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云教案6篇

时间:
Indulgence
分享
下载本文

在写教案的时候,需要遵守差异性准则,提前写好教案才能上好课、上精彩的课,下面是爱制作小编为您分享的观察云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观察云教案6篇

观察云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许多物体能发光,了解光的用途。

2、能自己制定标准并根据标准对各种光进行分类。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1、有意识地让青年供幼儿感受太阳光的明亮和热量。事先请家长带幼儿参观星星。

2、收集有关现代科技对光的应用的录像片,如x光的应用等。

3、提供手电筒、电池、玩具娃娃、电动玩具、积木、塑料玩具等若干,记录单、笔。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光源。

教师(介绍材料):这里有许多材料,请你们自己试一试,看看哪些东西会发光,它是怎样发光的,并将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活动,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

2、引导幼儿讨论,扩展对光的认识。

教师:你刚才发现了哪些东西会发光,它是怎样发光的?(鼓励幼儿大胆进行表述,教师用图示记录幼儿的发现。)教师:除了这些东西,你还知道哪些东西会发光,它们又是怎样发光的?(教师继续用图示记录。)

3、通过讨论,引导幼儿对光进行分类。

教师:这么多的东西都能发光,这些光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教师:原来每种光都互不相同,那我们怎样将它们分类呢?可以怎样分呢?(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讲演指定标准进行分类,如自身发光、需要电力等。)

4、师生共同讨论光的用途。

教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会发光的物体,光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呢?

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光的作用,例如:光能照明,光能传递信息,光是一种信号标志(绿灯—前进、红灯—停止)、光能帮助人们切割和焊接、光能带给人们美好的视觉感受……(进一步感知体验高科技带给人们的好处)。

观察云教案篇2

观察对象:

大班幼儿——乐乐

年龄段/班:

大班

观察背景:

大班孩子对“游乐场”的观察已非常细致,对自己所要拼搭的主题有不同的想法和规划,如何拼搭“小吃店”、“大型玩具”、“亭子”、“摇马”、“滑梯”等,并将这些事物合理的布局在场景的适宜位置,考虑到入口、出口,需具备这方面的生活体验,且所拼搭作品的应具稳定性。

观察目标:

1.能运用“对称”的方法表现作品,找到事物之间的联系。

2.能将艺术活动中的内容渗透到建构活动中,布局装饰整个“游乐场”。

3.能拼搭出“游乐场”的器械和相应建筑物,合理布局“游乐场”。

观察过程:

今天拼搭的主题是“游乐场”,在今天的区域活动中,乐乐选择了“结构区”,乐乐选择了一个中等大小的圆形木块放在了垫子的一个角落,又选择了一些小的圆柱形积木沿着圆形的边缘进行拼搭,边搭边说:“我最喜欢游乐场里的小吃店…”,然后在圆形的中间放了一个更大一些、高一些的圆柱形,最后在圆柱形上方加上了一个半圆形的积木。

接着乐乐又在“小吃店”的附近用一条长方形的木条和三个一样大小的拱形积木拼搭出了一个像小桥形状的东西,我问乐乐:“这是桥吗?”乐乐说:“不,这是一个连环滑梯。”乐乐指着身后已经用两个小拱形和一小块长方形拼搭好的造型说:“这个就是一座小桥。”接着乐乐选择了两块一样大小的半圆形木块对称拼搭在“小吃店”的面前,说着:“这是入口,吃东西的人可以从这里进来。”还用一个方形的小木条将“小吃店”与半圆形接在一起,在“小吃店”的屋顶上加上了一个小的圆柱形,又在“小吃店”的附近用一个圆柱形、一个半圆形、一个小的三角形拼搭出了类似“房子”的造型,还说着:“这是卖冰激凌的店。”“游乐场里还有小摇马”,说着乐乐用两个相同大小的半圆形相对拼接成一个圆形,在中间放上了一个小三角形,并且摇了一摇,说“小摇马摇起来了”。

在垫子的另一边一块长条形的木块和一块大的拱形积木搭出了大桥,在大桥边用大的、小的拱形积木搭出了“亭子”的底座,在中空的部分用许多快长条形积木紧挨着竖起来搭成了“亭子”的中间部分,最后用一条较长的木条、一条短一些的积木和一个更小一些的三角形组合拼搭成了“亭子”的顶,乐乐说:“这是一个池塘,可以到亭子里玩,出来后走上这座桥就到了草地上。

随后,乐乐用一些相同大小的方形木条组合成放射状,中间还有一根竖起来的木条,我问乐乐这是什么,乐乐说:“这是游乐场里的大型玩具”。还在“游乐场”里摆放了许多花型插塑玩具,嘴里还说着:“开花咯”。

观察分析与反思:

乐乐对“游乐场”的观察非常的细致,对自己要拼搭的主题有想法、有规划,例如要拼搭“小吃店”、“大型玩具”、“亭子”、“摇马”、“滑梯”,还将这些事物都合理的布局在垫子的适宜位置,考虑到了人们的入口、出口,说明乐乐有很多这方面的生活体验,所拼搭作品的稳定性很好,知道要把大的积木搭建在下面、小的积木搭建在上面,并且从作品中看到了乐乐将“对称”的方法也表现在了作品中,说明乐乐能够找到事物之间的联系,能将艺术活动中的内容渗透到建构活动中,最后还用彩色的小花装点了整个“游乐场”,让乐乐的建构作品俨然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说明乐乐的建构不仅有布局的考虑还有色彩的考虑,用自己的小手搭建出了心中最喜欢的游乐场的样子。乐乐喜欢拼搭这样场景式的作品,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作为教师应将鼓励乐乐继续尝试拼搭不同的生活场景,如:商场、动物园、游泳池等等。

在搭建独立的小的建筑物的基础上,引发乐乐对搭建更加大型建筑物的思考。从搭建的方法上来看,乐乐已经学会了简单垒高,也发现了可以用小的图形拼搭成一个大的完整图形。在之后的活动中将引导乐乐尝试垒出层数更多的建筑,将对称的方法也运用到拼搭里。

观察云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同时观察到物体的两个面或三个面,能正确辨认简单的组合图形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能根据从某一面看到的图形,把物体摆出来。

2、通过不同题目的练习、讲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自己独立进行题目的练习。

难点: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进行直观思考。

教学准备:

补充练习题。

教学过程:

口算:

80÷8= 93÷3= 9×800= 110×5

500×6= 31×2 62÷3= 48÷4=

学生练习,1分钟完成。集体核对。

注意末尾的0别忘了添。

62÷3如何处理?复习商1不够就商0的题型。

观察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观察一个物体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应该站在什么位置?

站在什么位置只能看到一个物体的一个面?

站在什么位置能看到一个物体的两个面?

学生尝试回答。

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如何确定长方体、正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补充:如果长方体、正方体相对的面的图案相同,则这时长方体的下面的面是什么图案?正方体的背面是什么图案?

学生观察并说说这样判断的理由。

下列的照片分别是谁拍的?连一连。

学生连线并说说这样连的理由。

从侧面看下列的三个物体,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形状?用线连一连。

注意题目的要求,是从哪个面看的?学生尝试练习。

集体核对,指名回答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六、解决实际问题2小题(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每本练习本8角,5元钱最多能买多少本练习本?

学生找重要信息,尝试列式。指名板书(两人),看看谁写得准确而完整。

学生观察、比较板书,注意答句。

一共有43个乒乓球,每8个装一盒,最少要用多少个盒子?

学生读题,自己独立列式解答。指名两人板书,看看谁完成得出色。

集体核对,注意答句。

比较:两道题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除法应用题,而且答案都有余数。

不同点:答句的处理,第1小题舍去余数,第2小题需要进1。

:这种题目的答句非常重要,是否要进1,就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判断。

练习。

你觉得在观察物体这一章节中,有哪些重要的知识点?

学生交流并自我对照。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补充练习

课前思考:

补充了一些之前所学的知识和这一单元观察物体中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同时,不断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在观察物体的补充练习中,让学生正确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同时观察到物体的两个面或三个面,能正确辨认简单的组合图形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能根据从某一面看到的图形,把物体摆出来。

课后反思:

由于这一单元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所以这一节复习课补充了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在口算中注重正确率的基础上还要强调做题速度。简单的连乘问题,学生学习得也不错。对于这一单元,要注意题目之间的比较,能深层次地挖掘题目中的重要知识点。学生对于一些直观的题目都能完成得很好,理解比较到位置。从题目的处理来看,学生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点还可以,但由于题目中抽象的成分不多,因此,没有什么难度。因此在练习的过程中,适当地在原来题目的基础上扩充,一来增加题目的难度,二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快速反映能力。这样可以避免由题目简单有带来学生的骄傲情绪,反之,会让学生充满兴趣。

课后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练习与复习本单元的内容。口算部分相对简单,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简单的连乘实际问题,学生能自己分析题意,并正确的列式计算,也能够完整的表述自己的想法,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练习过程中还是要强调选择正确的单位。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学生对比较直观的问题掌握得很好,当遇到需要空间想象的问题时,学生的思维还是达不到要求,需要通过学具或画图的方式来辅助。但总体而言,这部分知识抽象的内容不多,所以学生掌握起来不是很费力。

课后反思:

本次练习中的口算部分主要是检验学生对于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以及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正确率,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而对于本单元涉及到的内容学生掌握的可以,但总体来说这一单元比较简单,没有很抽象的东西需要理解,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在真正的练习中需要借助相关的工具帮助自己解决问题,但靠学生自己的想象达不到解题的正确性。

观察云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

3.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4.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等。

德育渗透:

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乐于与人合作,从不同角度欣赏他人的良好心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比赛:快速抢答。下列照片中分别是什么?(师分别出示三组物体照片:电话、手机、手电筒。以下是一组图形照片。)

师:同样一个物体照片,为什么有的能一眼看出,有的却看不出?(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创设学生喜欢的“猜一猜”引入,新颖有趣,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了学习的状态,让学生初步感知新知。]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引入:神探“冒险小虎队”的故事同学们知道吗?他们就是靠敏锐的观察力,破了很多大案。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他们最近在忙些什么?(板书:观察)

[设计意图:运用课件动态演示,讲神探小故事,声色并茂,立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出示例1:一位专家刚刚研制出一种新药,他把新药放在小药箱里,可是有一天,他发现药不见了,是谁偷了药?

3.请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小药箱,问:你观察到什么?(分小组操作、交流。)

4.“冒险小虎队”找到四个犯罪嫌疑人,他们每个人看了一眼小药箱后说了一句话:

a 我看到的那一面上画了个红十字。

b 我看到的那面上写:小药箱。

c 我看到的是白色的面,没什么标记。

d 药箱相对的面颜色是一样的。

你认为谁说了谎话,为什么?(板书:推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进行推理,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5.如果前面为正面,其它面分别是什么面?如果右面为正面,其它面分别是什么面?

小结:物体的左、右、正面都是相对的。

6.填写观察实验报告:

从不同角度观察下面三个物体,把你从各个角度看到的形状画下来。

8.课间小歇:欣赏古诗《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优美的乐声中欣赏古诗,进行美育教育,体现数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整合]

(二)教学例2

1.引入例2。

神探“冒险小虎队”最近又在忙什么呢?某博物馆被盗了两件古董,被盗当天门窗都是锁好的。(形状如下)

2.出示例2。

(1)思考:他们谁是小偷?为什么?他们分别是从哪个方向上看到的?

(2)动手操作。

(3)汇报,小结。

三、巩固新知

4.画一画。

选择两个物体摆一摆,先确定一个面为正面,然后分别从上面、正面、左(右)面等角度观察所摆物体,在纸上画出所见到的形状。

5.猜一猜:展示作品,其它组同学猜猜这组物体是什么。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还学会了推理。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要留心观察,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

[设计意图:这几个实际动手操作的练习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也让他们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观察云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2.初步渗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工具:三个玩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怎样观察物体。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个故事。(电脑演示“盲人摸象”的故事情节)你们知道路旁的人为什么笑吗?

生:盲人摸到的分别是大象的牙齿、耳朵、腿和尾巴。 (他们摸到的是大象的一个部分。 )

师:对,盲人摸的是大象的一个部位,所以都说不准大象的全貌。

二、观察实物,传授新知

师:了解一个物体的全貌,除了用摸,还有什么方法?

生:可以用看的方法。 生:可以用观察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桌面上的小汽车,然后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

(生通过观察,在小组内自由述说自己看到的小汽车部位)

生:我看到的是小汽车的车头。(该生拿起小汽车指着说)

师:其余小组也是看到小汽车车头的同学请站起来。(生一一站起来)

生:我看到的是车尾。 生:我看到的是车的左侧面。 生:我看到的是车门。 ……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屏幕显示三个小朋友在不同位置观察小汽车的情境,并给出三幅不同形状的图形),小刚他们也在观察小汽车,他们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是第几幅图呢?

生:(充分讨论交流后)小刚在车的前面看到车头,是第一幅图;小红看到的是车的侧面,是第三幅图;小强在车的后面,看到的是车尾,是第二幅图。

师:这几个小朋友站的位置相同吗?看到小汽车的形状一样吗?

生:他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师:小红想到高处去看看小汽车,于是她乘热气球飞上天空。(屏幕显示小红乘热气球飞上天空的情境和三幅不同形状的图形)她现在是从什么位置观察小汽车的?

生:小红是从上面观察小汽车的。

师:她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呢?请选择正确的图形。

生:(独立思考后,全体学生举手示意)小红看到的是第二幅图。

师:第二幅图中的大、小长方形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

生:(通过观察汽车实物)小长方形是车顶,大长方形是车的身子。

师:除了从上面观察小汽车,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呢?

生:可以从下面观察小汽车。

师:请拿起小汽车,从下面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活动观察)

生:我看到了车轮。 生:我看到了车底。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谁来说说我们怎样去观察一个物体。

生:从物体的前、后、左、右、上、下面去观察。 生:可以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物体。

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形状是怎么样的?

生: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大家都知道了怎样去观察物体,那么请你们来认一认(屏幕显示物体其中的一个侧面),这是什么物体? 生:这是一架飞机。

师:同学们判断得真准确。你们看到的是飞机的什么面? 生:是飞机的前面。

师:(将飞机转动一个角度)这又是飞机的哪个面? 生:这是飞机的后面。

师:那你们知道飞机的左翼和右翼在哪里吗?请你们用小手来表示。 (生把左、右手举起来表示飞机的左翼和右翼)

师:同学们都知道飞机的左右翼了,那你们来观察(继续转动飞机),这又是飞机的哪个面?

生:这是飞机的右面。

师:对。那这是飞机的哪个面(继续转动飞机)? 生:(全体回答)这是飞机的左面。

师:同学们都说对了。(屏幕显示另一个物体的侧面)这又是什么物体? 生:这是洗衣机。师:你们都同意吗? (全体学生点头示意)

师:这又是什么物体呢?(屏幕里显示一个动物的背面图)生:这是一只鸭子。 生:是一只鹅。

师:我们来认一认,这到底是什么动物。(把动物换个角度) 生:(观察后)原来是一只鸭子。

师:我们再来猜一猜,这是什么呢?(屏幕显示手提电脑的背面图)请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

生:这是沙发。 生:这是黑板。 ……

师: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但意见不太一致。你们能想出什么好方法,让大家知道这究竟是什么物体吗? 生:(沉默一会儿)转转物体。

师:就按你们说的方法。(转动物体,出现不同角度) 生:是手提电脑。

师:在观察物体时,要注意什么? 生:不能只看一个面。 生:要从不同位置去观察。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准确,观察物体要全面,要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位置去观察,不然就会闹出“盲人摸象”的笑话。下面,请同学们用刚刚说的观察方法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桌面上的茶壶,把看到的形状用动作表示出来。

(生分小组进行活动,从不同位置观察的学生用不同的动作演示给小组的其他同学看,教师巡视,组织、指导学生)

师:有4个小朋友也在观察茶壶。(屏幕出现4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观察茶壶,并在旁边画有4幅不同形状的图形)他们看到的是哪幅图,请同学们边小组讨论边连线。

生:戴头花的小女孩看到的是第一幅图。 生:短头发的女孩看到的是第三幅图。

生:穿绿衣服的男孩看到的是第四幅图。

师:还可以怎样观察? 生:从上面和下面观察。

师:看到的又是什么形状? 生:(分小组观察)从上面看到的是茶壶盖、茶壶嘴和壶把,从下面看到的是壶底。

师:大家观察得都很仔细。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出示一座小房子实物)请大家观察这座小房子,把从不同位置看到的房子的形状画下来。

(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绘画活动。活动结束后,教师展示学生画得好的作品)

四、布置作业:随堂练习

美丽的对称图形(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初步认识对称物体的特点。

2、通过操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通过观察、讨论、创作使学生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美,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剪刀,蜡光纸。

2、学生准备剪刀,蜡光纸,各种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同桌合一套),小树、衣服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1、电脑出示轴对称图形:蝴蝶、红心、书、树叶、剪刀、天平。

2、初步感知:

(1)教师:这些图形好看吗?你能说说这些图形有一个怎样的共同特征吗?

(2)教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些图形的左右两部分或者上下两部分是完全一样的,结论:这些图形的两部分都是完全一样的。

二、揭示课题:

1、教师:这些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叫对称图形。同时出示课题:对称图形。

2、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对称图形。

三、认识对称图形:

1、发现特征:

(1)教师:松树图和衣服图是轴对称图形吗?你们是怎么想的?

(2)学生交流,并及时揭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a这两个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可以通过对折来验证。

b对折后发现折痕两侧的图形是完全一样的,并且完全重合。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揭示概念,并由电脑显示: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

3、举例找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和物体:

(1)教师: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物体是对称的,你能举例说说吗?

(2)进行交流,学生可能说到的有:人体表面、脸、衣服、鞋子、黑板的表面、讲台、课桌、窗、门、汽车、飞机等等。

四、认识对称轴:

1、教师提问: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看它对折后能不能完全重合)

2、教师: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是很重要的,因此人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对称轴”。

3、找出对称轴:

(1)指一指小树图和衣服图中的对称轴各是哪一条?

(2)指出第一部分中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由电脑显示。

五、判断轴对称图形、找出对称轴:

1、平面图形:

(1)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平面图形,大家一起来找找“做一做”中的这些图形中有哪些是对称的?

(2)是对称图形的画出他们的对称轴

2、练习:

教师:我们每天都要接触数字0、1、2、3、4、5、6、7、8、9,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数字中哪些是轴对称的,它们的对称轴各有几条。

要求学生独立进行判断,然后再进行交流验证。

六、创作轴对称图形:

1、练习十五第3题

你能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吗?

2、即兴创作:

教师: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是轴对称的,刚才同学们已经举了很多例子了,我想大家肯定也希望自己能像设计师一样,用灵巧的双手来创造美丽的轴对称图形来,是吗?

(1)教师示范创作:将事先准备的彩纸拿出,对折后剪“雪人”。

教师:大家可以像老师一样剪;更可以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创作其它的作品。老师相信同学们的作品会比老师的更美、更漂亮。

(2)教师播放旋律优美的音乐,学生进行创作。

(3)优秀作品展览。

七、课堂总结

教师:今天大家创作的图形都有一个怎样的共同名称呢?你能说说对称图形都有怎样的共同特征吗?你还有什么要向大家说的吗?

教师:轴对称图形真的很美丽,因此被广泛运用于服装、家具、交通工具、建筑等各方面的设计中。老师希望大家能在新年来临之际,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把我们环境布置更美丽!

八、布置作业:课后四人小组合作,创作对称图形

镜像对称(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图,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能直观分析对称的两边图形有什么关系。

2、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镜像对称的性质:照镜子时,物体与像的上下、前后相对位置相同,左右相对位置正好对换。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图,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能直观分析对称的两边图形有什么关系。

教学工具:

1、教师准备数字卡片,时钟,一面大镜子

2、学生准备小镜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舞蹈房上数学课,大家一定觉得很奇怪。不过,听完老师的一个故事以后,你们就会明白,为什么要到舞蹈房来上课。

故事:从前,森林里住着一只大老虎,他可凶了,见着小动物就要吃他们。有一天,一头小羊在森林里迷路了,他走啊走啊,谁知道遇到了这只大老虎。老虎恶狠狠的对小羊说:“我要吃了你!” 这时,小羊急中生智,对老虎说:“老虎先生,您不能吃我,因为我正要到另一头老虎先生的家里去,他也要吃我。“老虎一听,气坏了:“什么?你带我去找他,我要给他点厉害瞧瞧!” 小羊把老虎带到了一条河边,指着河里的“老虎”说:“你看,他就在哪儿呢!”老虎一听,朝河里看去,果然有一只大老虎在“恶狠狠”的盯着他,老虎“啊呜”一声扑过去,掉进河里,被活活的淹死了。

二、初步感受

师:同学们,老虎看到的究竟是什么?生:是他自己的倒影。

师:对!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就可以看见这种现象,看到“一模一样”的自己,你能举个例子吗?生:走在街上,橱窗里;镜子里;擦的很亮的家具里;河里;玻璃窗里……

师:大家说的都对,现在请大家看前面的这一面大镜子,你能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我看到了老师;……

师:现在请注意看镜子里的老师,老师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老师”怎么样?

生:也向前走一步。

师:我向后退一步呢?生:镜子里的老师也向后退一步。

师:现在我左手拿笔,右手拿纸,镜子里的老师左手拿什么?右手拿什么?

生:两种意见:①左手拿笔,右手拿纸

②右手拿笔,左手拿纸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意见,那么好,我请出两个同学作为两种意见的代表,来玩一个游戏,一个做自己,另一个做镜子里的人。

(游戏结束后)

师:现在我们在来判断一下,镜子里的老师左手拿什么?右手拿什么?

生:左手拿纸,右手拿笔

师:所以,镜子里面的和镜子外面的前后—(相同)左右—(相反)那么上下呢?(相同)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五第5题

哪个是你在镜子里看到的样子?圈出来反馈纠正

2.看镜子说数字

1) 上一个同学,看着镜子报数字:1,5,7,2,8,0,9,4,3,6

2) 位数:23,45,25,87,47,16,90,57,58

3.完成练习十五看镜子写数字

4.看镜子写时间,反馈

四、布置作业:

玩镜面游戏;随堂练习

观察云教案篇6

一、学生写作,师来回巡视,给予差生适当的指导

二、选出典型的习作(好的和差的)进行作中讲解,让学生评价好的好在哪里,差的有哪些不足,以指导自己的习作

三、师提出修改的要求

1、师提出修改的方法:

朗读法。

2、师提出修改作文的要求:

⑴ 句子是否通顺;

⑵ 写作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来写的;

⑶ 有无错别字;

⑷ 是否写出了手中事物的特点;

⑸ 文章是否写得生动、具体。

四、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互评,也可以自己修改

五、在修改的基础上,将习作写好

?同伴互评】

唐老师这堂课的设计具有可操作性。“留心周围事物”是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唐老师在本次习作的教学设计中,力求指导学生把“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落到实处。如:让学生带来水果、玩具等──观察对象实在;学生自己边观察边探索观察方法──观察过程实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对不同事物的观察方法──观察方法的指导实在;学生将观察的结果当堂写下来──观察的结果实在。整堂课避免了空洞的编造,让学生不再陷入无话可说的尴尬境地。因为有了真实可感的观察对象,教师的指导就更有针对性,学生的学习当然也就更轻松,也就更有收获。如:观察植物应……观察动物要注意……还要发挥联想和想象……这样一些针对性很强的指导,会带给学生很大的启发。这样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课标中对习作的要求,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让学生有话可说,不说空话、假话、套话。

观察云教案6篇相关文章:

那天的云作文推荐6篇

观察幼儿游戏心得体会7篇

学校活动云活动方案策划模板6篇

云教研数学心得体会最新6篇

财务云工作总结6篇

2023云服务工作计划精选6篇

2023.04云思想汇报6篇

巾帼云创工作计划6篇

2023.04云思想汇报推荐6篇

云升旗活动总结7篇

观察云教案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8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