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2024年最新热点作文7篇

时间:
Trick
分享
下载本文

优秀的作文是我们展示个性和独特见解的途径,写作文时可以通过类比和比喻,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以下是爱制作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高考作文2024年最新热点作文7篇,供大家参考。

高考作文2024年最新热点作文7篇

高考作文2024年最新热点作文篇1

当今的人们几乎都有一种通病,那就是不管什么东西都喜欢完美的,而残缺的则扔到一边,或拿来取笑,或许从未去想过,正如残缺的圆收获了快乐一样,其实残缺也是一种美。

古往今来,谁能说那些身残志不残的名人不美的呢?

贝多芬为人类创作了多少著名的乐章,感动过多少人,触动过多少人的心弦?可是,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竟然在中年时期就聋了,成了一个所谓“残缺”的人,可他并没有因为失去听觉而放弃了生命般的音乐创作,而是为了改变失聪带来的麻烦,用一根铁棒一端架在钢琴上,一端顶在自己的下颌上,利用骨传导来接收声音,他因此创作了大量的世界名曲,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音乐,这样一位无私奉献的人,虽然肢体残缺,但是他的心灵不美吗?

霍金二十几岁就身患帕金森综合症,全身都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自由活动,也是个“残缺”的人,可它为人们用这样一幅躯体写出了《广义相对论》,这样一位天体物理学上的,可以与爱因斯坦媲美的科学巨人,为人类开拓宇宙,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贡献巨大,他的精神难道不是美的吗?

过去现在,谁能说那些身残志坚而奋发有为者不美呢?

海伦·凯勒出生下来就患了场大病,病后就失去了声音与光明,成了“残缺”的人,可是这样的她依然不断地刻苦努力的学习,以常人无法达到的毅力,成为了美国著名的女教育家,他的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刻苦奋进,成为励志的代表,这样的人难道不美吗?

大家都知道《中国达人秀》第一季的总冠军无臂的钢琴王子——刘伟,他从小因故失去了双臂,是“残缺”的人,他过着常人无法想象的生活,可后天的残缺无法阻碍他对音乐的热爱,他开始练习用脚弹钢琴,一遍又一遍,越来越快,在汗水和心血的浸渍下,终于他成功了,登上了《中国达人秀》的舞台,为大家弹奏出流畅的钢琴曲,所有人都为他震撼了,为他而响起了如雷的掌声。这样一个人,能够鼓舞和鞭策那些不求上进、不思进取之人,他难道不是很美吗?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世界上可怕的不是身体的残疾,而是心理上的残疾;身体的残疾虽无法改变,但只要拼尽全力,用心去做事,就会有成功的希望。即使失败了,也是令人敬佩的。那些身残志坚而奋发有为者,他们也是很完美的,不是吗?

如果你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那就多留意一下身边“残缺”的人吧,我想你一定会在他们身上发现闪光点,他们的崇高精神会给你带来很大的启示,你会发现他们也是很美的。

高考作文2024年最新热点作文篇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水从高原流下,自西向东。渤海口有一条鱼逆流而上,它越过浅滩,冲过急流,穿过湖泊中层层的渔网,躲过无数水鸟的追逐,飞上湍急的壶口瀑布,越过山涧,挤过石罅,终于游上高原。然而,它还没来得及发出一声欢呼,瞬间就被冻成了冰。

若干年后,一群登山者发现它还保持着游的姿态。一位年轻人感叹说:“这是一条勇敢的鱼,它逆流而上,冲破重重阻碍,终于到达了自己的目的地,虽死无憾。”一位老者叹息说:“这的确是一条勇敢的鱼,然而它只有伟大的精神,却没有伟大的目标,它极端逆向地追求,最后得到的只能是死亡。”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是一则寓言性质的新材料作文。材料本身分为两部分:首段生动形象地叙述了这条鱼逆流而上的经过;第二部分表面写年轻人与老者的言行,实则是两人对此事不同的认知与情感态度。据此,我们可以直接去把握第二部分的议论和关键词。年轻人对鱼的“感叹”寄寓着无限的赞美,其观点是“勇敢”到达“目的地,虽死无憾”。老者的“叹息”发出的显然是声声无奈,而其认为鱼“只有伟大的精神,却没有伟大的目标”,也就只能面临死亡了。进一步概括,两人其实都是在谈“勇敢精神”与“理想目标”的问题。抓住这一关键点,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思想认识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写作角度与立意了。

如果从年轻人的角度看,可以支持其赞美的勇敢追求精神,因为理想栖息的地方,地狱也是天堂;也可以对其进行矫正或批评,因为在年轻的战场上,年轻却不应也不能轻狂。若从老者的角度思考,可以赞同老者既要有精神也要有目标的观点,因为一个人总是要仰望点什么,有目标才有方向,有目标才有动力,才能更坚强更执著,有目标也才可能有成功,才会走得更长更远。一个民族亦是如此,要学会仰望星空,才会有未来。再深入来看,我们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都有勇往直前的勇气,有时只是由于灵魂迷失,才失去了自我,从而导致最后的极端与失败。当然,我们还可以对老者缺少的献身精神进行分析与讨论等。

最后,还要注意文体不能写成四不像,标题要符合文体特点并独特新颖等一系列要求。

?佳作赏析】逆鳞遐想

如文提示,一条逆流而上最终被冻死在高原上的鱼,如何?年轻人会感叹说,老者会叹息说。我想,都不重要。相比缥缈于海洋里的同类,能有后世之人为之慨叹,却也是这条鱼的无尚荣耀吧!即使,代价是死亡。(否定之后再肯定,观点因此脱颖而出,更令人惊叹令人击节)

当然,鱼儿怎么想我不知道,我也无从断定它逆行为何。我只是忽然觉得,自己就好像这尾逆流而上的鱼,在生命、在社会的洪流里。正奋力摆尾而上。(通过联想展开下文,因鱼而己,又由寓言而社会人生)

不安现状地生活着,我偏执地想要做像作家池莉一样的独行侠。看着身边形形色色的人,却也无一例外地向着同样的目标——同一个地方攀爬。对于不择手段!我实在是害怕,怕我在这生活的大染缸里换了自己原本的色彩。(作者清洁自守的形象在这个比喻里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出来)我在想:是不是这条鱼儿也像我一样,看见自己的同伴被抓进了渔网,害怕自己也被做成鱼罐头码放在超市的货架上?于是,它准备逃离,向着的高原上……

或许是我小气了,又怎能懂得这倔强的鱼儿怀揣“金鳞岂是池中物”的雄心壮志呢?心中有一种仰望,向着自己的梦想。激流又如何?逆行又怎样?只为梦想的一抹流光,无畏地逆行而上!(整齐的反问、流金的梦想、执著的信仰与高昂的情感,带给我们一种至上的崇高美。)我错了,我实在是错了!若想在生命的长河中有自己的信念,岂是逃避所能够达到的?这鱼儿,又如何不是要为自己的信念背向了集体,背向平凡呢?拥有万人沉醉我独醒的坚毅,也要有为自己开拓未来的勇气。真正的,金鳞岂是池中物!

当然,鱼儿的结局是悲惨的,但在某种意义上说,它的死是有价值的!千万条鱼儿中能有如此一尾坚毅勇敢的逆鳞,敢于挑战“规则”,敢于藐视“信条”,又怎能不令人称赞,令人为之颂歌?(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在世俗化的社会里,又有几人清醒几人醉呢?)

椎及当今社会,却又能有多少尾如此的逆鳞?(转思自己,也不得不令人汗颜)大多数人,都习惯了这种毫无涟漪的“平静”生活。不!不能这样说!应该说是都习惯了追逐所谓的“名”与“利”的生活,却再难有一条不甘“主流”的鱼儿了。人们因循地生活着,一次次走过别人脚下的路,又一次次重复着别人的生活。如此而已,生活轻微得没有一丝涟漪。

不如学做一尾逆鳞吧!只为心中的信念与追求,摆脱社会的俗套,选择在社会颓废的洪流里逆行而上。或许,在那大河的源头处,有一个清新的世界!

?点评】

作为一篇抒情散文,本文由“逆鳞”进行了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进而谈及人生与社会,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理想的执著、对人生信仰的坚定以及对世俗观念的顽强抗争等精神。本文如行云流水,又多豪迈之语。其在句式上巧用整句与散句来增加行文的韵律感与流畅感,从而在语言上既平易自然又富有诗意;而其中又多用反问句与感叹句来增强语气语势,进而充分展示出作者的文采、精神与人格,反映作者时代的正义精神和青年学子蓬勃向上的朝气。

高考作文2024年最新热点作文篇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部经典影片即将结束放映时,突然在银幕上出现一段话:下面播出的是影片制作时被删掉的镜头,我们在向这些演员致歉的同时,也请观众记住他们的名字。

观众们发现,这些演员都是群众演员,他们中有天真可爱的小孩、鹤发童颜的老人、正在执勤的警察、打扫卫生的清洁工人……令人难以置信,向来以追求商业利益为目的的制片方,竟然愿意留出长达5分钟的播出时间,专门介绍这些一闪而过、最后被删掉的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其实,这是导演与制片方做过沟通之后的结果。

如果你是这名导演,你会怎样说服制片方执行你的想法?请你给制片方写一封建议书。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德艺双馨亦可名利双收

——写给制片方的一封建议书

尊敬的制片方:

您好!

作为本片的导演,真诚地感谢您对我工作的支持。没有您的支持,就不会有强大的演员阵容;没有您的支持,就不会有精益求精的剧本;没有您的支持,就不会有这部电影的顺利杀青。

电影拍完了,我的导演工作似乎已经告一段落,但是我还有个不情之请:正式播放之时,能不能在结尾处加入那些在后期剪辑中删掉的“群演”镜头?

作为导演,我深深地感谢那些群众演员,他们只是一些默默无闻的普通人,拿着微薄的薪酬,干着“脏苦累”的活计,在影片中他们没有台词,没有动作,甚至没有正脸,也许只是一个路人甲……但他们同样尽职尽责。可惜的是,在后期剪辑中,这些镜头被删掉了。

当然,删掉是为了整部电影的艺术追求,但是这些镜头很有可能是某些群演一生中一次与电影的相遇,删掉这些镜头很有可能就同时删掉了很多人的“电影梦”。是的,为了电影故事的完整性,为了电影艺术的高质量,我们必须删掉这些镜头,可是我们为什么不能给他们一个在银幕上露脸的机会呢?是的,观众们更喜欢花钱去看那些大明星,但是谁能保证这些群演中不会走出一两位明星呢?如日中天的王宝强当年不也是一个整天追着剧组的群演吗?

结尾处加入这些删掉的镜头不仅仅是表达我们没有采用的遗憾,更是为了表达我们的一种歉意,是对他们辛勤付出的肯定,更是对他们精彩表演的肯定。他们是普通的,但我们拍电影不就是为了给千千万万普通人观看吗?电影需要追求艺术,但艺术的根源不就在这些普通人中吗?我们的电影就是要拍普通人的生活,就是要给普通人看,我想这才是真正的好电影,才是我们追求的德艺双馨啊。

当然,一部电影投资巨大,作为制片方,您一定也是需要追求利润化,这无可厚非,市场经济本来就是需要投资之后有回报。公映电影必然有时间限制,拿出五分钟的时间播放这些镜头自然会挤占正片中的其它镜头,甚至会影响了整部电影的收入。但是我认为加入这些被删掉的普通人的镜头不但不会冲击影片的收入,而且会给本片带来良好的口碑与骄人的票房。正是加入这些普通人的镜头会使得普通观众看到我们对大众的关注,对辛勤劳动者的致敬,那些群演更能激起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对工作的热爱,“口碑就是金杯”,拥有了大量正面的评价,相信会有更多观众涌入_来观看此片。更何况将这些删掉的镜头放在结尾处播放,也是有成功先例的,成龙的功夫片往往会在结尾处加入拍摄时武打动作失败的镜头,但这些失败的镜头不但没有影响影片的质量,反而带给观众一种真实感,也成就了成龙功夫片的喜剧成分。

尊敬的制片方,正是基于以上思考,作为本片导演我建议在片尾加入那些被删掉的普通人的镜头,特别希望得到您的同意与支持,再次献上我真诚的感谢!

本片导演___

高考作文2024年最新热点作文篇4

曾经,我们对饮于清辉之下,赏明月,共话婵娟;而如今,小学生都知道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是一颗死寂的星球。那么,再当你执起酒杯时,是否还有"但愿人长久"的忧情?愈近的距离,让充满诗意的文明不再具有美感。

科技,带来便利、知识的同时,也将我们仅剩的一点意象剥夺了。在对美好的事物进行追求时,我们是不是更应存一份谨慎之心,与美好事物保持一份距离,让美好的事物更美?

行走于心灵,徊徉于红尘的林徽因便是如此。当一位才华横溢的小生为你作出人生第一篇诗歌,当一位才子手执一把油纸伞在雨巷中静静守候只为与你擦肩而过,敏感的心难道不曾为此动容?然而,爱情至美,青涩的花果采摘下恐怕终究会成为一枚苦果的。于是,你保持了一位女子的坚守,选择了一个合适的距离,让两个人的故事被传为佳话,而不至于让徐志摩和自己都受伤。在这若既(即)若离的朦胧距离中,他们在对方眼中都变得更美好了。

张爱玲曾经说:"白的天上是一轮明月,而红的则是墙上的一滩蚊子血。红的成为了一朵红玫瑰,而白的便成了一粒饭米粒。"她这般说,自己也确有这般体会。曾经,她相信爱情,相信胡兰成,然而情感与空间距离的愈来愈近,却将两人都撕扯得体无完肤。距离的接近并没有给他们之间以丝毫的美感,反而让他们之间的距离更远。

在科技馆中,曾经保持着一份童真,对着美丽的蝴蝶有着无限的幻想的同学们是否依然有着对美的幻想?看过蝴蝶的翅膀结构后,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看见蝴蝶只怕再也想不到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与诗意,而只能联想到蝴蝶翅膀上那些凹凸不平的结构了。

纷繁的世界里,我们保持人与人之间的一线距离,人与物之间的一尺距离,人与事之间的一丈距离。或许,曾经你想保持的美感足以让你回味无穷;拉近一线距离,那些曾经美的故事、事物会在瞬间瓦解。

保持一线距离,别让显微镜破坏了你,更远你在我眼中更美。

高考作文2024年最新热点作文篇5

三毛说:“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伤的姿势。”当我们沉浸于前进路上的琐碎而无暇他顾、疲惫不堪时,有没有静下来想一想,忽略了什么,或是值不值得? 我们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自己认为值得的事,并为此挥霍大把的光阴,到最后,当遇到下一件事时,犹豫的我们才会清醒,奈何难以回头。

不如安静下来,听一听内心的呢喃——那些蛰伏在角落里的声音,或许才是灵魂的梵音,让你看淡很多悲伤,给予你更从容的力量。

如果你斤斤计较于一时的得失,那么他便真正的“失”了;如果你耿耿于怀于外在的成败,那么你离内心会愈来愈远;如果你甘于低头盲目追求当下,那么你会错过更多。 春花秋月何时了。吟诗作赋,对酒当歌,谁不希望沉浸在诗意般的人生里?可是,执着的追求过后,恐怕只剩凄美的喟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讲春水向东流!”在低头盲目求索时,怎不抬头望一眼?望一眼辽阔的国土,天下的子民——那些生命中无法忘怀之轻,究竟辛酸了多少人的眼泪!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只鸟,飞越永恒,没有迷途的苦恼。”我们都渴望有一颗忘忧草。希冀自己会更无悔地跋涉在人生的旅途上,遇到冰心所写的旖旎风景,可是我们如此的浮躁,去哪里能瞥到一路花开?那穿枝拂叶的人们,有泪可落,而我们却只有感伤。

其实尘世中并没有诸多沉重的桎梏,所谓的疲惫,不过是我们太过执念于那些本来无需挂怀的世事,而真正的轻盈,则被我们弃于脑后,被封存被遗忘。尘世的喧嚣与明亮,世俗的快乐与幸福,在沙漏中,汩汩流过。我们无法奢望太多,也无需牵强,只要快乐、安宁、没有悲伤就好;而这,不过是重新对话我们的生活而已,让眼泪打碎荒芜,濡湿遗忘的角落,去做我们本来“必修”的事情,重新参与生活。

高考作文2024年最新热点作文篇6

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两个脚印,人类在认识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都与他们的理智和私人感情有关。

认知的东西,当然要有严格的理由,不能放纵自己的感情和好恶。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我们只根据情感的接近程度来得出结论,我们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就像《出师表》年的宋国富翁,儿子和老人说了同样的话,但他却视感情亲密程度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当然不合理。再比如《韩非子》,里面邹忌的老婆向他倾诉,邹忌白怕他,而客户要他,说他比城北徐公漂亮。邹忌最终排除了情感因素的干扰,实现了治国平天下的原则。

“邪恶往往是在最细微的地方积累起来的,智慧和勇气往往被困在枷锁里。”因为溺水,好恶,感情上的亲近,人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很容易失去眼神。这个时候,只有理性的火光才能照亮黑暗浑浊的世界。人类要越走越高,健全的理性才是可靠的阶梯。布鲁诺在花广场被烧死时,欢呼的人群为什么不认为自己是真理的主人?但布鲁诺相信理性是“内在的老师”,他想让“不可战胜的论点如箭般迸发”,穿透习惯和情感依赖的迷雾,带领人类在对事物的认知道路上走上正确的轨道。

理性是理解事物不可或缺的,但能否完全排除情感因素?感情在认知过程中是否总是起到负面作用?

康德仰望星空时,心中充满了崇高的感情。正是通过这种接近永恒和真理的感觉,他才能在认识彼岸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没有情感,人类的生活就会僵化、抽象。我们认识事物,不仅要明辨是非,还要知道美丑。艺术没有情感怎么存在?只剩下冰冷的法律条文,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所有熟悉的温暖都离我们远去。我们能说我们了解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吗?活着有什么乐趣?就连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很看重情感在认知中的作用。当有人向他提出一个想法时,他没有判断对错,只说了:‘啊,好丑啊!’他不想把时间花在丑陋的事情上。在他眼里,连物理上的丑都受不了。

所以,当我们认识事物的时候,我们需要冷眼旁观,充满热情。虽然不能以感情的亲密度来判断,但也不能只是一个可怜的‘数字存在’。在理智与情感、平衡与七弦琴的指引下,才能“诗意地生活”。

高考作文2024年最新热点作文篇7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近日,一张央视新闻报道的截图在网络流传,画面中,一位与会人员貌似倒拿着会议手册进行阅读,一时间引得讽刺挖苦声一片,称其“装模作样”。两天后,央视新闻发微博称,为方便阅读,一些国际会议的会议手册是中英文正反印刷装订的。也就是说,那位与会人员的阅读方式正是英文版的正确阅读方式。

?题目解析】

本题关注现实,提倡思辨。解读题目,不难发现事件发展过程:网络流传图片为央视新闻报道截图,真实情况是貌似倒拿的手册正是英文版的正确阅读方式,而人们的言论是“讽刺挖苦声一片”。这是真实的生活场景再现,很多时候我们会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主观臆断,有时是受舆论影响盲目发言。从中可得出何种结论?又可以引发怎样的思考呢?从题目中我们不难发现三个关键词:舆论、真相、发言(发声)。由此延伸开去,思考这组关键词两两之间或三者之间有何关系,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不人云亦云即为好文!

本题范围已经预置,从审题的角度,我们关注考生作文中是否写到了这两点:

1.是否紧紧围绕着“舆论”“真相”“发言”这三个关键词两两之间或三者之间的关系展开。

2.作文有没有体现考生的体验和思考。

?佳作赏析】眼见不一定为实

俗语有云:“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近日这则讽刺与会人员倒拿手册“装模作样”的乌龙即提醒我们,眼见不一定为实。

“眼见为实”作为口耳相传的人民智慧结晶,本意在于强调亲眼所见,不轻信于流言,这无可非议,但若将格言性思维上升为普遍真理,则存在诸多不妥。

首先,目之可见的或许确实是事实,但也只能是部分事实。勒庞说:“可见的现象可以喻为波浪,但这只是我们一无所知的湍流的表象。”有时目之所见、镜头之所摄的只是冰山上的一角,而剩下的不可见的动机、成因等才是庞大冰山的主体。管窥蠡测,只见表象便妄加揣度,甚至下结论,讽刺挖苦,则就易如此次乌龙一般,令人哑然失笑了。

再者,之所以不可以将眼见直接断定为“实”,还因为旁观者自有其主体性。我们会将自己积累的生活经验、价值观念直接代入,来推测当事人的处境。在此次事件中,正是书报大多为同向印刷所造成的惯性思维使人滑入了误解之中。解释学宗师伽达默尔就曾说过,当对事物、文本的异己性视而不见,而只靠主体性感受來下论断时,则易堕入蒙昧主义的泥淖。

况且,当观众、参与者由个体衍生为群体时,对“眼见为实”的片面相信也易造成诸如此次事件的群体性盲目狂欢。这就是《乌合之众》中解释的当群体成为事件的主体,个体的理性思考能力就会被削弱,而盲目性、狂热性就会因为对多数的相信与屈从而被激发出来,群体的共同情感与立场也会被放大,这次讽刺挖苦声一片,其实也是当个人身份被隐藏在网络之后肆意,个人极易跟随大众,将自己的不满情绪肆意宣泄。

需要注意的是,这小小乌龙之外,利用人们的“眼见为实”心理的还大有人在,新闻媒体利用镜头传递给大众它所想传递的信息,一年前欧美领导人会晤时不同国家记者拍摄出的照片大相径庭的“罗生门”即可作为一个例证。我能保证告诉你的是事实,而不是全部事实,也成为了新闻界操纵舆论的共同说辞。

这更加警示我们,在信息海洋灌入我们的世界,真假都难以分辨时,拥有一个理智的头脑,一个善于条分缕析、抽丝剥茧的思维模式有多么重要。作为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公民,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信息的中转站。“当雪崩时,每一朵雪花都觉得自己是无辜的。”我们不能成为传播谣言、参与不分青红皂白讽刺挖苦的一片“雪花”。透过目之所见,直抵事实真相,秉持“眼见不一定为实”的观念 ,是我们需要从此次事件中学到的重要一课。

简评

这是一篇针对性极强、极有见地的文章。作者独辟蹊径,并不泛泛谈真相、舆论,而是就“眼见是否为实”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行文过程中对原因的探究层层深入:“首先,目之可见的或许确实是事实,但也只能是部分事实”“再者,之所以不可以将眼见直接断定为‘实,还因为旁观者自有其主体性”“况且,当观众、参与者由个体衍生为群体时,对‘眼见为实的片面相信也造成诸如此次事件的群体性盲目狂欢”。

深入的思维源于深入的阅读。勒庞、解释学宗师伽达默尔、《乌合之众》等语言信手拈来又恰如其分地表达着个体的独特见解,这种应用式阅读表明了作者扎实的文字积累量与较高的思维能力。

高考作文2024年最新热点作文7篇相关文章:

我在高考作文8篇

2024我无悔作文最新7篇

零分高考作文6篇

零分的高考作文5篇

科技与创新高考作文范文5篇

我在高考作文模板8篇

我在高考作文优质8篇

我在高考作文通用5篇

2024上网课的感受作文最新7篇

2024跨年作文7篇

高考作文2024年最新热点作文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高考作文2024年最新热点作文7篇】相关推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66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