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一份教案,教师可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求,想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更活跃,教师应提前编写详细的教案,以下是爱制作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大班关于树的教案优秀6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大班关于树的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理解故事中人物所表达的情感。
2、结合幼儿自身体验,表达对“爱”的理解。
3、感受“爱”与“被爱”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ppt《我想要爱》。公益广告片段。
2、情感路线图一张。
3、卡纸“爱心”若干。
三、活动过程
1、播放公益广告,引出主题—“爱”。
师:“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看过广告?看过哪些广告呢?”
师:“今天我也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广告,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看完广告后提问)“刚才在广告中你听到了一句什么话?”(引出主题“爱”)
师:“有只小熊他也想要得到爱,它是怎样做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2、播放ppt,阅读故事《我想要爱》。
(1) 阅读故事p1—p3
师:“故事中小熊怎么了?”“看到山羊妈妈温柔地舔着她的小宝宝,他的心里怎么样?”(引出“大洞”,出示情感路线图。)
(2) 阅读故事p4—p7
师:“小熊找到了谁给它的爱?” (补充情感路线图)“土拨鼠是怎样爱小熊的呢?”“小熊和土拨鼠有没有永远在一起?”
(3) 阅读故事p8—p10
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我们一起来看看。” 继续欣赏故事。
师:“小熊遇见了谁?”“他们之间发生什么事了?”引出小熊对小兔子的爱。(补充情感路线图)
师:“小熊和小兔子有没有永远在一起?”
(4) 阅读故事p11—p12
师:“我们再往下看,小熊怎么了?”继续欣赏故事。
师:“小兔子走了以后,小熊心里怎么样?” (心里破了一个大大地“洞”,补充情感路线图)
(5) 阅读故事p13—p15
师:“小熊又一次出发了,这次会发生什么事呢?”欣赏故事,幼儿讨论并回答。(补充情感路线图,“大洞”被填满了。)
师:“你们觉得,他找到‘爱’了吗?”
3、小结,分析情感路线图。
看图总结:小熊先得到了老奶奶的爱,然后他把爱传递给了小兔子,再传给了其他的小动物们,最后他得到了所有小动物们的'爱。他心里的大洞被“爱”填满了。(用“爱心”填满图片上的“大洞”)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幼儿大班关于树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电池的外形、种类、及简单的功能。
2、在尝试性操作活动中,鼓励幼儿探索正确使用电池的方法。
3、培养幼儿尝试性精神及探索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灯泡、铜丝、电池
2、课件:各种各样的电池
3、电池以及各种电动玩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出示灯泡,引出主题。
——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2、教师接上电池,让灯泡亮起来,告诉幼儿原来电池里藏着电,可以让灯泡亮起来。提问:
——你知道电池还有什么用处吗?
——总结:电动玩具、遥控器、闹钟里都需要电池。
二、基本部分
1、幼儿自己尝试装电池
——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种玩具,请你想办法把电池装进去,试试能不能玩。
——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能玩,有的'小朋友不能玩呢?
——告诉幼儿电池装错了就不能玩。
2、认识电池、电池盒
(1)幼儿自主观察电池
——原来,在电池上还藏着一些小秘密。请你分别看看电池的两头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总结:电池的一头是平的、一头是凸的。电池的表面还有“+”、“-”的符号,它们叫做“正极”和“负极”。
(2)认识电池盒
——电池盒里同样也有这样的秘密,你发现了吗?
——电池盒的一头有弹簧,一头是平平的。
3、介绍装电池的方法
——认识了电池和电池盒之后,我们要送电池回家了。
——先找到电池的负极,和电池盒里凸出的弹簧做好朋友,再一起装进去。
——请个别幼儿到前面来试一试。
4、幼儿再次尝试安装电池。
(1)提醒幼儿看清标记后再正确安装电池。
(2)成功的幼儿自主玩玩具。
(3)观察有没有装错电池的幼儿,集体帮助他正确地安装。
5、认识各种不同电池的外形与用途
(1)出示课件,认识方方的蓄电池、小小的纽扣电池、大大的手机电板、充电电池等等以及它们的作用。
(2)想一想:电池可以用很长时间吗?不用的时候该怎么办?(应将电池取出,以免腐蚀器具)
三、结束部分
1、教师提问:“今天我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电池,还学会了怎样正确地装电池,最后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如果你的玩具里的电池用光了,你会怎么做?”
2、介绍环保小知识
(1)玩具里的电池可以放到遥控器里,因为遥控器需要的电量很小。
(2)废旧的电池一定要扔到可回收垃圾桶内,因为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危害非常大。
幼儿大班关于树的教案篇3
设计意图:
现代城市交通的不断发展导致越来越多的儿童交通事故让人触目惊心,不得不引起关注,而幼儿园课堂教育属于单纯的理论教育,难以集中儿童的注意力,也不利于幼儿吸收理解。而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的动画效果好,游戏气氛浓,形象直观的特点,选择幼儿比较熟悉的生活场景,设计了这节安全教育课,使孩子们在自然,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学习,认识交通标志,掌握一些必要的交通规则,懂得了如何保护自己。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一些基本的道路安全知识。
2、在观察讨论的活动中掌握遵守交通规则的具体行为方式,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3、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提高自我安全防护能力。
4、初步懂得做事要小心,遇到意外不慌张,并设法解决。
5、教会幼儿做个胆大的孩子。
活动准备:
幼儿交通安全宣传片《上学路上》;交通安全标志图片,信号灯卡片;布置场地:路口、人行横道。
活动过程:
1、歌曲导入(1)音频:《兔子的尾巴》
(2)组织幼儿讨论老师:为什么兔子的尾巴会变短?
幼儿:因为她跳护栏,横穿马路,尾巴被压断。
老师小结:兔子太调皮,不遵守交通规则,导致被车压断了尾巴,这样太危险了。
老师:如果你是小兔子,你会怎么过马路?
幼儿:过马路要听家长的话;要看马路上有没有车辆;要看清红绿灯再过去。
老师小结:过十字路口要看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行,不管什么情况我们都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能在马路上追逐、玩耍,不乱闯红绿灯,要不然我们受伤了,爸爸妈妈会很难过的。
2、看图片,进一步了解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1)老师:小朋友真了不起,都知道过马路要看红绿灯,知道红灯停,绿灯行,那你们在路上还要遵守哪些交通规则呢?如果不遵守这些交通规则会怎么样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播放图片,让幼儿讨论、回答。
老师小结:小朋友们你们真棒,说的又对又快。图中有一些人的行为不对,比如:在大街小巷里踢足球、在较窄的马路上行走,坐车时把头伸出窗外。小朋友都知道了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危害性,都知道要好好保护自己了。
3、观看交通安全宣传片《上学路上》
师:小朋友们认识了这么多交通安全标志,老师奖励你们看一段动画片《上学路上》,动画片里的小朋友有的做得对,有的做得不对,我们可要看仔细哟!(观看交通安全宣传片《上学路上》)
师小结:无论是上学还是放学路上一定要牵着爸爸妈妈的手过马路,特别是放学,一定要牵着爸爸妈妈的手离开幼儿园。
4、情景模拟游戏过马路部分幼儿骑小车,部分幼儿当行人过马路,路途中要注意交通信号和标志,遵守交通规则。(提醒小朋友不要犯动画片里出现的错误)
小结:今天我们小朋友学到了很多交通安全知识,大家表现得很出色。以后过马路的时候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
幼儿大班关于树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灯笼的种类、形状,知道元宵节的由来。
2.能用折、粘、剪等方法独立制作灯笼,掌握灯笼的制作方法。
3.在做做玩玩中感受元宵节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认识龙。
2.课件(灯笼会),人手一件灯笼制作用具(废旧盒子、胶水、丝布、松紧带)
3.各种自制灯笼范例
活动过程
1.播放课件,欣赏花灯,认识元宵节。
提问:灯会上都看到了什么灯?你能说出几种灯的名称吗?
小结:正月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一元复始大地回春,人们对此加以庆祝, 燃放烟花、猜灯谜、吃元宵等。
交流:生活中你见到过什么样的灯笼?
2.尝试制作灯笼
(1)出示各种灯笼的范例,示范一种灯笼的做法。
(2)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材料及灯笼形状进行制作。
3.挂灯笼装扮教室
幼儿自由交流相互评价制作作品。
幼儿大班关于树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感受并理解其中自由自在的情趣。
2.在合作游戏中,体会和朋友一起自由自在的方法。
3.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x x | xx xx | x x | xx xx ||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ppt课件 不同乐器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观察绘本封面
1.孩子们今天我带来了一个故事我们一起看一看,这本书的名字叫什么:像狼一样嚎叫。
像狼一样,那是不是狼?(像狼一样肯定不是狼)
(这是一个关于狗的故事他的名字叫莫卡。)
二、欣赏绘本、理解情节
教师讲述p1~3 。
1.孩子们故事里莫卡想干什么呀?
2.莫卡为什么想要自由自在?
幼儿:孩子们那一幅图说莫卡不能自由自在地叫?
教师:莫卡只能叫几下?为什么?
幼儿:因为数学题的答案是“5”。
3.哦不能自由自在的吃东西,你看莫卡这日子过得很不自由自在,那你们觉得自己在幼儿园做哪些活动中不能自由自在呢?
幼儿:不能自由自在地玩、不能自由自在地唱歌、不能自由自在地说话、不能自由自在地睡觉……(这时,教师可以了解到幼儿许多真实的愿望。)
小结:幼儿园有些事情是可以自由自在的有的.是不可以的,莫卡想做一头自由自在的狼你呢?你也想自由自在对吧?
三、欣赏绘本、合作游戏
我们接着往下看,看看莫卡在山上干了些什么?
1.教师讲述p4~6:莫卡终于自由自在了。
2.教师出示乐器。“这里有你们平时玩的乐器,待会你们自由子咋选一件老师再给你们配上一段合适的音乐,很hi的音乐,知道hi是什么吗?(就是开心的兴奋的自由自在感觉)
孩子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当音乐开始你们就可以自由自在了?
3.自由自在的感觉怎么样,好不好?
幼儿:会做出“很好……很乱……很吵……”等反映。(这里要尽可能地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
4.好,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玩得很“hing”,又可以听到美妙的声音。
幼儿:我们要一起跟着音乐节奏。
教师:这里我们做一个小规定,就是跟着音乐节奏一起来
5.教师带着幼儿一起发现音乐的节奏型,并用拍手的方法来为音乐伴奏。
6.这下我们要自由自在地动动身体的部位,但一定要按照音乐的节奏来。(找个别做的好的孩子来表现一下)
四、欣赏绘本,感受结尾
1.看看莫卡在干吗?
由于故事情节紧张而紧凑,所以,当莫卡逃离山顶时,幼儿一起惊呼:“我要回家!我再也不要自由了!”
2.阅读绘本最后一页:猜猜,莫卡会像谁一样呢?
直到有一天,米雪又看了一本关于猴子的书,你猜他们家又发生了什么事情?(莫卡去学爬树了)
直到米雪又看了本关于鱼的书关于熊的书,他们家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以后慢慢看好吗?
莫卡是一只很好的狗,他和米雪相亲相爱,你不离开我,我不离开你,日子过得很美满。直到有一天,米雪读了一本讲狼的书。“你瞧,莫卡。”米雪说,“你真有点像狼!”
哇!莫卡心里想。我是有点像狼,可是瞧狼多神气啊!它们自由自在地跑来跑去、自由自在地捉野兽、自由自在地对着月亮嗷嗷叫。
可我过得什么日子啊!不能自由自在地捉蝴蝶、不能自由自在地吃饭、不能自由自在地学自己喜欢的本领。哦!他突然很想做狼,做一只自由自在的狼。
第二天,莫卡拿定主意,他偷偷溜出屋子,一直朝山上跑去,他跑啊跑、跑啊跑、跑啊跑……一直跑到高高的山上,“我自由了!”他大叫,“像狼一样好自在!”
他大叫:“世界就是我的啦!”
很快,莫卡饿了。他想:“没事,我会自己找东西吃,就像狼一样。”
可是,他追不上兔子、咬不着甲虫、找不到田鼠。
到了夜里,他想念米雪、想念家:“不过,我还有一件事要试试。”他对着金色的月亮,用足了全身力气,像狼一样地嚎叫起来“嗷……”
突然,山谷里传来了同样的声音“嗷……”莫卡吓呆了:“是……狼!”
他转身朝山下跑去。“我要回家……我再也不要做狼了。”他拼命地跑。
他终于跑回了家。米雪正在着急地找他:“哦,你回来啦!”他们拥抱在一起,多么快乐。
以后,米雪和莫卡相亲相爱,你不离开我,我不离开你,日子过得还是那么美满。直到有一天,米雪读了一本关于猴子的书……
活动反思:
活动是为了让孩子把现有的不满表达出来,从而引起他们对现实社会中不能自由自在的关注,然后再回过头来分析这些事情可不可以自由自在,其实是不可以的。在这样的状态下制定出来的规则是孩子切肤的感受到的规则,讲到后面的游戏中没有规则的,一个人是玩不起来的,但是有了一个规则之后,就能玩起来了。
小百科:狼,保护等级有“三有”保护动物。共46个亚种,体型中等、匀称,四肢修长,趾行性,利于快速奔跑。
幼儿大班关于树的教案篇6
活动背景
我们活动的设计源于一位老奶奶带来的一幅布艺作品。布艺贴画是湖北的一项民间工艺,在湖北,每位小女孩在小时候都会学这项手艺。奶奶带来的作品挂在教室的主题墙上,每当孩子们自由活动的时间,他们就会去讨论这画上有什么动物,有什么颜色,有的还会想知道画是用什么做的;每天接送幼儿的时间,也总会有部分家长流连在这幅画前面,或赞叹或羡慕奶奶的手艺,于是我们觉得请家长一起来参加活动是可行的。
布艺贴画属于民间工艺,从民间美术的角度出发,它不仅蕴含了一种民间文化的传承,还有用色、布局、图案的学习。就幼儿而言,做这幅画不仅是一种审美能力的提高,也是对民间文化的一种欣赏、学习;并且亲子一起完成品,也是将教育的范围扩大到了家长和孩子全部。
活动设计
(一)目标
1。能和爸爸妈妈一起,学用布头剪出图案进行贴画活动。
2。知道布艺贴画是我国的一项传统民间工艺。
3。在和爸爸妈妈一起学本领的过程中,感受亲子合作的乐趣。
(二)准备
1.各色布头,双面胶,剪刀2.事先与佘颖奶奶联系
(三)过程
1.导入
t:小朋友,今天我请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我们一看是谁?
佘颖奶奶很棒的,会很多的本领。上次教了我们做鞋垫,今天我们看看奶奶要教我们什么本领。
2.介绍布贴画
请奶奶介绍一下布贴画的传统,布贴画的制作方法及如何让画面更美观(如对称花等)
3.和家长一起制作布贴画
t:刚才我们和奶奶学了布贴画,现在我们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试试看吧。(父母与孩子一起制作布艺贴画)。
4.展评
t:请宝宝来讲讲你和妈妈爸爸做的是什么图案,你做了哪些事情,(可以先请宝宝介绍,再请爸爸妈妈来说说,鼓励那些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孩子自父母的陪同下回答问题。)
5.布置教室:将作品布置在教室的特色主题墙上。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就目标而言,我一共设计了这样三条目标:
1.能和爸爸妈妈一起,学用布头剪出图案进行贴画活动。
2.知道布艺贴画是我国的一项传统民间工艺。
3.在和爸爸妈妈一起学本领的过程中,感受亲子合作的乐趣。就目标的第二条而言,我是从认识方面来提的,活动后我发现目标的'制定有点大,如果能在后面再加一句具体到一个点,加入“感受画面的用色、图案和布局”则更能体现活动对幼儿的价值。目标的第三条,通过孩子想,爸爸妈妈帮忙剪,达成度也非常好,孩子们一直在愉快的情绪下开展活动。
在活动的过程中,我觉得老师的指导也需要再斟酌。教师什么时候出现,教师何时进行指导也很重要,这样能够帮助家长更好的了解到我具体该怎么做,我怎么放手让孩子能更好的动手操作。
就准备而言,下次活动可以建议奶奶多带几幅作品,作为范例,让孩子们能从比较中更好的发现民间布艺贴画的用色有什么不同,从而建构对民间美术用色的认识。
幼儿大班关于树的教案优秀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