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精细化设计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课堂节奏,避免拖延,教案的编写过程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教材内容,从而提升教学的专业性,以下是爱制作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法国号》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法国号》教案篇1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法国号》
2、音乐知识:法国号 四三拍
教学目标:
1、学唱《法国号》这首歌,并学会用浑厚而有弹性的声音模仿、表现法国号的音色,用连贯而充满热情的声音表现自信的我。
2、认识法国号的外形,知道其另一个名字——圆号,并熟悉其音色。
3、通过《法国号》的演唱和声势练习,掌握三四拍的强弱规律。
教学重点:
用富有弹性以及充满热情,自信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感受表现三拍子的强弱
教学过程:
一、音乐律动《我是小小音乐家》
(学生随音乐边歌边舞)
二、感受《法国号》旋律
1、认识“法国号”
熟悉认识了解外形、音色、名字由来。
2、聆听圆号演奏的《法国号》,初次感受三拍子的韵律
3、感知三拍子
a、介绍三拍子,表现强弱
b、用表示强弱的动作给音乐伴奏(学生欣赏伴奏)
c、学习舞步
引导学生用身体来感受三拍子的强弱
三、学习歌曲
1. 教师随音乐范唱歌词,学生谈感受
2、加声势手势再次整体欣赏歌曲
3、按节奏朗读歌词
4、跟琴轻声慢速哼唱
5、难点解难
嗡巴巴的表现 最后一句的处理
6、跟琴连唱歌曲,纠正不足
7、原速演唱
四、表现歌曲
1、分角色演唱
2、学生领唱其他学生伴唱
3、综合角色连唱
(以不同的演唱形式感知三拍子的韵律)
4、歌表演
学生随音乐边歌边舞
五、聆听比较不同速度的《法国号》,感受体验情绪的变化
1、快板(华尔兹版)的法国号
2、慢板(摇篮版)的法国号
(感知对比体验)
小结:速度的变化带来不同的情绪。
3、有感情地演唱原版《法国号》。
六、拓展欣赏《那不勒斯舞曲》
1、完整欣赏,随老师划出旋律线
2、再次欣赏一遍
师:站起来,我们再次欣赏一遍歌曲,伸出你的右手划出你的感觉。
七、结束
师:我们的小音乐家们,最后,让我们唱起法国号,结束我们今天快乐的音乐之旅吧!
(播放《法国号》)
《法国号》教案篇2
一、教学思路
?法国号》是苏少版小学音乐第四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这是一首一段体的优美抒情歌曲,3/4拍,曲调流畅而又抒情,丰富的旋律表达了作者对法国号的喜爱。歌曲前三个乐句比较舒缓,此段音区低而深沉,其中第一、第二乐句的旋律走向大致相同,平稳而不单调,仿佛法国号那低沉的声音在慢慢诉说;第一、第三旋律完全一样,歌词也完全相同,似问却又在强调“嗡巴巴”的声音,让人印象更深刻;最后一句旋律稍有点高亢和激昂,非常自豪的告诉所有人“那就是我的法国号”。在教学本课时,我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尽可能选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使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因此我的教法中体现:
(1)审美体验价值;
(2)音乐中加强群体意识;
(3)变难为易的教学手段。
充分调动孩子们全身的感官,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分组合作、质疑探究来突破难点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新课程对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体验与感悟音乐的过程。因此我的教学目标是:
1、能跟随教师给的2/4节奏进行模仿练习,并在此基础上模仿3/4的节奏。
2、学唱歌曲《法国号》,认识法国号,知道其另一个名称——圆号,并感受其音色。
3、在歌曲学会的基础上,进行巩固学习。
三、关键处的处理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我认为本课是以唱歌为主的音乐课,重点是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把握三拍子节奏,表现出歌曲的优美、抒情。在这个环节,我采取教师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学生想象美丽景色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用柔美的声音演唱;另外利用游戏的形式,在2/4的基础上练习节奏,再练习3/4节奏,这一难点解决并消化,让它变成一个轻松的可以一笔带过的东西。
四、教学过程
(一)节奏练习:
1、组织教学:听动画片主题曲《巴啦啦小魔仙》,边做律动边进教室,通过律动感受音乐课愉悦的气氛,并运用形体的动作增强学生的快乐情绪。
2、导课:师生自我介绍,教师用特别的方式介绍自己,让学生也模仿教师的样子介绍自己,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这一环节是利用孩子们对新鲜事物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并加以及时的表扬、鼓励。
3、节奏游戏,兴趣引路:在教唱《法国号》一课之前,提出问题:“你能模仿老师的声音和动作,然后完整地表现出来吗?”一开始先用2/4拍节奏的游戏抓住他们的兴趣,让学生参与其中,教师通过演示和指导告诉学生,玩这个游戏必须注意“保持同样的速度和节拍”。在游戏进行的非常顺利的情况下,教师再引导学生练习3/4节奏的练习,然后播放《法国号》的旋律,教师带领学生将节奏融入歌曲旋律当中,将这节课的重点提出来用玩游戏的方式来消化它。
(二)教学过程:
1、完整聆听歌曲:播放歌曲范唱,让学生对歌曲《法国号》有个初步印象。
2、教师范唱歌曲,学生用手拍打3/4节奏:这一环节是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并通过打节奏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节奏的连贯。
3、按节奏读歌词:基于刚才教师范唱学生打节奏的基础,这一环节学生可以自己试着按节奏读歌词了,这样从易到难逐步将学生学习的难度降低,使学习效果更具有实效。
4、师弹琴教学生唱歌曲《法国号》:在教唱过程中请学生思考两个问题,第一:歌曲一、二两句的音高有什么变化?第二:歌曲当中哪两排乐句是相同的?边解决边多模唱这两个问题的歌词,因为歌曲很短小,只有四排乐句,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歌曲也就差不多学会了。
5、认识“法国号”,了解其音色及吹奏动作,并介绍其他的家族成员:这一环节教师为学生解决了个“隐形”问题,唱到现在,究竟什么是“法国号”呢?在这里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介绍法国号,还要让学生听听法国号的音色,做做法国号吹奏的动作,然后再向学生介绍同系列的号,如长号、小号、中音号等等,让学生知道“法国号”的另外几个家族成员,对吹管乐器有个初步了解。
6、跟随琴声,完整的唱歌曲:演唱的过程中注意情感的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最后按处理将歌曲完整的带有情感的演唱。
(三)拓展练习:
教师师将另一种乐器的声音加入歌词当中唱,请学生接最后一句,回答出乐器的名称。这一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教师对歌曲的改编,学生思考乐器的名称,思考过程中学生大脑进行了开发性思维,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你还可以将哪种乐器的声音放到歌曲当中唱呢?”这一问题,带领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四)舞蹈中结束:
律动:请同学们跟随老师踏着三拍子的舞步走出教室,结束本课。
本课的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为课堂带来了活力,注入了生机,弥补了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方法,给了学生以直观的美感享受。
这就是我对本课的粗浅认识,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五、课后反思
在《法国号》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尽量选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动、学、试、拍等方式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愉快的音乐活动中轻松的掌握课堂知识。在本课的教学中,“拓展练习”这一环节可能设计的稍有难度,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上互动时完成的不够理想。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孩子快乐起来,更要让孩子没有负担的快乐,应该化难为易,为孩子制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
《法国号》教案篇3
案例背景及理念:
?法国号》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材(人音版)第一册第八课。歌曲是一首法国莱茵河民歌,歌曲轻快、活泼,节奏平稳,译词很有儿童特点,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用夸耀的口气炫耀自己“会唱歌”的法国号。比较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与表演。
教学设计以参与体验为主线,营造宽松、自由、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演唱、听赏和律动中,到达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交流的统一。在新歌教学中,我透过教师语言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从多种角度感受、体验歌曲,用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情绪来演唱表现歌曲;让学生在感受与表现音乐的同时,陶冶情操,提高审美素养。在学生掌握了原歌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旋律与节奏特点进行模仿创编歌词,激发学生的表现与创造潜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及思维空间。
案例描述:
课一开始,师生随《会跳舞的洋娃娃》一齐律动,感受音乐欢快的情绪。
了解有关号的知识
师:这天老师请来了很多的乐器朋友,你们看看都有谁?(打开多媒体,让学生看看听听长号、小号个的形状与音色并模仿吹奏动作)
学生(高兴地):有小号、大号-----
学生开心地模仿号的吹奏动作。
师:这些乐器朋友都能唱很多好听的歌,还有一种乐器,你们看看它的形状?(圆圆的)它叫圆号,又叫法国号。你们想听听法国号唱歌吗?
学唱新歌
老师放歌曲录音,学生安静完整地聆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师:请小朋友竖起耳朵认真听法国号唱歌,听完了告诉老师们你的情绪怎样样?
学生即兴回答:我的情绪很快乐,我觉得很高兴-----
老师放音乐,师生随着音乐节奏左右摇晃身体,初步感受音乐情绪。
学生听范唱。
老师:请你们看谱例,听一听、想一想哪些地方唱得强一些?
学生边听边思考。
老师:在听音乐时,用动作表现歌曲的强弱。
学生复听歌曲
师:听完后告诉老师你听到什么?
(师生随音乐击拍,体验三拍子强弱规律。)
学生:嗡巴巴,嗡巴巴----
(群众、分组按节奏朗读歌词)
师:多好听的法国号,让我们随着老师的琴声一齐唱起来吧!
学生轻声唱、有感情地唱。
师:假如你有一把会唱歌的法国号,你心理会怎样样?
学生:我会很开心,很高兴---
老师:请你用歌声来告诉老师吧!
学生用欢快而有弹性的声音唱出自己拥有“会唱歌”法国号的那种欢快、自豪的感觉。
歌曲拓展
师:刚才法国号唱得那么好听,吸引了很多的乐器,它们也想请小朋友为它们编一首象法国号那样好听的歌。
老师拿出打击乐器。
老师演奏碰铃。
学生听后即兴编歌词:叮叮叮叮叮叮谁在唱歌
叮叮叮叮叮叮每一天这样---
学生分小组用不同的乐器创编歌词。
老师巡回指导。
学生作品展示。
歌曲表现
师:你们喜欢法国号唱歌吗?让我们一齐转成很小很小的.法国号来唱歌吧!小法国号的声音是怎样的?
学生:轻轻地。
老师:让我们用轻轻的声音来唱一唱。
老师:变变变,让我们转成很大很大的法国号,这么大的法国号唱出来的声音是怎样样的?
学生:响亮的。
老师:让我们用明亮好听的声音来学学大法国号的歌声吧!
教师:法国号有一个十分要好的朋友离开了它,这时候法国号的情绪是怎样的?学生:难过的、悲哀的。
老师:那么难过了会怎样唱,速度要怎样?
学生:速度慢、难过的表情。
老师:请个别学生用难过的情绪、缓慢的速度演唱歌曲。
老师:法国号因为没有了朋友,心里很难过,我们来安慰安慰它吧。
学生各抒己见。
老师:刚才小朋友说得好,法国号找到了我们这么多的好朋友,心里很高兴,那么此刻的法国号又是怎样唱歌的呢?它的表情会怎样样?
学生群众用高兴的情绪、微笑的表情,自然而有弹性的歌声来演唱《法国号》。
创编表演
老师:小朋友们唱得真好听,你们能不能为歌曲配上好看的动作?
学生自由创编动作表现歌曲。
师生合作表演:学生分成演唱组、表演组、乐器组一齐表现歌曲。
老师:让我们用自己甜美的歌声、美妙的舞姿、动听的演奏一齐来表演吧!
学生有的唱歌曲,有的用动作表演,有的用乐器伴奏合作来表演。
老师:小朋友们表现都十分出色,学会了很多乐器唱歌,请小朋友回去找找生活中还有什么乐器能唱歌,然后也把它编成歌唱一唱。
案例反思与研究
透过一年多新课改的实践,我感到参与、体验音乐活动是通向学生创作灵感的大门。在歌曲教学中务必抓住歌曲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其创作潜能,调动他们全面参与的意识,以到达情境交融的教学境界。我在教学时就是本着上述原则,面向全体,乐中施教,学生乐于参与,到达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多媒体吸引学生
为了使学生更直观形象地感受各种号的形状及音色、歌曲的情绪及风格特点,教学中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展示精彩的画面及音响。加深学生的理解,在学歌曲时,做到视听结合、音画结合,产生进一步表现歌曲的欲望。
二、参与学习感受体验,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中应得到充分的体现,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法国号》一歌的表现形式上,我给学生带给了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自愿选取适宜自己表达的方式来表现歌曲。比如:能够用甜美的歌声、美妙的舞姿、动听的演奏等来表现。在活动中,这样的综合艺术表演,课堂气氛十分热烈。课堂上是民主、平等、自由的学习方式,学生是主动用心的学习。
三、运用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参与表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透过教师语言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从多角度去想象、体验歌曲中可能包含的各种情感,使学生能用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情绪来演唱表现歌曲,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与创造力。如在歌曲表现环节:我让学生模仿小法国号轻声唱歌曲、模仿大法国号用明亮好听的声音唱歌曲、用难过的情绪演唱歌曲、用高兴的情绪微笑的表情表现歌曲。
《法国号》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连贯、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认识四三拍,并能用符合四三拍强弱规律的声势动作参与音乐表现。
2、能认识法国号的外形,知道其另一个名称——圆号,并熟悉其音色。
教学重点:
1、感知圆舞曲的风格特点,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2、了解法国号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
1、对最后一句音准的把握。
2、用富有弹性、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电子琴、卡片、自制小乐器等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师):我们来唱歌,(生):我们来唱歌
一、游戏导入---听一听(听辨音的强弱)
1、导语:快乐的音乐课又开始了,今天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乐器,瞧,这是什么乐器啊。(出示鼓)
生:
师: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敲一敲这面鼓,谁来感受一下。
2、师敲鼓,学生比较两次鼓声异同。
3、听一听,做一做(听到强的声音出示表示强音的卡片,听到弱的声音出示表示弱音的卡片。全体同学跟着老师的鼓声做相应的声势动作)
4、板书课题:法国号
3/4强弱弱
二、初步聆听歌曲(添加声音功能)
1、初次聆听歌曲,学生随音乐用声势来表现四三拍的强弱规律。
2、再次聆听歌曲,设计你喜欢的动作表示这首歌曲的强弱规律。(教师引导学生用拍手、拍腿、拍肩等动作来表现。)
3、读一读,有节奏的读歌词
4、介绍乐器——法国号的有关知识
师:法国号不仅是一首歌的名字,它还是一种乐器,今天老师把这件乐器带来了,(出示法国号的图片)大家知道这是一件什么乐器呢?
(白板功能:屏幕遮挡、文字淡出)
生:
5、师简介法国号:它的形状是圆形的,所以还有一个名字叫“圆号”。由于法国人对它的'发展做了很大贡献,所以又叫“法国号”。它的材质是铜,所以属于西洋的铜管乐器。它的演奏姿势是这样的(边说边演奏动作)它是唯一一种用左手演奏的乐器,右手放进喇叭口里。
6、师:同学们,大家想不想听一听听法国号的音色到底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法国号演奏视频。希望大家仔细地听,注意听它的音色是怎样的?(视频链接功能)
7、听完后提问:它的音色是怎样的?(低沉,很圆润)
师总结:同学们的小耳朵真灵,法国号的音色是圆润优美的。
师提醒学生观察法国号演奏姿势,说明作用一是支撑号身,二是能让音色更柔和一些。
8、再次聆听音乐,模仿法国号演奏姿势为歌曲伴奏。
三、学唱歌曲。
1、跟琴学唱歌曲。
师:刚才我们听的乐曲是法国莱茵河的民歌,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它优美的旋律。
提示:唱的时候要注意音准,要用柔和的声音演唱。
课件出示歌谱,学生跟琴演唱。
思考:其中反复出现的“嗡巴巴”是模仿的什么声音?
学生:“嗡”好象模仿的是法国号的低音区,唱的重一点、声音很低沉,饱满。“巴巴”就好象是模仿法国号的高音区,要唱得明亮一点。”
请男生唱“嗡”,女生唱“巴巴”。
教师:“谁在唱歌?”“每天这样。”要怎样唱?还能唱得有弹性吗。
老师:“嗡巴巴”是唱得连贯还是要有弹性呢?
学生自己尝试,总结:要唱得有弹性,有强有弱,有韵律。
2、跟琴分组演唱,男生组唱“嗡”,女生组唱“巴巴”.
3、跟琴完整演唱歌曲,要求用富有弹性、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4、学唱歌谱,解决难点。
(1)跟琴学唱歌谱
(2)师:观察一下谱子,哪一乐句音的变化最多?
生:
师:老师再弹一遍,听一听这句的旋律有什么特别的?
教师弹琴,学生听一听第4句的旋律特点。
学生再次跟琴集体唱一遍第四句。注意音准和强弱规律。
(3)画一画——听音乐画旋律线
课件显示旋律线走向加深印象。
总结:像水波纹一样。
提问:怎样唱才能体现水波荡漾的感觉?提示:借鉴强弱的规律。
5、完整地演唱歌曲。(启发、提示学生用浑厚而有弹性的声音模仿、表现法国号的音色;用连贯而充满热情的声音表现自信的“我”。)
四、歌曲演绎:
用打击乐器、(自制小乐器)为歌曲伴奏。
用手鼓打强拍,其他打击乐打弱拍,为歌曲伴奏。
教师:同学们打得节奏很整齐,像乐队一样。我们跟着伴奏,大家边唱旋律边用打击乐伴奏,去参加快乐的音乐会。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啊?
生1:
生2:
老师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刻,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热爱音乐。
《法国号》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唱《法国号》这首歌,并学习用浑厚而有弹性的声音模仿、表现法国号的音色;用连贯而充满热情的声音表现自信的“我”。并能用打击乐器丰富歌曲的表现力。
2、能认识法国号的外形,知道其另一个名称——圆号,并熟悉其音色。
3、通过《法国号》的演唱和声势的练习,掌握四三拍的强弱规律。
教学重点:
1、用连音、断音的演唱形式表现《法国号》。
2、感知圆舞曲的风格特点,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3、了解法国号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
1、对最后一句音准的把握。
2、用富有弹性、连贯、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法国号》。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快乐的音乐四十分又开始了,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度过这美好的时光,随音乐和老师一起动起来。(听音乐律动)
1、师:今天老师请来了很多的乐器朋友,你们看看都有谁?
钢琴
小提琴 课件出示
二胡
2、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个乐器,同学们你们猜猜它是什么乐器?(课件出示)
3、了解“法国号”
多媒体出示圆号(法国号),并简介
师:它的形状是圆形的,所以还有一个名字叫“圆号”。由于法国人对它的发展做了很大贡献,所以又叫“法国号”。
4、“同学们,你们喜欢法国号这位新朋友吗?那让我们听听《法国号》这首优美的歌曲,感受一下歌曲是几拍子的。
5、音乐知识渗透,讲解三拍子强弱弱的规律。
二、歌曲教学
1、师:刚才我们听的乐曲是法国莱茵河的民歌,莱茵河是法国一条非常美丽的河流。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2、教师范唱歌曲
3、观察歌谱:
(1)有几个乐句?(4个)
(2)观察这4个乐句有什么发现?(第1、3乐句是完全一样的)。
4、教师带领学生有节奏地读歌词。
5、学生随琴轻声模唱歌曲。
6、学生跟琴演唱歌曲。
7、指导学生难唱的乐句。
8、歌曲中反复出现的“嗡巴巴”是模仿的什么声音?(法国号)指导学生用浑厚而有弹性的声音模仿、表现法国号的音色。“谁在唱歌?”“每天这样。”要怎样唱?(要唱得连贯悠扬。)“那就是我的法国号”要怎样唱呢?(结合强弱规律,要有韵律。)
9、指名学生唱歌曲,要求学生用浑厚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10、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完整地演唱歌曲。
三、拓展
1、学生用拍手的形式为歌曲伴奏。
2、为歌曲创编舞蹈动作。
四、小结
时间过得真快,大家表演的很精彩,舞跳得好,歌也唱的很棒。老师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刻,让我们再次唱起《法国号》。
《法国号》教案5篇相关文章:
★ 篮球教学教案5篇
★ 装饰住教案5篇
★ 乌龟教案5篇
★ 小岛大班教案5篇
★ 音乐区教案5篇
★ 微党课教案5篇
★ 好担心教案5篇
★ 植树教案优质5篇
★ 幼小衔接教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