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我们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一篇精彩的作文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以下是爱制作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高考素材作文范文6篇,供大家参考。
高考素材作文范文篇1
most students of our school, including me, think it is not right to build a chemical works near our school. although the works will make a lot of money for our city, we do think it will do us more harm than good. the drinking water will be badly polluted. of course, they have promised to do something to prevent the water from being polluted. but it is far from enough. on the other hand, the air over the city will be polluted, too. we'll never be able to breathe the fresh air. how can we live here any longer? what's more, the site of the chemical works has been the only place where we students play games and have sports after school. if it is occupied, we will have no place to play in.
我们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包括我,都觉得在学校附近建化工厂是不对的。尽管这样会给我们城市带来很多钱,但是我们要考虑到它给我们带来的损失会比好处多。饮用水会被严重的污染。当然,他们会承诺采取措施来保护水污染。但是这是远远不够的。从另一方面来说,城市里的空气也会被污染。我们再也不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了。我们还能在这里住多久呢?此外,化工厂所要建的地方是我们学生放学后唯一可以玩游戏,做运动的地方。如果这个地方被占用了,我们将没有地方玩了。
高考素材作文范文篇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教育的幸福,首先在于能够培育出懂事的孩子:懂得感恩,懂得珍惜。
今年高考,最后一门考试结束后,某中学考点外,一个身着黄色t恤的高个男孩,走到母亲跟前,突然跪下来,说:“妈,谢谢您,这些年您辛苦了!”反应不及的母亲一下子被这幸福懵住了,双手抱住孩子的头哭了出来。原来为了儿子,母亲李女士停掉了服装生意,专门陪读陪考……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此事对即将步入高三的你一定有所触动,请给你的父母或老师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心声。
学校拟组织高三年级举办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演讲活动,你作为演讲选手,写篇演讲稿。
如果你是现场的目击者,会引发你哪些感触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首先解读材料,材料一共两段文字,第一段文字属于说理性文字,“教育的幸福,首先在于能够培育出懂事的孩子:懂得感恩,懂得珍惜”;第二段文字截取今年高考结束考生跪谢母亲的画面来展现考生对母亲的感恩之心。显而易见,这两段文字都是指向“感恩”“珍惜”。然后看材料所给的任务,本题有三个任务,要求考生从中选取一个任务进行作文。先看第二个任务——学校拟组织高三年级举办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演讲活动你作为演讲选手,写篇演讲稿。写好这篇作文,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什么是感恩。
宽泛的说就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它的情感比感谢要深切、要厚重、要丰沛。
(二)对谁感恩。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写作对象和范围。在写作范围上同学们一定要拓宽选材空间,可以思考的范围有:回顾历史,放眼社会,倾听大自然,展望未来。在写作对象上同学们要倾注丰富情感,可以寄托的情感的载体有人、物、景、事等。
(三)感恩的原因。
这是这篇作文的写作缘由。感恩,充实着我们的生活;感恩,塑造着我们的心灵;感恩,使世界变得美丽;感恩,使我们拥有爱心,天天拥有感恩之心是多么幸福、清净的境界。但现代社会中有很多缺乏感恩的表现:对父母辛苦的无动于衷、对老师付出的漠然置之、对动物受伤的冷眼相待、对别人危难的缺乏同情、对民族忧患的缺乏关注……面对这些现象,我们可以展现自己与写作对象之间发生的事件交往、情感交流和独特体悟。很多事情、很多情感值得我们写入作文。可以参考的有:父母亲的爱惜、呵护,老师们的指导、教诲,朋友间的关心、提醒,陌生人的帮助、风险,大自然的恩赐、赋予,失败后的鞭策、启迪。
(四)怎样感恩。
感恩需要真诚,它应该来自心灵的深处;感恩需要爱,它是幸福的另一种表达;感恩需要细心呵护,它应该来自平凡的生活;感恩需要提升境界, 它应该来自博大的胸怀;感恩应该远离冷漠,拒绝自私,对心胸狭窄勇敢地说“不”。
最后还要注意文体特点,作为演讲稿,要有针对性、可讲性和鼓动性。
行文结构安排:首先拟一个隐含或者直接点明话题的题目,比如“感恩的心”。然后开篇明确演讲的话题——《感恩的心》,并指出人活于世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正文先引用两则名言阐释“感恩的心”,然后从“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更懂得尊重”“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更能体会到自己的职责”“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是以一种宽宏的心态积极勇敢的面对人生“三个方面分析“感恩”的价值,最后表达对生命中人、事、物的感恩之心。结尾部分发出号召——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对待我们的生活吧!只要我们对生活充满感恩之心,充满希望与热情,我们的社会就会少一些指责与冷漠。我们的精神家园将永远年轻。
第一个任务,针对材料中的事件给老师或父母写一封信,这信件之中应是表达对老师和父母的感恩之情,感谢老师这些年的教导,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第三个任务,“如果你是现场的目击者,会引发你哪些感触与思考”,这就需要考生先简述事件,并对事件中的男生做法进行评价,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来谈自己的感受。
?佳作赏析】感恩的心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感恩的心》。
当我们偶然来到这个世界上,什么都还没来得及做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享受前人带给我们物质和精神上的一切成果了。这就提醒着我们每一个人,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怀有感恩的心,诗人艾青他的诗中写到:“为什么我的眼中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更懂得尊重。尊重生命。听说过一个人向树道歉的故事吗?听说过所有正行驶的汽车为狗让路的故事吗?这些真实的故事,感动于人对生命的尊重。懂得感恩,就会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
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更能体会到自己的职责。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自己的价值。当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徐本禹走上银幕时,人性的善良再一次被点燃,这个原本该走入研究生院的大学生,却义无返顾的从繁华的城市走进了大山。这一平凡的壮举刺痛了每一个人的眼睛,也点燃了每一个人内心未燃的火种。而让他做出这一抉择的理由是那样简单: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徐本禹用他感恩的心,为大山里的孩子铺就了一条爱的道路,点燃了贫穷和希望,完成了他的职责,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
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不是简单的忍耐与承受,更不是阿q,而是以一种宽宏的心态积极勇敢的面对人生。我相信,最温暖的日子来自寒冷,我更相信,最温暖其实是对寒冷的一种谅解,一种感恩中的感动。“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恩”,“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些都因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芬芳馥郁,香泽万里。
所以我要感谢你,我生命中往来的路人,让我懂得淡来淡去才不牵累于心灵;感谢你,我生命中所有的师长,让我懂得学习之道;感谢你,我至真至爱的亲人朋友,岁月途中,快乐共享,悲伤共勉,让我在被爱的幸福中也学会了如何去爱他人。
感谢生活,感谢得到和失去的一切,以及无所得无所失的一切的一切,让我草长莺飞的季节里拈起生命的美丽!
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对待我们的生活吧!只要我们对生活充满感恩之心,充满希望与热情,我们的社会就会少一些指责与冷漠。我们的精神家园将永远年轻……
我今天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高考素材作文范文篇3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我们所有将要参加高考的学生都会紧握双手迎接每一个关键时刻,精神振奋。期末中考充满了我们学生的青春。我们即将毕业,我们自豪,我们努力工作,我们奋斗。
走进校园,可以听到学生们铿锵有力的朗读。那充满活力的声音,就像一个跳跃的精灵,赶走了我们的困倦和对努力学习的厌倦。
我们不想欣赏校园里春天的绿色和花朵的红色。高考就在眼前,我们可以清楚地听到它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因为老师和家长的催促声越来越大。期末考试是每个即将从三年级毕业的学生的共同目标。我们用青春的声音呼喊,期中考试——我们将向你挑战。
我们曾经多么淘气。在课堂上,我们在老师写作的时候吃饭。我们用教科书来掩盖阅读漫画书。我们谈了又谈。我们做了我们想做的一切。我们不在乎。下课后,我们一起玩耍,从不为学习感到紧张。但是现在,中考越来越近了,似乎我们所有的同学都突然长大了。我们不再傲慢,不再浮躁。我们知道老师培养我们有多难。我们知道了尊重老师是我们的基本道德。我们知道是时候为我们的理想而战了。今天的教室已经充满了我们期末考试的决心和行动。甜美的读书声一个接一个地响起,到处都能听到写作的声音。
我们是来参加高中入学考试的。为了对抗你的到来,我们在寒冷的窗口努力学习,我们戴着星星的帽子,我们不在寒冷的夏天停留。我们读过可以建得像小山一样高的书。我们做了无数的'试卷。我们用完了一缸墨水,我们已经掌握了你所有的问题。高中入学考试,我们有信心。
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我们努力学习,我们又累又开心。我们不想抱怨太多,因为我们知道这样一个真理:“刀来自磨,梅花香来自寒”。一个和谐美丽的家需要我们在未来守护和建设。只有通过学习更多的知识,我们才能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
高中生活转瞬即逝,我们珍惜留在身后的每一个青春足迹。成功必须属于我们,我们一定会赢得高中入学考试,我们将决定未来和谐美好的社会。高中入学考试,我们来了。让我们以青春的步伐迎接你的考验!
高考素材作文范文篇4
暮色四合,流水溅花,夜色从潺潺的水面浮起,徜徉于曲径之上,淡淡的玉盘挥撒着风韵,从树缝里筛下片片舟楫,随风舞动,独然而立,归鸟的柔柔呓语在触手可及的星空传递,一带残荷,凝结着浅浅的月色。
凉意渐深,黯月斜挂,通透着清幽的气息,浅吟低唱而行迹肆恣,晃忽间轻舟已过,层层月光铺在水流之上,遥不可知的密林深处传出声声清啸,流露着不可企及的苍茫,是谁,感伤于这清辉幽映的月夜。
一股暗香若有若无的飘至,于舟头把酒,御水临风,恍若月落清酒,赋醉者之回首,幡然醒司,香——自心出。
两岸古木在风中低语,道不尽“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怕也只有那破败的荷叶方能懂得那些“莫柔弱于水”的倾诉,风乍起,树影摇曳,落木缤纷,如镜的江面泛起层层涟漪,远远开散而去,似在寻觅远方的归宿,斑驳的树影刀光剑影般交错着、重叠着,如观流水般地思忆着往事,思忆着逝去的年华。
一江水,是身佩兰草的屈子的眼泪,是风波长逝的岳家的忠魂,是壮心不已的夜澜风雨,是遗恨五丈原的出师未捷。思絮,不知从何时起,终于何时了,轻波却依旧……
不禁长吟,“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落认家。”流浪,似片片离木的枯叶,随波逐流,任风起雨落,亦或天高云淡,白驹过隙间已飞下千尺,遥望远方的.未知,愈走脚步愈沉,最终无法再抬起,是的,是该回去的时候了,可是流水不复,一片落叶亦使沧海桑田,那破败的荷叶是否也是为了寻根呢?寻根,应是一种遥远的追溯,它需要耐心,需要时间的洗涤,更需要一颗虔诚的心,寻根的结果故然撼人心神,而重要的应是它的历程,那是对先人的渴盼与追求,如今夜的月,虽黯淡却迷人。
这片江已不知送走了多少断魂客,那轮月又摧下了几度相思泪,如果荷叶有情,它又怎忍零落呢,零落,是因月夜,因刻骨的相思摧人老去,而通灵的叶,亦应感受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她唤它归来,她唤它孤独的魂,千百年来不知已有几多嗟叹。
听着月光倾泻面下,打破宁静的夜空,打破微波粼粼的江水,打破片片荷叶,只留下清酒,依旧漂散……
高考素材作文范文篇5
同一问题的不同回答
子路曾经问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孔子说:“还有比你更有经验、有阅历的父兄呢,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请教再说,哪里能马上就做呢?”
可是冉有也同样问过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呢?”孔子却答道:“当然应该马上实行。”
公西华看见同样问题而答复不同,想不通,便去问孔子,孔子说:“冉求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勇敢;仲由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重。”
一诺千斤的故事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
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
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周处改过自新
西晋时期,宜兴县有个叫周处的人,由于父亲很早就死了,自小缺乏管教,他成天在外惹是生非,和人打架斗殴,危害乡里。
义兴邻近的山里有一只猛虎,经常出来伤人。当地的长桥下,有一条凶恶的蛟龙,经常游出水面,吞吃了很多鸡鸭,也伤害了不少的人。于是人们把周处、猛虎、恶龙放在一起,统称为“三害”,其中周处最令人头疼。人们都在背地里抱怨:“三害不除,永无宁日啊!”
有人出主意:“我们想办法让周处上山杀虎,下海屠龙,这样,三害就除了两害,如果他被猛虎或恶龙吃掉,不更好吗?”
于是,就有人自告奋勇去找周处,见到周处后,就夸他胆子大,功夫好,如果能上山杀虎,下水降龙,那就是真正的英雄了。周处听后,拍着胸脯说:“那猛虎和恶龙算什么,看我怎么收拾它们!”
第二天,周处果然带着弓箭,进山找虎去了。到了森林深处,只听见一陈虎啸,从树后蹿出一只很大的白额猛虎。周处闪到一棵大树后面,搭弓射箭,“嗖”的一下,射中猛虎的脑门,把考虑射死了。
第二天,周处又带着刀剑,跳进水里去找蛟龙。那条蛟龙发现有人下水,就冲过来咬。周处闪身躲过并在蛟龙身上猛刺一剑。那蛟龙受了重伤,就往江的下游逃窜。周处紧跟在蛟龙的后面,一直追踪了几十里。
三天三夜过去了,周处还没有回来。大家议论纷纷,认为这下了周处和蛟龙一定都死在水里了。这回“三害”都死了,大家奔走相告,互相庆祝。
没想到第四天,周处竟然安然无恙地回家来了。人们很是吃惊。原来蛟龙受伤以后,被周处一路追赶,最后流血过多,终于被周处赶上杀死。
上岸后的周处看到大家正在为他的“死”而高兴,终于明白自己平时的行为是多么的遭人痛恨。
于是,他痛下决心,要悔过自新。那时,有两个很有名望的人,一个叫陆机,一个叫陆云,周处去找他们,请他们帮忙。周处见到陆云,把自己决心改过的想法诚恳地向陆云谈了。他说:“我后悔自己觉悟得太晚,把宝贵的时间白白浪费掉了。现在想干一番事业,只怕太晚了。”
陆云勉励他说:“别灰心,您有这样的决心,前途还大有希望呢。一个人只怕没有坚定的志气,不怕没有出息。”
打那以后,周处一面跟陆机、陆云学习,刻苦读书;一面注意自己的品德修养。后来他终于成为晋朝有名的大臣。
高考素材作文范文篇6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分)
颜回是孔子的杰出弟子,他终生贫困,并不幸早逝。按照世俗的看法,颜回的一生是不幸而凄惨的。但是我们看到的颜回却是“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虽居陋巷,箪食瓢饮,内心世界却充盈着无比的快乐。
这就是历有名的“孔颜之乐”,留给后人的问题是,高度的精神修养是否能够冲淡现实生活中的不幸?或者说,当人们面对简陋匮乏的现实生活时,内心的幸福感究竟源自何处?
对此你一定有过自己的体验和思考,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文题解析】
“孔颜之乐”是一个值得我们挖掘的文化话题,也是一个颇有思辨性的哲学命题。作文题力图打破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屏障,让同学们思考物质匮乏的现实生活中人们内心幸福的源泉所在,注重传统文化,倡导思辨色彩。
这个材料可以从三个角度出发立意。
(1) 探讨高度的精神修养是否能冲淡现实生活中的不幸,可以回答“是”,也可以回答“否”,言之成理即可。
(2) 思考“当人们面对简陋匮乏的现实生活时,内心的幸福感究竟源自何处”,信念、理想、高度的精神修养等都可以成为内心幸福感的源泉。
(3) 综合考虑以上两个问题,提出“高度的精神修养可以冲淡现实生活中的不幸,成为身陷困厄之人的幸福源泉”等類似的观点。
写作时要紧扣“当人们面对简陋匮乏的现实生活时”这一前提,不能脱离这个前提简单地讨论幸福的来源。
?佳作赏析】幸福的源泉在于修养
颜回,“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后人尊为“复圣”。他何以有幸获此殊荣?因其居陋巷,箪食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更因其崇高的德行。
我明白了,高度的精神修养可以冲淡现实生活中的不幸,成为身陷困厄之人的幸福源泉。
顾城曾说:“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涂去一切不幸,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当命运的喉咙被无情卡住时,埃尼奥·莫里康内却没有妥协,对音乐的狂热痴爱使他从容面对一切。父亲卧病不起时,年幼的埃尼奥不得不辍学工作来维持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即使如此,他仍呵护着他那颗勇往直前、快乐向上的心,最终成为世界公认的“电影配乐大师”,为自己的人生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可见,高度的精神追求能冲淡生活的悲苦,并让人找寻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我懂得了,幸福感源于何——源于心灵的丰盈、精神的修养。苏轼若因为被贬而整日郁郁寡欢,我想,他一定无法创作出精彩的“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刘禹锡如果因居陋室黯然神伤,我想,他一定无法怡然地书写《陋室铭》;“当代愚公”李保国如果嫌弃太行山区生活苦,我想,他一定无法安然地三十五年如一日,为荒山带来苍翠,为乡亲拔除“穷根”……他们知道,真正的悠然是懂得享受明月清风、阳光鸟鸣;真正的快乐是不畏困厄之锁,把住信念之舵,思想不迷航、行为不迷失;真正的幸福在于执着于精神追求。
生活哪有一帆风顺?因为大地的凹凸,才有了河流;因为温度的变换,才有了春夏秋冬;因为有了境遇的顺逆,才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身在尘世间,我们不能左右环境,但我们可以左右自己的心。面对难题,有的人自怨自艾、意志消沉,以致一发不可收拾,终将迈上不归路。而有的人却始终相信人生是一幅山水画,即便山峦重重,也相信有峰回路转;即便路途艰难,也背上一份希望,大步向前——他们的底气,源于他们的精神追求與修养。
修养高,智慧就能开启,开启了智慧的人才能明白人生的真谛,才能与“大道”同行,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是什么。这也许就是上天赋予人的终极使命。
?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虽一生富贵,但直到死都在与自己的小心眼怄气,活得不如一生清贫的颜回快乐,此正说明精神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
幸福遵于自我的内心,内心的主君是修养。当今,最重要的修养是精神教养,所以,我们,未来的主人,请谨记,提高个人修养,是提升幸福感的正途。
?点评】
文章标题即观点:幸福源于修养。开篇在简述了颜回的事例后,再次明确主旨,指出“高度的精神修养可以冲淡现实生活中的不幸,成为身陷困厄之人的幸福源泉”。细细读来,全文层次分明,先以苏轼、刘禹锡、李保国的事例谈幸福感的来源,再放眼自然、生命,指出能够笑对人生难题的人是因有精神追求与修养作底气,最后指出修养高就能开启智慧,开启了智慧才能明白人生真谛,从而感受到真正的幸福。论述层层推进,既旁征博引,又娓娓道来;看似笔流轻浅,却能切中时代。美中不足的是,对于如何提升修养,文章没有开出良方,稍显欠缺。
高考素材作文范文6篇相关文章:
★ 我在高考作文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