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教案是为了更好的提高我们自己的教学质量,通过书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一定十分顺利,下面是爱制作小编为您分享的桃花瓣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桃花瓣教案篇1
?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花瓣儿“鱼”》这个作品描述出花瓣儿飘落、变成花瓣儿“鱼”、最后又离开小溪回到树上的美丽画卷。这是一幅优美、静态的画面,但若只凭幼儿的想象是难以达成让幼儿自然地习得优美而又形象的描述语言。活动之前准备直接经验――捡花瓣儿,观察花瓣儿,形成对花瓣儿的直观印象。在活动中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导入――恰当适宜的体态表现――聆听联想的优美散文,通过这一系列的经验铺垫,习得形象优美的语言。
活动目标:
1、聆听散文,引发美妙的遐想,进一步体验春天的气息。
2、通过具体的情景,习得形象而优美的描述语言。
活动过程:
一、回忆经验,谈话导入
1、回忆经验:老师和你们一起在我们幼儿园里捡到了很多花瓣儿。(拿出之前捡的的花瓣儿,说说花瓣儿的美丽)
2、谈话讨论
(1) 你知道这一些花瓣儿是怎么飘落下来的吗?(请个别幼儿模仿花瓣儿飘落,强调动作的轻柔、缓慢、优美)
(2) 花瓣儿掉到小溪里会变成什么呢?
3、过渡:有一天,花瓣儿飞到小溪流里,变成了花瓣儿“鱼”。你想听听这样美妙的故事吗?
?活动分析:活动中教师设计简洁、生动、准确的导入方式,为引发有关春天美妙的遐想做思想准备。用恰当如分的动作体态表现着花瓣儿的轻盈,感知花瓣儿“鱼”的特征。】
二、分段欣赏故事的内容
1、花瓣儿“鱼”的产生
问:在这个故事里你听到了有哪一些花瓣儿?
花瓣儿飞到哪里了呢?变成了什么?
为什么花瓣儿“鱼”比小溪里的鱼漂亮?(强调颜色、强调香味,用动作表示香味)
2、花瓣儿“鱼”的魅力
过渡:花瓣儿“鱼”那么的漂亮,有很多人都知道了,他们拿着鱼竿渔网来了。
问:他们拿着鱼竿渔网来准备做什么?
有做这件事吗?为什么没有那么做?他们是怎么想的?(强调舍不得,情感的体验)
3、花瓣儿“鱼”的回归
问:花瓣儿“鱼”想念谁了?他们有没有回去?你怎么知道的呢?
4、表演花瓣儿“鱼”的回归(教师做树妈妈,请个别幼儿表演花瓣儿的回归,强调欢乐,蹦蹦跳跳的)
?活动分析:散文诗意境优美,含有深沉的意蕴,通过从颜色、香味等的欣赏,感受花瓣儿“鱼”的美丽。 “不舍得”是故事中情感的重点体味,真情正确的理解着对花瓣儿“鱼”的感情。花瓣儿的“回归”说明着春天的到来,感受着春天的气息的临近。】
三、添加配乐完整聆听故事
1、故事好听吗?我们再完整地欣赏一遍吧。
2、听了以后,你感觉怎么样?
3、我们一起来给这个好听的故事想一个题目?(把名称写在背景图上)
4、我们好象看见许多花瓣儿飞向小溪,变成了花瓣儿“鱼”真美啊!现在,我们回把这些花瓣变成花瓣儿“鱼”,好吗?
?活动分析:加入配乐完整欣赏故事,在优美的意境中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引发美妙遐想。】
活动反思:
1、道具的有效使用。活动中,我采用的道具是让幼儿从花的飘落感受花变鱼的美丽。但活动完成以后,发现教具还有修改的空间,可以用两面来表示花瓣儿“鱼”,一面是花瓣,一面是画有鱼形图案的花瓣,这种道具更能让幼儿联想。采用了这种道具,点题会更明确,幼儿对其遐想更充满空间。
2、活动中,教师的言语一定要正确。这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但在我的语误中,讲出了三次的故事。这急需要注意,幼儿的隐意识教育同样不可忽视。
3、点题更明确。春去秋来,这是四季的循环,是不可变更的自然因素。就如同只有一个地球一样,一定需要在加强对这个的理解。
4、语言中词汇的强调与学习,这是存在片面的,有清亮、彩色、香喷喷,色彩斑斓等词汇来描写,但更存在着句式的运用,如有的……有的……有的……还有不但……还有……等句式。着同样不可忽视,也需要强调。
桃花瓣教案篇2
【教学要求】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红艳艳等词语。
⒉懂得为什么说小女孩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体会小女孩的一片爱心。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花瓣飘香》。同学们看了课题想提出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
⒈自学生字词。
⑴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
⑵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的生字。
⑶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红艳艳
不知所措
惶恐
懂事
阳台
⒉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词语:
小屋
清晨
惶恐
红艳艳
阳台
花丛
懂事
舍不得
⑵指名读词,注意读准字音,重点读准:花丛
舍不得。
⑶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
⑷齐读生字词。
3、各自轻声读课文。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试读课文,读后学生评议。
三、读讲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这一丛月季怎么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3、谁会读这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描红。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第2-11自然段
1、自由读第2-11自然段,说说这部分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有几个人物,主要写谁。(板书:小女孩、我)
2、我是怎样发现这件事的呢?(齐读第二自然段,板书:摘花瓣)
⑴、读这一自然段时,你注意到哪些词?在这些词下面加上着重号。(教师引导学生在俯在花前小心地摘双手捧着下面加上着重号)
⑵想一想:从这几个词语中你的头脑中会看出小女孩对花怎样?
⑶谁会读这一句?
⑷读了这一句,你的头脑中会产生什么疑问呢?(小女孩为什么摘花瓣?)
3、过渡:课文中的我同样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因此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摘花瓣时叫住了她。(指名读第3自然段)
让学生仿照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在认为重要的词语下面加上着重号,并围绕这些词语提问题。(小女孩为什么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4、我叫住了小女孩,同小女孩说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读一读他们的对话,注意对话的语气,并在表示提示语气的词语下面加上着重号。
5、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后引导学生在语气上进行评议。
⑴轻轻的问说明我并没有责备小女孩,只有感到不明白,想弄清楚原因。
⑵小女孩不好意思地说说明小女孩只摘了花瓣,自己也觉得左得不对。
⑶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说明小女孩想到妈妈生病了,爸爸又不在身边,心里感到难受。
⑷比较句子:
摘花瓣做什么呀?摘花瓣做什么?
6、读了对话说说有什么地方使你感动。(板书:让妈妈高兴)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既爱花又爱妈妈的一颗金子一样的孩子吗?(懂事的好孩子)
8、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这件事不但深深地感动了同学们,也深深打动了我。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
⑴齐读第11自然段。
⑵引导学生围绕这一自然段提问:
我为什么要买两盆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到母亲的阳台上?
(小女孩的爱心深深地打动了我,从开始的不解到买花送花是被爱心打动的具体表现)
(板书:不解
买花
送花)
⑶有感情地朗读第11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讨论:与小女孩比一比,你平时是怎样爱妈妈的?
2、教师总结:
小女孩的妈妈生病了,爸爸又不在家,作为一个小女孩,她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她只能用她一颗金子般的爱心去安慰妈妈。多么懂事、多么可爱的小女孩呀!
四、作业
1、朗读全文。
2、抄写词语。
桃花瓣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聆听散文,体味散文优美的语言和意境。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幼儿在散文中学习,感悟生活。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鱼缸、花瓣儿“鱼”
2、故事ppt、背景音乐。
3、知识储备:已观察过桃树 、杏树、梨树等开花的树,并进行过捡花瓣的活动。
活动过程:
1、导入:
“小朋友们,老师昨天去看桃花了,捡来了许多漂亮的花瓣,请小朋友说一说这些花瓣像什么?(自由想象、表述)老师还带回了一件很美的礼物给大家(出示:花瓣儿“鱼”),这是什么?花瓣在水里游好像什么?有一天,花瓣飞到了小溪流里,变成了花瓣儿“鱼”,你想听听这件奇妙的事情吗?下面李老师来讲给你们听:
2、倾听第一遍散文(配乐朗诵)
花瓣儿“鱼”是什么变得?花瓣儿“鱼”为什么比小溪里鱼还漂亮?
3、看课件,朗诵第二遍
有了花瓣鱼,小溪为什么变成彩色的、香喷喷的小溪了?人们为什么舍不得捕捉花瓣儿:“鱼”?花瓣儿“鱼”离开小溪回到树上,又变成什么样子了?下面我们再来看一遍:
4、再次闭上眼睛聆听散文
这是一篇很美的散文,所以我们要用很美的'语气来读,下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听着散文,想象一下你都看到了什么美好的东西?
5、体验活动
请小朋友把事先捡来的花瓣撒进容器里,变成一盆漂亮的花瓣儿鱼,然后请小朋友把花瓣儿“鱼”拼摆成一条彩色的香喷喷的小溪。
6、延伸活动
今天我们读了一篇很美的散文,叫做什么?下面,请小朋友们把今天听到了、看到的、想到的美丽的东西都画出来吧!
桃花瓣教案篇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红艳艳等词语。
3、明白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好孩子”的具体表现,体会小女孩的一片爱心,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敬爱父母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情操。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礼物,想知道它是什么吗?
多媒体出示月季花(让学生感知月季花及其花瓣的幽幽清香以及在形状、色彩方面的美丽)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六课《花瓣飘香》师板书课题。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二、初读感知
1、在大家自读课文时,老师给你们提出的要求是: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2、检查字词读音:俯 拿 捧 摘 惶恐 集市 舍不得 懂事 眼眶 花丛 阳台 清晨 不知所措 惹妈妈生气
(指名读、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重点读准:花丛 舍不得
3、生分段朗读课文。
生字都读准确了,相信你们课文会读得更流畅,下面老师请几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其余同学拿起笔画出自己不懂的词语。
4、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学生提出的不懂词语。
5、生字、词语这两个拦路虎我们都解决了,读课文应该是很轻松了,现在就请同学们捧起你的语文课本再次朗读课文,老师这次对你们提出的读出要求是: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做到不添字、不改字。
6、生各自读课文。
三、教学第一自然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
2、一生读第一自然段,这些月季花开得怎样?
从哪一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这丛红艳艳的花朵,吸引了许多赏花的人,可是有一天作者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你们想知道吗?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从这位小女孩采花的动作中体会到了什么?
摘花 很小心(小心地
双手捧者)
心里急(飞快地
穿过
跑) 5、师相机指导朗读
五、学写生字。
1、观察字形特点: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2、提示:左右结核的字书写时要左紧右松才好看。上下结构的字要抓各部分的大小、按比例书写。
3、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由图导入
1、出示课后词语,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2、 默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上节课所学内容。
3、 刚才同学们所说的也就是我们这篇课文图中所画的一幕,(指导学生看图)看了这些你想提出什么疑问吗?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a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而且只摘花瓣?b摘花瓣做什么?c小女孩为什么摘了花瓣就立刻跑了呢?
这些问题你打算怎样解决?(引导学生从书中找答案),其实,刚才同学们所提的问题的答案就在我们的课文里面,只要我们从书中读一读、找一找,相信通过你的努力就会自己找到答案的。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
1、自读课文,寻找答案(第三至十自然段)
学生交流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由于文章浅显易懂,学生都能找到问题的答案来,所以重点应放在指导学生读书上)
由问题a引入:原来她是为了让妈妈高兴而摘花瓣。请同学们想像一下,当生病的妈妈看到小女孩双手捧着花瓣送给她时,她妈妈的心情如何?你能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导学生读)
2、小女孩的妈妈生病了,这个时候最需要爸爸的照顾了,而她爸爸呢?
学生读相应句子。爸爸又是如何叮嘱小女孩的?你从小女孩的话中读懂了什么?
小女孩的爸爸不在妈妈身边,小女孩说这些话时心里一定很难受,你能试着读出来吗?(指导学生读有关句子)
3、未经主人允许,小女孩就去摘别人家门前的花瓣,她知道自己这样做对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不知所措、惶恐)
引导学生联系当时情境体会小女孩的害怕心理,从而明白词语的意思。
4、面对小女孩惶恐不安,我又是怎样说的呢?出示句子:
“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问。
“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轻轻地问。
你觉得这两句哪句用得好,为什么?你能试着用上轻柔的语气来读一下吗?
5、正因为我的和蔼可亲,才使小女孩消除了恐惧感,对我讲出了真正原因,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6、细心的同学会发现,这句话后面用的是省略号,如果你是小姑娘,你能把她要说的话补充完整吗?(生发挥想像,自由练说)
7、我想此时,你一定会有许多话对小姑娘说,都想夸一夸这个小女孩,谁来试一试?
(鼓励学生说出原因,也是对课后四题的回答)
8、让我们一起用文中的话来称赞小姑娘吧!(齐读)
9、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这件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⑴作者听了小女孩的话以后为什么买了两盆月季花?又是怎样处理的?
(小女孩的爱心深深地打动了我,从开始的不解到买花送花是被爱心打动的具体表现)
(板书:不解 买花 送花)
(2)有感情地朗读第11自然段。
(3)想像:小女孩的母亲和作者的母亲看到那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时,会是怎样动人的一幕呀!如果你就是那位作者,你会说些什么?(师扮演母亲和学生一起表演)
三、拓展
1、《花瓣飘香》这篇课文是多么感人呀!同学们想把这动人的一幕表演下来吗?请小组合作进行演,小组长分配角色。
2、小女孩为了让妈妈高兴而摘花瓣,假如你是那位小女孩,除了摘花瓣外,还会做些什么事让妈妈高兴呢?
此时,老师也情不自禁地想对你们说:“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同学们,你们每一个人就像是一片美丽的花瓣,如何让这片花瓣飘出幽幽的清香,那就用你们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给你的母亲吧!
四、写字
完成写字书上的内容。
桃花瓣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散文,理解散文内容,学习优美而形象的描述语言。
2、鼓励幼儿根据散文美妙的意境大胆想象。
3、让幼儿尝试叙述散文,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活动准备:
1、已观察过桃树、杏树等开花的树,并进行过捡花瓣的活动。
2、用玻璃缸盛水,放入花瓣成花瓣“鱼”。
3、幼儿活动材料第二册第25-28页。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花瓣儿“鱼”引出活动
1、出示花瓣儿“鱼”。这是什么?春天来了,桃花、梨花、各种各样的花都开了,风一吹,会发生什么事情呀?
掉下来,会掉在那里呀?花瓣在水里飘游好象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像鱼)
2、有一天,花瓣儿飞到小溪里,变成了花瓣儿“鱼”。你想听听这样奇妙的事儿吗?
二、基本部分
欣赏散文
1、老师有表情地朗诵散文第一遍。
(1)、提问:花瓣儿飞到水里变成了什么?花瓣儿“鱼”漂亮吗?有什么颜色?
(2)、这篇散文的名字就叫《花瓣儿“鱼”》,我们再来看看花瓣儿“鱼”在小溪里的美妙故事。
2、分发幼儿用书,请幼儿看书2528页。
3、老师引导幼儿边看图边欣赏散文第二遍。
4、提问:散文的名字叫什么?(引导幼儿完整的回答散文的名字叫花瓣儿“鱼“)
师提问:散文里说了什么事情?
师提问:这条小溪为什么变成了彩色的小溪?
师提问:花瓣儿“鱼”有什么奇妙的地方?
师提问:人们为什么舍不得捕捉花瓣儿”鱼”?
师提问:春天又来了,花瓣儿“鱼”又到哪里去了?变成了什么?
师提问:花瓣儿“鱼”快乐吗?你喜欢花瓣儿“鱼”吗?为什么?(幼儿回答教师小结)
5、请幼儿合上书,边听老师朗诵散文边想象花瓣儿飞向小溪,变成了花瓣儿“鱼”快乐生活的情境
三、结束部分
1、复习儿歌《比耳朵》。
2、小结活动情况下课!
教学反思:
一是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为了让幼儿获得更多的感性经验,以便更好的理解散文,活动前我与幼儿一起捡花瓣,并说说捡到的花瓣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像什么等。除此以外,为了让幼儿能更直接感受到散文的意境美,活动前把图片改成了演示文稿,这样更能将孩子们带入一种美的意境,使孩子们在优美的意境中感受散文的语言美
桃花瓣教案5篇相关文章:
★ 剪纸幼儿教案5篇
★ 篮球教学教案5篇
★ 装饰住教案5篇
★ 乌龟教案5篇
★ 小岛大班教案5篇
★ 音乐区教案5篇
★ 微党课教案5篇
★ 好担心教案5篇
★ 植树教案优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