼠头饰若干、老猫头饰一个、老鼠娶亲图片三张、戴大红花老鼠玩具一个、三角铁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出示鞭炮,引导幼儿模仿鞭炮声。
1、导:小朋友们,你们看老是今天带来了什么?(幼儿回答:鞭炮),鞭炮会发出声音吗?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玩点鞭炮游戏。
3、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朗诵“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嘣叭”。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戴有大红花的老鼠玩具。
教师:这个鞭炮放的好响亮呀!小老鼠听到我们放鞭炮,也跑出来了。(扮演老鼠:今天真热闹,我要娶亲啦!)
咦?娶亲是什么意思啊?嗯!娶亲就是结婚,小老鼠今天要结婚啦!
2、观看《老鼠娶亲》动画
a、学习儿歌前半部分
①教师:小朋友想不想看看这只小老鼠娶亲的场面?那我们就一起去瞧一瞧(播放老鼠娶亲的动画)。
②教师:哇!老鼠娶亲真实又热闹又有趣,你们看到了什么(请幼儿回答)?
③教师结合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图片并启发幼儿创编儿歌(肢体语言记忆儿歌、身体部位拍打儿歌节奏)。
b、学习儿歌后半部分
①陈老师戴猫的头饰学猫叫。导:谁的声音?(猫)糟了,今天可是老鼠娶亲的好日子呀,老猫想来干什么?(请幼儿猜想)。
②教师引:小朋友们猜对了吗?我们一起听听老猫到底想干什么?(幼儿听,念儿歌最后两句)
③扮演老猫念儿歌。
c、小结并完成串念儿歌。
儿歌《老鼠娶亲》
八只老鼠抬花轿,四只老鼠来吹号呀来吹号,两只老鼠放鞭炮呀放鞭炮,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嘣叭!
老猫听了来贺喜呀来贺喜呀,一口一个全吃掉呀全吃掉。
三、结束部分
游戏“猫捉老鼠”
1、教师:小朋友们想不想扮演老鼠去参加老鼠娶亲典礼?那就赶快戴上老鼠头饰吧!
2、和幼儿共同商量游戏的玩法,我们请陈老师当老猫。好,我们出发吧(教师带领幼儿在教师里绕圈走,并根据规则做游戏)。
教学反思
我设计的这次活动意在,现在的孩子一般都不知道我们中国的`民俗风情,为了增进孩子对这方面的了解,从而具体帮助孩子们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民风民俗的认识和感受。
儿歌《老鼠娶亲》节奏明显,通俗便于理解,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比较诙谐幽默,很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再加上猫和老鼠又是幼儿非常熟悉的动物形象,所以幼儿的注意力和学习热情被充分调动了起来。
活动的基本部分我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生动有趣的动画一下子吸引了孩子的注意,每一双眼睛都在画面上搜索:有的老鼠抬花轿,有的老鼠在吹号,有的老鼠放鞭炮……。生动形象、活泼直观的教学形式让幼儿认识和理解了儿歌的内容。活动中我着重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幼儿充分观察的基础上,为孩子创设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宽松氛围,使得幼儿大胆出色的创编了儿歌,摆脱了老是毒霸课堂的教学活动模式。
在念儿歌的环节中,我采用了多种不同的方式让幼儿感受念儿歌的乐趣,或是表演动作念,或是用身体各部位拍打节奏念,每一遍新的尝试都能燃起幼儿的浓厚学习兴趣。在幼儿初步掌握儿歌后,我有启发他们根据儿歌内容创编了猫捉老鼠游戏,在游戏中孩子们的热情达到了高潮。诙谐幽默的儿歌在角色游戏活跃热闹的气氛中再次展现,并再次从中体验到了儿歌带来的乐趣。
以新颖科学的方式打破了传统儿歌教学方式。整个活动实在活泼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的,我和孩子们积极的进行互动,平等的进行交流,孩子们在看、听、说、做的过程中,各感官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主动地参与到了互动之中,使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通过此次活动让我再次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如活动中与幼儿互动时仍欠激情,还有,教师导演与幼儿主演的教学形式还有待提高和不断创新。总之,在今后的幼教活动中我要不断地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勤恳钻研幼教业务,使自己在学习与实践中得到提高,获得不断的进步。
最后,敬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提出宝贵意见,我将虚心接受并真诚感谢!
中班小老鼠和大老鼠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节奏活动,让幼儿理解两种动物的不同音乐形象。
2、探索不同动物形象的节奏型。
3、为不同动物形象配器。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一个故事、节奏卡、大鼓、圆舞板等。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边听音乐边感受音乐形象。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有趣的曲子,你们听听看,有趣在哪里?象是谁?(师弹奏曲子,让幼儿感受,知道是大狮子和小老鼠)
二、在音乐伴奏下讲述有趣的事情,幼儿模仿狮子和老鼠的叫声,并探索不同的节奏型。
这首曲子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你们想听吗?(师讲故事)
你们知道大狮子是怎么叫的吗?谁来叫叫看?那小老鼠呢?(让幼儿自由学叫,探索不同的节奏。)
师出示节奏卡:狮子x - |x - ||, 老鼠 x 0 x x 0| x 0 x x 0 ||
吼,吼 吱 吱吱 吱 吱吱
让幼儿一起打节奏,一起学不同的叫声。
三、引导幼儿选择与狮子和老鼠叫声一致的小乐器。
想想看,狮子和老鼠用什么乐器来演奏呢?让幼儿根据不同形象来选。
(狮子:可以大鼓,较笨重的;老鼠:可以木鱼、圆舞板等轻巧一点的。)
选好乐器配音乐演奏。师提醒幼儿注意节奏。
四、幼儿根据音乐变化的故事情节边敲击乐器边做动作进行表演。
让幼儿听着音乐自由表演。
活动延伸:
在区域中让幼儿边玩边讲《大狮子和小老鼠》的故事。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中班小老鼠和大老鼠教案篇5
活动目标:
会演唱有间奏的歌曲。
活动内容:
歌曲“小老鼠打电话”
活动准备:
小猫头饰一个,与歌词相匹配的图谱。
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兴趣。
1、音乐游戏《小老鼠上灯台》。
2、鼓劲幼儿用好听的声音唱出歌词。
二、创设情境,理解歌词大意。
1、教师和幼儿共同玩“小老鼠打电话”的游戏,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1)教师创设情境,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2)讨论:刚才我们打电话请来的客人怎么会是花猫?噢,原来是电话号码拨错了。
2、听着音乐节奏朗诵歌词。
(1)鼓劲幼儿大声跟读。
(2)引导幼儿区别老鼠与花猫的声音是不同的,并模仿表现。
三、学唱歌曲。
1、出示图谱,引导幼儿理解图谱的含义。
2、理解间奏并学唱。
(1)教师借助图谱,帮幼儿理解间奏。
(2)教师讲解间奏。
(3)教师指着图谱范唱。
(4)幼儿看图谱学唱。
四、幼儿游戏。
请幼儿分角色扮演小花猫与小老鼠,听着音乐边唱边游戏。
中班小老鼠和大老鼠教案篇6
目标:
1、通过扮演角色及看图谱节奏能进行有节奏的对话。
2、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准备:
ppt课件,音乐,猫叫录音,歌曲伴奏录音。
过程:
1、谈话交流:
--"今天吴老师呀,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小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观看ppt课件:
--"你看到了什么?""这是谁的家?小老鼠在家里干什么呀?"(小老鼠打电话)"打电话找谁?找朋友来干什么?"(找个朋友过家家)"打电话需要知道什么呢?电话号码是多少?""小老鼠是怎么拨号码的呢?"(电话本呀手中拿,五四三二六七八)2、学看图谱节奏:
--"老师们还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首歌,你们听一听有哪些内容?"播放ppt课件图谱节奏:
(1)教师边播放图片边引导幼儿熟悉歌曲中的对话节奏。
(2)教师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歌曲内容,并带领幼儿根据图谱做节奏动作。
3、角色扮演游戏:
--"现在请你们来扮演小老鼠和猫,好吗?"--"那猫来的时候,小老鼠们可以怎样做不让猫发现呢?"(引导幼儿"蹲下",反映较慢的小老鼠会被猫捉走)
(1)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边游戏。
(2)男女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游戏后互换角色。
4、延伸:
--"小老鼠为什么会招来猫?我们小朋友做事时能像小老鼠一样粗心吗?为什么?"小结:真是一只粗心的老鼠,差点丢了性命,我们小朋友可不能像小老鼠这么粗心,做事情时一定要认真和仔细。
活动反思:
歌曲《小老鼠打电话》是一首比较欢快、诙谐的歌曲,具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歌曲内容简单易懂,情节生动有趣。
对于新歌的教学,幼儿对歌曲的结构和歌曲的内容会出现困难。在活动过程中,我和配班老师,先以情境的方式表演故事情节,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熟悉歌词,为了帮助幼儿记忆歌词,我制作了图谱,更好的帮助幼儿理解、体验和记忆。对不易理解的歌曲内容也迎刃而解了,彻底消除了无目的反复练唱和记忆歌词所带来的枯燥感,使幼儿边看图谱边唱,轻松地记忆歌词。
中班小老鼠和大老鼠教案参考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