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在撰写的时候,老师需要注意与时俱进,如果没有写教案的意识,我们的教学是很难有所提升的,以下是爱制作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大班数学水的教案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
大班数学水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感知生活中平均分的现象,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的能力。
设计思路: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在这次活动中利用了动物造型的软体组合玩具,将要学习的知识点贯穿其中,调动幼儿的活动兴致;自制了有立体感的蝈蝈教具及头饰,更形象具体地体现活动的内容-装蝈蝈。
但孩子毕竟是孩子,玩起来不由自主,为了达到最佳的活动目的,我又赋予小玩具生命,引入了玩具睡觉的情景,让幼儿为了照顾小玩具而适当的控制自己的言行,而之后的游戏又可以让孩子们尽情地动起来。最后安排了区角活动,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发挥自己的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活动准备:蝈蝈教具及头饰各10个笼子图片5张软体组合玩具若干活动黑板2个
活动过程:
1.出示玩具,激发幼儿兴趣__教师出示单个玩具介绍并示范玩法,如手拉手,围一圈,背靠背……__教师出示成品造型,请幼儿说一说它们在干什么?
让它们和我们一起玩吧!
2.理解平均分__发放玩具,教师表现:呀,小玩具在路上睡着了,而且是几个小动物背靠背摞在一起睡着的,那我们先不叫醒它们,老师轻轻地发给每组小朋友一筐,你们也轻轻地拿,每人拿2组小玩具,再轻轻地放到你的前面,不要拆开,让他们再睡一会吧。
__引导幼儿:数一数:你有几组玩具?每组有几个?两组玩具一样多吗?向幼儿介绍2组玩具的数量一样多就是平均。
拆一拆:请幼儿将玩具轻轻地拆开,把小玩具叫醒,再数一数你一共有多少?每个小朋友一样多吗?这样分公平吗?这样分分得平均吗?
__小结:每个小朋友分到的玩具一样多,就是平均分;平均分就是分的一样多。
3.尝试平均分分玩具:__引导幼儿将手中的玩具分成2组,看一看每组几个?每组一样多吗?看看谁分的又对又快!说说是怎麽分的?
__引出平均分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分。
__请幼儿用一个一个地分的方法,将手中的玩具平均分成5组,看一看每组几个?一样多吗?
__小玩具有些累了,那请小朋友将他们平均分成2组,然后背靠背摞在一起,放回小筐子里,让它们睡一会吧,装蝈蝈:__引出:
现在我们活动室真安静,小玩具一会就会睡着的,这让老师想起来,昨天晚上,我家在睡觉的时候特别吵,总是有东西在叫,我找了好久终于找到了,原来是一群小动物,猜猜它是谁?
__出示蝈蝈:原来它们的蝈蝈笼子坏了,没地方去,于是我就把它们带来了,__进行活动-装蝈蝈:
出示笼子:老师还准备了5个笼子,让它们平均住到5个笼子里面,幼儿说说该怎么分呢?
请幼儿黑板上示范装蝈蝈。
数一数一共有几只蝈蝈?平均分到5个笼子里,每个笼子里几只?
4.巩固平均分小蝈蝈在笼子里可舒服了,你想变成小蝈蝈,体验到笼子里玩的感觉吗?
引出游戏-装蝈蝈介绍规则:10个幼儿戴头饰扮演蝈蝈,呼啦圈代替笼子,幼儿和老师倒数10个数。10个"蝈蝈"同时装到5个笼子里。要求每个笼子里的蝈蝈一样多。
组织幼儿做游戏,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游戏结束,发放玩具作为鼓励5.活动结束:
带领幼儿带好玩具一起去做区角活动。
大班数学水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能将5以内的蔬菜分在两个箩筐里(红色、黄色箩筐),知道可以有多种分法。
2.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记录分的结果。
3.体验数量分合变化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熟悉绘本故事《箩筐》。
物质准备:
1.课件:5的分法。
2.5以内各种蔬菜图片(萝卜、茄子、土豆、芹菜)等人手一份。
3.箩筐记录表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绘本,引发幼儿的回忆
师:“箩筐有时会很满,有时会很空。”爸爸的箩筐里盛满了很多萝卜,装都装不下了,今天请小朋友们来帮爸爸把萝卜分在两个篮子里,一个是红色箩筐,一个是黄色箩筐,该怎么分?
二、幼儿自由探索分蔬菜
(一)把5个萝卜分别装在红色箩筐、黄色箩筐里,幼儿自由操作。
(二)了解5分成两份的多种分法
提问:你是怎样分的?幼儿说出自己的分法。
如:红色箩筐2个,黄色箩筐3个。
提问:谁和他分得一样?是怎么分的?
幼儿描述自己的分法,提示用“我把5个萝卜分别分给红色箩筐2个,黄色箩筐3个”句式描述。老师把结果记录在黑板上。
提问:谁与他们分得不一样?
幼儿说出不同的分法并记录,直至所有分合式完成。
出示所有的分合式,幼儿集体读一遍。
(三)复习分合号,进一步理解5的分合
1.复习理解分合号的意义。
提问:这些分合式里边都有一个符号,像什么?叫什么?代表什么意思呢?(复习分合号,用手势动作摆出分合号等方法,熟悉分合号)
2.用逐渐增加的方式重复5的分合。
提问:给红色箩筐分了1个土豆,那黄色箩筐该分几个呢?(出示相应的图片)
如果再分给红色箩筐1个土豆,那黄色箩筐的土豆是多还是少了?为什么?
依次完成5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的分法。
提问:5分成两份,有几种分法?
提问:看看这些分合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红色的箩筐多分了一个,黄色的箩筐就要少一个。这是数量分合中递增、递减的关系。
3.游戏“你问我答”,复习5的分合式。
4.幼儿动手操作,并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记录分的结果。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5的分合,老师要来考考你们,把这些蔬菜分别装在两个箩筐里,该怎么分?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分合式。
师:今天你们帮助爸爸分了蔬菜,爸爸很开心,谢谢小朋友们。
大班数学水的教案篇3
活动背景:
我班幼儿在年龄层次上有一定的差异,在前面的数学教育中幼儿学习了数的合成,建立了数名、数量、数字统一的概念,根据《规程》提出的“幼儿的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的要求,结合蒙台梭利遵循儿童成长的原则,为幼儿提供有准备的环境,在活动中积累的知识经验。我设计了本次活动依据是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引导幼儿学习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游戏中加强对10以内数的合成练习,激发幼儿对加、减运算的兴趣,同时在游戏中逐步掌握人民币中元、角之间的单位换算。
活动名称:《逛超市》
活动目的:
(直接):
1、利用游戏的形式培养幼儿对10以内数加、减运算的兴趣。
2、认识人民币中的元、角;初步学会简单的换算关系,并能运用心算或利用数学教具进行加减法运算。
(间接):
1、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运用礼貌用语,遵守规则。
2、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准备:
1、创设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十元、五元、一元、五角、二角、一角人民币若干张;存折若干张。
2、创设小超市,超市分三个区:生活用品区、玩具区,食品区商品上分别贴上不同价格的标签,收银台。
3、辅助材料—蒙氏数学教具:加法板、减法板、邮票游戏、计算架、数棒。
4、幼儿计算纸若干张、笔若干支。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逛超市,看看有什么好东西。
师:超市里的商品种类真多呀!你们准备买些什么呢?
可是买东西需要钱,我们没钱怎么办?(去银行取钱)
二、取钱
引导幼儿观察银行取款处,并请幼儿拿着自己的存折到银行取出需要的钱数。(提醒幼儿使用礼貌用语,相互谦让,知道遵守规则。)
三、购物
师:拿了钱我们可以去买东西了。
1.交待购物要求。
师:这么多的商品,每样商品是多少钱呢?我们可以看什么?(标签)
※今天我们每人只有十元。请选好商品后,自觉的在收银台按商品价格交款、找钱。
2.幼儿自由选购商品,并交款付钱。(注意人民币元、角的兑换关系)
※引导幼儿利用蒙氏教具,进行物品价格统计。
3.提醒幼儿做文明顾客,轻拿轻放。
四、分享购物的快乐
1、你们都买到了什么东西?
2、买这些东西你花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自己去超市买了东西,知道人民币元、角的兑换关系,会用加减运算的方法计算自己购物的价格,真棒!
大班数学水的教案篇4
设计意图:
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纲要》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本学期大班幼儿已经学过了《2-5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孩子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在以往的数学活动中操作活动好像是不可缺少的固定模式,感觉这让孩子们有那么点倦怠,于是我尝试让幼儿在一系列的游戏活动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轻轻松松、快快乐乐的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真正让幼儿体验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来学习6的分解组成。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来学习6的组成,知道6有5种分法,掌握数分合的规律。
2、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同伴间的协助能力。
活动准备:
1、5以内的分合式卡片、一列火车,能让幼儿从中找出车厢上各有不同的地方,然后用6的分合式表示。
2、开火车的音乐,幼儿的火车票(数字1-5中间的一位数字),一排小火车(贴好座位号,1-5中的一个数字)
教学流程:
一、游戏:开火车教师以"开火车"游戏来引导幼儿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
教师问:"小朋友,我问你,我的火车几点开?"
幼儿回答分合卡片上空格的数:"x老师,告诉你,你的火车x点开。"
二、游戏:找茬通过玩找茬游戏,学习6的组成。
1、车站到了,我们来看看火车有几节车厢?用数字几表示?(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一辆火车,共六节车厢,教师在黑板一边书写数字6)
2、我们来找找每节车厢都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红色车厢一节,绿色车厢5节,在6的下面按规律写分合式表示)
3、还有什么不同?(长的车厢两节,短的车厢4节,继续写分合式)
4、还能找出不同吗?(两个轮子的车厢3节?四个轮子的车厢也3节?书写分合式3和3)
5、除了颜色、长短、轮子外还有不同吗?(两个窗户的车厢4节,三个车厢的窗户2节)
6、我也发现了一个不同,有的有门,有的没有门,我们一起说说看,有门的车厢5节,没有门的是1节。(书写分合式:5和1)
7、现在我们来看看,我们都找出了几个不同的地方?(5个)
8、我们在刚才的游戏中,发现了6的5种分合方式,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9、你能从这个分合式中找出它排列的规律吗?(左边的数字从小到大,右边的数字从大到小)
三、游戏:我们都是好朋友今天,我们这么多好朋友一起坐火车旅行,我们先来玩个好朋友的游戏吧!请7个幼儿为一组,请一个幼儿在黑板上用分合的方式记录下来。其他幼儿手拉手边念儿歌边走动:"你拉我,我拉你,我们都是好朋友,你蹲下我站起。"儿歌念完,有的幼儿蹲下,有的幼儿站起,然后继续游戏,引导幼儿把每一次游戏的情况记录下来。
四、游戏:快乐出发
1、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坐火车去旅行了。给幼儿每人发一张票,(票上的数字式1-5其中的一个数字)凭票去找座位,只要你的票和座位上的数字合起来是6,那就可以坐下了。
2、座位找好了听音乐开火车去旅行。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大班数学水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对等分的兴趣。
2、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学习感知二等分。
3、发展观察能力、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图形若干、各种实物图片若干、夹子若干、拱形两个、记录卡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参观商店导入,引起兴趣,初步感知二等分。
1、导入语:“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参观商店,好吗?”
2、幼儿自由参观。
3、小结:“你看见了什么?”
4、自由探索二等分的分法。
5、要求:请用折叠的方法把喜欢的折成相同大小的两份。
6、小结:把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叫做二等分。
二、幼儿操作探索,进一步感知二等分。
1、示范演示。
2、操作要求:
(1)请用折叠的方法把图形分成相等的两份,并完成记录卡。
(2)操作时注意自己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三、小结与评价。
四、游戏:“找朋友”,巩固二等分的学习。
大班数学水的教案篇6
大班上册,学习内容:颜色配对、求同存异、归类、按规律排序、对应、认识长短、按长短排序、区别“1”和许多、比多少、3以内的点数、4以内的点数、5以内的点数、圆形、正方形、图形分类、区别上下。
大班下册,学习内容:配对、按一种特征分类、变得一样多、按大小排序、比较高矮、按高矮排序、对应、2的形成、3的形成、4的形成、5的形成、5以内数物结合、目测数群、认识长方形、感知三角形、认识前后里外。
中班上册(第三册):物体的对应、按粗细排序、10以内的点数、目测数群、6.7.8.9.10的形成、6.7.8.9.10的数物结合、数字标识、数字描红、序数1-10、10以内的倒数、认识半圆形、认识椭圆形、认识梯形、图形拼搭、区别上中下。中班下册(第四册):按特征分类,比较宽窄,按规律排序,认识时间,复习基数和序数,20以内点数,认读50以内的数,数物结合,20以内倒数,10以内数的守恒,认识单双数,2~9相邻数的关系,10以内数的等差关系,平行四边形,图形的分类和联想。
大班上册(第五册):多角度的分类和排序,测量,认识“0”,5~10的分解和组合,10以内的加减法,10以内数在生活
中的运用,多边形,面积守恒,正方体,长方体,球体,认识左右,认识货币,简单规律和推理。
大班下册(第六册):感知过去、现在和将来,认识日历,认识整点,认识半点,二等分,四等分,认读100以内的数,按数群计数,感知数位,数与量的对应,写数字,20以内加减法,加减法在生活当中的运用,整10加、整10减,分类计数,简单统计,连加、连减,相同数连加,平均分配,圆柱体,体积守恒,容积守恒,运用货币。
学前班上册(第七册):比较厚薄,认识快慢,按特定的规律排序,长度守恒,图形的传递,写数字,认识运算符号,20以内的加法在生活中的运用,“0”在生活中的运用,有关“0”的加法和减法,20以内的相邻数,序数在生活中的运用,区别基数和序数,50以内的倒数,图形的拼摆,相同和不同,认识疏密,量的推理,对应关系,逻辑关系。
学前班下册(第八册):简单的统计图,量的传递,认识时间,工具测量,简单的组合,等量代换,感知数位,写数字,百以内的不进位加法,等量交换,百以内的进位加法,百以内不退位减法,百以内退位减法,相同数连加,初步认识乘
法和除法,等分图形,运用货币,观察力训练,推理能力训练,千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千以内的不退位减法。
大班数学水的教案通用6篇相关文章:
★ 水的流动教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