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要能够突出作文的中心思想和观点,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抓住文章的核心,作文是一种培养思辨和分析能力的方法,爱制作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冯子材故居作文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冯子材故居作文篇1
为了让我更加了解鲁迅,妈妈决定带我去鲁迅的故乡——绍兴,乘了两个小时的动车,我们终于到了。走进鲁迅故居,里面人潮涌动,每个人都兴致盎然:有的在给家人拍照,有的在品尝绍兴的特色美食臭豆腐,有的在仔细端详墙上的文字……我则拉着妈妈的手迫不及待地朝鲁迅家跑去。一跨进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客厅,那客厅可真气派,巨大的木墙上挂着用毛笔写的横幅,横幅下摆着一张八仙桌和两把木椅,桌上放着一个精致的陶瓷花瓶,上面画着几朵浅绛色的荷花,甚美!穿过走廊,便来到鲁迅的房间,他的房间极其朴素,床上挂着的蚊帐已布满岁月的灰尘,破旧的被褥叠放在床上,让人丝毫感觉不出他曾是个“少爷”。走过房间的连廊,我们来到百草园,那里留着鲁迅先生的童年。我异常兴奋,之前只在书里看过,终于实地见识了一回。许多年前,鲁迅先生就是在这里和他的好朋友闰土一起“雪地捕鸟”。百草园的泥墙根下是否真的能挖出何首乌?为此,我还特地找来一根小木棍拼命挖,试图寻找“何首乌”的影子。妈妈还带着我从百草园走到三味书屋,见到了鲁迅先生亲手刻的“早”字,它代表着鲁迅先生勤学好问的精神。我们在青石板铺成的小道上散步;在咸亨酒家品着茴香豆;在路边的小摊上尝一口绍兴特色臭豆腐;在乌篷船的摇晃中寻找鲁迅、感受鲁迅……
冯子材故居作文篇2
照计划事,我妈妈带着我和哥一起去孙中山故居一游。
我们先坐603号车去三乡,在坐212号车,再车上我看了212路线图。我看到倒数第2个是孙中山故居,我们从三乡坐车,应该再过9个地方就是孙中山故居了,在车上我最喜欢车外风景的水天桥,那里湖水清明、风景优美,是个让人欣赏的地方,可是车子很快的跑过水天桥,可是还有机会哦!我们终于到了孙中山故居。
到了那里门还没有开门,当我们走过去的时后刚好开门了。
进去的时候,我说:“我要上洗手间,”妈妈说:“好”,我们照箭头来走,前、右 、左、右、右、前、右、前、右就到了。我们忙忙去洗手间,那里是感应水龙头,把手放在水笼头下面水就会自动出来了,还有自动烘手机,把手放在下面就会自动把手吹干。
我在旁边的竹子下拍了10多张相片,旁边的竹子上有字,如果在竹子上写字是对植物有害的。
我们又去了孙中山的住屋,那上面写着静,我妈妈拍了3张相片,给哥拍了2张相片,妈妈给我拍了2张相片。
我们笫二个去的是有一个老爷爷在旁边的一个小男孩,一个小女孩,我觉的石像很漂亮!在这拍了一张照片
最后去了孙中山纪念馆,门囗上面写着“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里面有一个孙中山的石像,拍了很多张照片,我们去了二楼了。拍了很多张纪念的东西,我们玩了手点电脑的知识问答,我们对了3题错了7题。
我们玩的非常开心,也拍了很多张照片,今天的孙中山故居一游让我收莸很大。
冯子材故居作文篇3
听外公说:“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为阳明学派创始人,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
年初三,我和妈妈来到王阳明故居,只见门口竖着石碑,碑上刻着花纹,上面还写着“新建伯”。
刚跨进拱形院门,就来到后花园,一棵棵绿树拔地而起,池塘里虽不见荷花,但一池莲梗昭示着夏季曾有的灿烂,分明有一种顽强的精神,水中倒映着葱郁的竹林。
走出后花园就来到大厅,大厅门上挂着一块匾,匾上写着“真三不朽”,走进大厅,那里平时是接待客人是用的,绕出来再上二楼有一个西花厅,东边是他祖父睡的,西边就是“瑞云楼”,据说王阳明的母亲生王阳明的时候,有一团祥云罩在楼顶上,还有一道霞光,所以这楼叫“瑞云楼”。厅里的墙上挂着号称“四君子”的梅兰竹菊图。
走下楼就能看到家塾、王阳明书房、王阳明妹绣房等,后院还有佛堂和膳房,佛堂里放着许多凳子,一个香炉,一个垫子,厨房里有土灶、吊桶等杂物。
在王阳明的事迹展厅的小玻璃柜台上陈列着他的毛笔书法,那字遒劲俊美,在我眼前,仿佛出现了王阳明秉烛夜读,坐在灯下展开书卷挥洒着写下洋洋大作的情景。
王阳明到处讲学,在全国各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废除了“程朱理学”,研究“知行合一”,他的文韬武略,使他在距今500多年留下宗师的殷殷风范,他的这种精神值得后人尊敬。
冯子材故居作文篇4
徐霞客故居,座落在马镇东首,始建于明代。占地1000平方米。故居内悬有陆定一写的“徐霞客故居”匾额,陈列着徐霞客生平事迹,各种岩溶标本和现代专家、学者所撰论文、专著以及四十多幅“徐霞客到过的地方”风光照片等。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名泓祖,字振之,出生于江阴市马镇,是我国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他少时聪慧过人、博览群书,22岁摒弃仕途,开始漫游祖国,34年间,足迹遍及十六个省区的名山大川,对山脉、水道、地质、地貌等方面的研究取得超越前人的成就,是世界上考察、研究石灰岩地貌的先驱者。徐霞客及所著《游记》被誉为千古奇人的千古奇书。在他的故乡保留着与此相关的众多文物胜迹。
罗汉松
徐霞客故居正厅前东侧庭院内,耸立着一棵杆粗枝秃、绿叶繁茂的罗汉松,为徐霞客亲手所植。现树高6.50米,根部直径2.2米,主干需两人合抱。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徐霞客墓
徐霞客墓在徐霞客故居后院,便是徐霞客的明式移葬墓,墓地面积745平方米,两旁遍植罗汉松、地柏、白玉兰等江南名枝佳卉。墓地尽头的祭台前面有一尊高2.70米的徐霞客塑像,手执竹编帽,仿佛风尘仆仆壮游祖国千山万水回到了故乡。
徐霞客公园一角
徐霞客公园在马镇北边,马镇人民政府投资1000多万元,新建了1个徐霞客公园,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整个建筑按照明代风格设计,“徐霞客公园”五字由程思远题写。公园一派江南古典园林风光。公园的东北部有影剧院、图书馆、歌舞厅、书画室、茶室等,形成了1个园林式、多功能、综合性的文化娱乐场所。
冯子材故居作文篇5
国庆节里,我没去游览山山水水,也没有去有趣的儿童乐园,而是去了绍兴的鲁迅故居。
来到鲁迅故居门口,已经是人山人海,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进入了鲁迅祖居,看见了古色古香的正厅,中央挂着“德寿堂”这三个大字,两旁摆着接待客人的凳子,听导游阿姨说这是会客的厅堂。
参观完正厅后,我们穿过一过道,来到了厨房,妈妈给我介绍了厨房里大大小小工具的用处,使我知道了这些工具的功能。再往里走,就是大大小小的房间了,有小姐的、少爷的,还有琴房、绣房和书房,我不禁感叹到鲁迅原来是个富二代啊!
参观完鲁迅祖居,我们来到三味书屋,这里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隔着围栏,我看见鲁迅坐的那张桌子,上面刻着一个早字,导游阿姨自我介绍“早”的来历:有一天,鲁迅给父亲买药。导致上学迟到,被老师严厉批评。于是鲁迅并没有找借口,而是在自己的桌子上刻了一个“早”,从此就没有迟到了。这时,我眼前浮现出鲁迅勤奋学习的形象,联想到自己的表现,感到非常的愧疚。
走出三味书屋,我们来到百草园,这里是鲁迅童年的乐园。这里有绿油油的青菜,大大的南反,高高的皂夹树,树上长满了爬山虎。看到这些景象,使我仿佛看到鲁迅在园子里玩,玩得不亦乐乎。
天色渐渐暗下来,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游览地,但脑海里挥不去的是鲁迅勤奋好学的景象。
冯子材故居作文篇6
冒着蒙蒙细雨,踏着湿漉漉的青石板,我们撑着伞游览了鲁迅故居。
我从书上知道了鲁迅是一个文学家,从爸爸口中了解到鲁迅是一个“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思想家,今天又在鲁迅故居看到了这个有着“浓黑眉毛”、“浓黑胡子”的伟大作家的雕像,并了解了他光辉的一生。
走进“三味书屋”,我想起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那里,我看到了鲁迅生活的“四角的天空”,还坐在鲁迅坐过的课桌前,想象着鲁迅小时候求学时的样子。在他那个大大的书房里,所有摆设都很简朴,只有柜子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书。
我在鲁迅博物馆里看到了,鲁迅原名叫周樟寿,后来改名叫周树人,爷爷是做官的,而从他爸爸这一辈开始,家里就变穷了。而鲁迅却很感谢爸爸,因为那段时间的磨练,让鲁迅知道了自己小时候想做医生的理想只能救死扶伤,而拥有知识,做一个用“笔”战斗的人却可以拯救一个民族。我还在这里认识了鲁迅在日本的恩师“藤野先生”,看到了鲁迅翻译的许多外国进步著作。看着照片上的旧中国和那个时代的'人,我不禁感叹:鲁迅是多么伟大的一个中国人。
也许,在绍兴的鲁迅故居里,我能看懂的东西不多。但我想,这是一颗种在我心里的种子,以后我还想到上海的“鲁迅故居”,去了解鲁迅更多的更伟大的故事。
冯子材故居作文篇7
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原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今天我得到参观鲁迅的故居这个机会,真是太难得了。
首先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三味书屋。来到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画,画上画着一只鹿,坐在松树底下,优雅得象仙女一般美丽极了。书屋正中上方悬挂的匾额上写着《三味书屋》四个大字,是清末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作。书屋中间是老师的八仙桌和木椅,学生们都坐在窗前壁下。东北角的一张有两只抽屉的硬木桌椅,书桌是鲁迅用过的,桌面右上角那个一寸见方的“早”字是鲁迅当年亲手刻下的,可这“三味”是哪“三味”呢?它指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诸于百家味如醯醢。肴馔指鱼肉之类的荤菜,醯是醋,醢是肉酱。
接着,我们来到客厅,门前是一艘艘乌篷船。进入客厅,首先看见书屋正中上方悬挂匾额,写着“德善堂”三个大字。字下画着两只神态自然的丹顶鹤,栩栩如生,两排座位相对摆放,这种摆法代表很尊重来访的客人。
穿过走廊就到了百草园了。这里枝叶茂盛,绿树成荫,玉米数不清。草园旁有个水井,据说鲁迅小时候很调皮,经常在井边游玩。
鲁迅的著作有很多,才华横溢,而我却整天就知道乱玩,玩不出个成果来,我应该好好学习他的精神。听了我的介绍,你也去参观一下吧。
冯子材故居作文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