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进行科学的教学评估和反馈,认真准备教案时,应充分利用资源,以丰富课堂内容,下面是爱制作小编为您分享的圆形画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圆形画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认识椭圆形,能将椭圆形与其它图形进行区分。
2、能够让幼儿找到与椭圆形相似的物体。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音乐《认识椭圆形》,红色、黄色椭圆形若干个、各种颜色的图形若干、小组操作图、椭圆形和圆形卡片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
今天我们去参观“图形游乐园”,路上要经过很多的图形,我们一边走一边读出它们的名字吧。幼儿听音乐一边走一边复习已认识的图形。
1、引导幼儿观察“图形游乐园”里有什么图形?
2、找一找“图形游乐园”里来了什么样的新朋友?
3、猜一猜新朋友叫什么?跟读“椭圆形”
4、点击“环球动漫城”图标,幼儿欣赏动画。“我们刚才听到的儿歌名字叫“认识椭圆形”,今天有三个小伙伴被带入了椭圆形王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二、认知理解:
1、教师提问:
①魔镜是什么形状的呢?
②他们踩着什么样的图形来到巧克力喷泉边?
2、视觉感知椭圆形:
①出示椭圆形,引导幼儿观察其边缘。(光滑没有棱角)
②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椭圆形教具,这些都是椭圆形。
3、视觉辨别椭圆形:
①出示圆形和椭圆形,通过重叠比较的方法发现椭圆形比圆形扁,呼啦圈演示。
②通过比较椭圆形和圆形的两条中心线不一样长。
③出示所有大小、颜色不同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请幼儿从中找出椭圆形。并验证。
三、操作体验:
1、第一组幼儿给椭圆形涂色:将椭圆形找出来、涂上同一种颜色。
2、完成《迪多游戏乐园》第21页游戏。
四、经验迁移:
寻找生活中见过的哪些东西是椭圆形的如:椭圆形的鸡蛋、镜子、包装盒、饼干等。“我们去外面看看有没有椭圆形的东西好吗?跟客人教师再见!”
随音乐退场。
教学反思:
这节认识椭圆形的活动课结束了、觉得孩子还是学会了至少目标是达到了。我的这节活动是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去学习认识图形、我还是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通过本班孩子的特点来安排的,我们班幼儿很活泼所以不能用太沉闷的教学模式来上、我是想让孩子在动静交替的模式中去学习去探索。这节活动整个设计流程不错、就是在对孩子提问上有点差错、老是提问的不够准确。有的问题太过成人化了、这是我不足的地方。还有上课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老师把握程度不够。这是我应该注意的地方。
圆形画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圆形,运用圆形创作造型。
2、发展幼儿想象力及操作能力。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将各色色纸剪成大大小小的.圆,贴在磁铁黑板上。剪刀、糨糊、圆形贴纸、画纸、磁铁、彩色等。
2、幼儿数学用书
活动过程:
(一)以讲《爱画画的波波的故事》的形式引起兴趣
随着故事情节让幼儿猜猜波波画的是什么?“小猪波波画了好多大大小小的圆,哥哥姐姐看了好久,不知道波波的圆圈是什么,就问波波:“你画的圆圈是什么呀?”波波说:“这个圆圈里有两只手,一只长,一只短,从早到晚绕着转。”哥哥说:“啊,我知道了,是时钟”,姐姐说:“那这个是什么?”波波说:“它下面还有一条长长的线,要抓好,才不会跑掉”。姐姐说:“喔,是气球”哥哥姐姐终于知道波波画什么了。波波又画了许多圆圈,连肚脐眼的圆都有呢?妈妈说:“波波真是个很棒的画家”。
(二)运用操作法让幼儿拼图
幼儿也当波波,用圆形色纸拼拼贴贴,看可以拼贴出什么造型。完成后请幼儿欣赏作品,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用圆形拼贴出了什么
(三)带领幼儿打开《我的数学》第一页,启发幼儿观察画面内容,让幼儿给圆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再说说图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圆的
(四)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圆的。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幼儿能够从众多物体中区分出圆形,能够通过观察,寻找到生活中的圆形物体。
圆形画教案篇3
活动目标:认识椭圆形,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活动准备:
教具:圆形、椭圆形各一个,纸条一根。
学具:人手同等大小的圆形、椭圆形各一个,纸条一根(与圆形的直径等长);第一、二组,给椭圆形涂色;第三、四组,给最多的圆点打"*"第五、六组:看符号填圆点。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1、认识椭圆形。
出示椭圆形,"它是不是圆形呢?"(不是)"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不是圆形的呢?""我们一起来比一比。"(引导幼儿将前面的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进行比较,证实椭圆形比圆形长。)"那么这个图形叫什么名字呢?"(椭圆形)"椭圆形除了比圆形长以外,还有哪里和圆形不一样呢?"(引导幼儿先将圆形左右对折再上下对折,并用纸条测量两次的折印,验证圆形两条折印一样长;然后再引导幼儿将椭圆形上下对折,再次测量折印,验证椭圆形的`折印不一样长。
2、小结椭圆形的特征。
"椭圆形两头比圆形长,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出来的折印不一样长。"3、说出日常生活中类似椭圆形的物体。
"你在家里、幼儿园里还看到哪些东西像椭圆形?"
二、小组活动1、第一、二组,给椭圆形涂色。
"把椭圆形找出来涂上同一种颜色。"2、第三、四组,给最多的点子打"*"3、第五、六组,看符号填圆点。
三、活动评价展示个别幼儿给椭圆形涂色的作业。
圆形画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半圆形,能正确区分半圆形和其他图形。
2、感知半圆形的基本特征,初步体验半圆形和圆形之间的关系。
3、对图形感兴趣,培养幼儿对图形的观察能力和分辨能力。
活动准备:
1、一个较大的圆,中间有切割线,能分成两个半圆;小丑图片。
2、大小不同的半圆若干,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图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识半圆形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朋友,你们看看是什么啊?
2、你们看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啊?引导幼儿说出圆形名称。
3、看清楚哦,老师现在要变魔术了。
4、将圆形拆开成两个半圆形,提问:现在看老师把圆变成了什么形状,你认识吗?引导幼儿发现圆形变成了两个一样大小的半圆形。
5、引导幼儿大胆地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像半圆形。
二、找出半圆形
1、为了欢迎小朋友,老师还带来了一幅画,一起看看吧。
2、在老师的的道具中,哪些是半圆形的?数一数,一共找到了几个半圆形。
3、认识了半圆形,老师想请你们帮我玩具,老师有许多形状不一的玩具,请你帮他把半圆形的都找出来。
4、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三、摸摸半圆形
1、我们一起来摸摸半圆形,和他做好朋友吧。
2、引导幼儿触摸半圆形的边角,感知半圆形的特征。
3、猜一猜,如果把两个半圆形并在一起会变成什么呢?
4、游戏:制作缺少半圆形的道具,然后邀请小朋友来用半圆形给他们补上。
四、圆圆和半圆
1、观察讨论,为什么有的好朋友手中的半圆形拼起来会变成圆形,有的不能?
2、共同:两个大小一样的半圆形才能拼成圆形。
3、找一找:带着已有的半圆,从众多半圆中找到一样大小的半圆,并拼一拼看看能否成为圆形。
4、师幼共同验证,跟半圆宝宝再见,结束课程。(来源:)
圆形画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
2、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圆形的特征,能按大小,颜色分类,并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套大小。颜色不同的止片
2、课件“有趣的圆形宝宝”第一部分是圆形宝宝自我介绍,第二部分是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图形物品。
3、故事《小兔找太阳》的课件。
[活动过程]
1、导入以“圆形宝宝”来做客,引出课题,引导幼儿初步认识图形的基本特征。
2、打开多媒体课件,圆形宝宝出场,圆形宝宝小朋友们好,我是圆形宝宝,你们喜欢我吗?小朋友,我还有许多伙伴,你们能帮我找一找吗?
3、引导幼儿想一想、说一说周围生活中带有圆形的物体。
幼1: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红灯笼是圆的;
幼2:吃的饼干是圆圆的,甜甜的,大苹果是圆的;
幼3:我妈妈骑的是电动车,车轮是圆的,跑的可快了……
师:小朋友说的都很好,那小朋友找一找我们教室里什么物品是圆形的,自己衣服上哪些东西是圆形的吗?
幼:老师,我知道,吊扇转起来是圆形的。吃饭的碗口是圆形的,我的衣服上的花是圆形的……
师:小朋友们回答的都很好,兴趣都很高。
4、圆形宝宝:小朋友们我还有许多小伙伴呢,今天我把他们也带来了,和大家一起做游戏好吗?
师:圆形宝宝带来的小伙伴,藏在桌子上的纸袋里,现在小朋友把他们请出来吧。
游戏“快快拿”小朋友按老师的要求拿出卡片。
教师分别拿出:红大圆、黄小圆、红小圆、蓝大圆、最大的圆、最小的圆。
5、欣赏课件“有趣的圆形宝宝”
圆形宝宝:小朋友们,玩得开心吗?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我还会变魔术呢。游戏“拼拼摆摆”引导幼儿用大小,颜色不同的圆形进行组合拼摆,并说出自己摆的什么物品。
6、圆形宝宝: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请大家欣赏。
提问:小兔为什么把气球、红萝卜和红灯笼当成了太阳?
[活动延伸]
制作“有趣的圆形宝宝”粘贴画,引导幼儿把拼摆好的画面做粘贴画,并进行添画,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点评]
本节活动设计适合小班年龄特点,开始由圆形宝宝导入,提高幼儿学习兴趣,中间穿插玩游戏,变魔术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参与能力和动手能力。最后由讲故事的形式结束。本节谭始终由圆形宝宝惯穿全课,圆形宝宝是孩子容易接受的可爱形象,小朋友们都很喜欢,更使幼儿在生活中积累了不少关于圆形的知识。
圆形画教案篇6
设计背景
课改纲要的自主学习。
活动目标
1.幼儿利用已有知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圆形来认识梯形和椭圆形。
2.幼儿通过比较,认识到各种图形的不同及其用处,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
3.幼儿利用图形的变化和相互拼凑折叠做游戏及手工,看到自己的销售也灵巧,真了不起。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形状的彩色纸片,胶水,剪刀。
活动过程
1.开始环节:让幼儿分别展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让老师看看,找不准的老师耐心帮助其认一下。
2.基本环节:
(1)让孩子拿出与老师手中形状一样图形的纸片展示,告诉幼儿这就是梯形,因为从两侧边上可以斜爬上去,就像梯子一样,因此就叫梯形。然后,老师用准备好的长方形重叠到相应位置,画出两条垂直线,使梯形变成长方形和三角形。让幼儿一目了然,图形能互相变换。这个梯形能变成长方形、正方形,还有三角形。请孩子们把手中的梯形折一折,画一画,看着变一变。
(2)同样方法教学椭圆形。让孩子说一说生活中见过的椭圆形的物品,再让孩子把圆形和椭圆形重叠在一起比一比。
3.结束环节:
老师与幼儿一起用不同形状的纸折物件或者拼图案。
4.延伸环节:
生活中除过有这些规则形状外,还有许多不规则、不知名的形状,请你回家后帮老师找一找。
教学反思
1.备课反思:
梯形认识太抽象,就是扛一架梯子,孩子们也看不到是梯形。所以,只能有意画成上窄下宽的梯子让学生直观。
2.活动过程反思;
(1)对不同形状梯形应该讲到,并且在讲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让孩子不要对梯形定势,以便充分了解梯形特点。如等腰梯形、直角梯形、倒置梯形、立置梯形。
(2)进度不是主要的,要让各类幼儿充分活动起来,做好巡查和个别指导。
3.对活动效果评价:
基本达到目标,再细些会更好。
圆形画教案篇7
教材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几何图形随处可见。中班幼儿已经认识广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图形,有认识新图形的愿望和兴趣。椭圆形在生活中不像圆形、三角形、方形那么多见.不过幼儿对椭圆形还是有所了解的。本次活动帮助幼儿充分全面地认识椭圆形,引导幼儿自主观察、比较、操作,进一步感知椭圆形的特征以及椭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目标:
1.认识椭圆形,了解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2.能不受颜色、大小、摆放位置的干扰正确辨认椭圆形。
3.愿意运用多种方法制作椭圆形,感知椭圆形的特点。
活动准备:
“幼儿学习材料”一操作材料,“幼儿学习材料”——《生活中的发现》.
活动建议:
一、请幼儿观察蜻蜓挂图,复习学过的几何图形。
提问:蜻艇挂图中有哪些图形?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每种图形有几个?
二、引导幼儿使用操作材料,对比、感知椭圆形的特征。
1.引导幼儿观察椭圆形和圆形,找出它们的相同点:都没有角。
2.请幼儿将圆形和椭圆形放在一起比较,发现椭圆形比圆形长。
3.启发幼儿用对折法比较圆形和椭圆形的不同,进一步感知椭圆形的特征指导幼儿将圆形分别沿两条垂直的.直径对折,将椭圆形分别沿长轴、短轴对折。引导幼儿发现:圆形的两条折印—样,椭圆形的两条折印不一样长。
三、引导幼儿寻找阁片中的椭圆形和生活中类似椭圆形的物体,正确辨认椭圆形。
1.出示熊猫挂图,请幼儿排除颜色、大小摆放位置的干扰找出熊猫身上的椭圆形。
2.引导幼儿说一说家里或幼儿园里像椭圆形的物体如椭圆形的镜子、椭圆形的商标等。
四、请幼儿分组操作,进一步巩固对椭圆形的认识。
1.请幼儿自主阅读《生活中的发现》第23页,找岀椭圆形,涂上漂亮的颜色。
2.请幼儿使用操作材料,沿着虚线画出椭圆形,然后用剪刀剪下来。
圆形画教案7篇相关文章:
★ 画泡泡的教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