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10减法教案优质5篇

时间:
Indulgence
分享
下载本文

为了让个人的教学效率得到保证,教案的写作是需要认真对待的,教案是老师为了顺利开展教学提前起草的文字报告,以下是爱制作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整10减法教案优质5篇,供大家参考。

整10减法教案优质5篇

整10减法教案篇1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10的组成。

2.通过精心设计活动,组织教学,让学生独立与合作相结合,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掌握10的加减法。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使命交流意识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6页的内容及做一做。

教具、学具准备

图片、红星图、数字卡片、动物头饰、小红花、小红旗等。

教学设计

复习10的组成

1.拍手背儿歌:9和1真淘气,7、3、8、2也调皮。吹6(看做口哨),升4(看做红旗),小手小手真伶俐

[此处采用儿歌形式进行10的组成的复习,学生喜闻乐见,边背边做动作,他们非常感兴趣,积极性很快就被调动起来,知识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课堂气氛也很快活跃起来了。]

2.对数组成10。

教师扮作小熊猫:小朋友,我想和你们做10的组成的游戏。我出1生:我出9(同时出示9的数字卡片);师生:1和9组成10

[通过对数游戏,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复习过程中来,体现了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机会的教育理念。]

图片引入

1.出示圆圈图:9个蓝○,1个红○。

师问:小朋友,你们能说说这个图的意思吗?

生答:a.有9个蓝○,1个红○,合起来是10个○:9+1=10

b.有1个红○,9个蓝○,合起来是10个○:1+9=10

c.有10个○,拿走9个蓝○,还剩1个红○:10-9=1

d.有10个○,拿走1个红○,还剩9个蓝○:10-1=9

2.出示小花图,8朵红花,2朵绿花。

师问:小朋友,你们会说这个图的意思吗?怎样用算式表示呢?

四人分组讨论,并请一组将算式写出来:

8+2=10 2+8=10 10-2=8 10-8=2

学生齐读一次。

[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看图说图意的表达能力,学会与人合作,学习倾听别人的意见,从而培养其互助合作交流的意识。]

3.师扮成大象,拿出五星图,问:小朋友,你们能看图写出四道算式吗?试试看!

请学生将算式写在纸上,写好之后可以下座位去看看别人写的算式是否和自己的一样,并且说说自己的理由。

(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先独立完成,然后下座位与别人进行交流)

最后,请一位学生把算式写在黑板上,集体订正:

7+3=10 3+7=10 10-7=3 10-3=7

4.出示小旗图,6面红旗,4面蓝旗。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用幻灯片集体订正。

5.想一想:

出示:5+5=□ 10-5=□

请全班同学用手指来表示出得数。

引入游戏,巩固练习

1.游戏找朋友:用数字卡片组成10。

如:学生扮成小蜻蜓:我是一只小蜻蜓,飞呀飞呀找朋友,我是卡片2,谁是我的好朋友?我是卡片8,我是你的好朋友,两人合:2和8组成10接着,小猫、小兔、小猴等都找朋友。

[通过组织学生扮成小动物来找朋友的形式,对10的加减法进行巩固练习,儿童喜闻乐见,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

2.室外游戏:站位。

教师先讲明游戏规则,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拿着数字卡片,卡片上的数字和外圈上的数字组成10。学生看清地上的`图意后,就举着卡片站到相应的位置上。(如下图所示)全部找到位置的小组获得一面小红旗作为奖励。

[通过这个室外游戏,让学生走出教室,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这样既调节了学生的心情,又可以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

在游戏中结束学习

整10减法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构造三位数,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归纳能力。

2. 能力目标:知道构造三位数和最小三位数的方法;掌握求两个三位数的差与最小差。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两个三位数的差与最小差

教学难点:

两个三位数的最小差

教学准备:

数卡

教学过程:

一、迁移与感知

1. 引入

师:小朋友,我们以前已经学过造数,现在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用数卡①②③造三位数,看谁造得又对又多。

2. 学生造三位数。

3. 交流反馈

师:造三位数时,你是怎样想的?造的数是几?最小数是几?

?组织学生回忆造数方法,明确学习任务,增强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学习新知铺路架桥。〗

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

(一)探究新的造数方法

观察与思考

师:例1,用数卡①②③⑤⑦⑨可以造出那些三位数?(学生口答)

操作与感悟

师:下面,我们来一次小小的比赛

(1)两人合作:用这六张数卡造出三位数和最小三位数,计算它们的差。(做后核对)

(2)独立造出2个三位数,计算它们的差。(互相检查)

(3)用刚才造出的两个三位数交换其中两张数卡,计算它们的差。(互相检查)

(4)归纳评价。

?造三位数学生有经验,例1的重点是计算三位数的差,因此教师把当作竞赛题作为每个孩子的“热身赛”,让他们在(造数)操作中感悟,在计算中体验。〗

(二)计算差和最小差。

例2,从数卡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中选出6张,将它们摆成三位数,求两数的差。

1.计算的差

(1)想一想,怎样才能得到差?

(2)独立尝试,交流反馈。

板书:987-123= 864

(3)引导学生小结:的三位数减去最小的三位数就能得到的差。

?通过尝试计算,交流反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自己小结,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2.探究计算最小的差

小组合作

a、怎样才能得到最小的差?(寻找方法)

b、可以找出几组数,进行尝试计算。

c、议一议,是否已找到最小差。

(2)集体交流:说说最小差是怎么得到的?

根据学生交流板书

312-298=14 412-398=14 512-498=14 612-598=14 712-698=14 812-792=14

(3)观察每一个算式有什么特点?计算最小差又没有规律?

(4)演示数射线。

(5)师生归纳

①这两个数必须有6个不同的数字组成。

②这两个数在数射线上必须尽可能接近,以产生尽可能小的差。

?求最小差是教学难点,教师尽可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让他们去思考,寻找方法,但教师要合理调控,必要时要稍作提示和点拨,以免太费时间。另外,教学中要借助数射线帮助学生寻找、分析数与数之间的规律,以便灵活运用知识。〗

(三)差是451。

1.学生独立用数卡摆出两个三位数,使它们的差是451。

2.交流:差是451,你是怎样找到被减数和减数的?

板书:968-517=451,876-425=451

3.师生归纳:可以假设一个比差大的三位数,用被减数减差就能找到减数,然后进行验算,符合要求即可。

三、内化新知,整合延伸

1.用数卡①②④⑤⑧⑨摆出两个三位数,并计算它们的差。

(1)摆出两个三位数,计算它们的差。

(2)交换其中两张数卡,计算它们的差。

2.用数卡①②⑤⑧⑨④摆出两个三位数,并计算它们的差。

(1)摆出两个三位数,计算它们的差。

(2)摆出两个三位数,计算它们的最小差。

(3)摆出两个三位数,使它们的差是175。

3.在计算中有没有碰到问题?

?在练习中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计算的能力,并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让学生在口头表达和思维能力两个方面齐头并进。〗

四、体验收获,激烈评价。

整10减法教案篇3

[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和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进行简单的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计算。

理解整数加减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提高运算能力。

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体会分数加减法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和价值。

[重点难点]:

1.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意义。

2.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

3.掌握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4.能运用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5.掌握什么时候一次通分好,什么时候分步通分好.

6.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

[教学建议]:

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应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素材引入同坟墓分数相加减的问题,让学生在自己探索、自主列式、自主计算、自主说理的过程中,归纳总结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不会感到陌生和困难。

[课时安排]: (共 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课时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课时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课时

4、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课时

5、打电话…………………………………………………………… 课时

第一节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9—90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探讨发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迁移能力;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知识间的必然联系,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思维灵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 复习引入

1、 提问:哪位同学说一说什么是分数单位?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1分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2、 教师课件出示一组习题

1)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导入。

师:同学们,过生日时高兴吗?(生:高兴)哎呦,怎么这么高兴,快说给我听听,也让我高兴高兴。

生1:我又长大了1岁。

生2:可以有很多朋友聚在一起,边吃边聊。

生3:我能收到很多礼物。

生4:我可以吃蛋糕。

生5:我可以买一本书。

……

师:同学们这么一说,我也替你们高兴,同时我也希望你们天天这么高兴!

设计意图:用现实情境引入学习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新知。

师:刚才说到过生日吃蛋糕,下面是小红过生日时,妈妈特意为她准备的一个大蛋糕(如图),首先,妈妈把它平均分成8份,小红吃了3块(在图的上边涂鸿的处写上“小红吃了3块),爸爸吃了1块(在右边涂绿色处写上爸爸“吃了1块红),妈妈吃了1块(在右边涂黄色处写上“妈妈吃了1块”)提问:小红、爸爸、妈妈各吃了多少个蛋糕?(如图所示)

生:小红吃了 个,爸爸吃了 个,妈妈也吃了 个。

师: 表示什么?

生: 表示把“1”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1份。

师: 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生: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3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师:根据我给你们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小红和爸爸一共吃了多少蛋糕?

生2:小红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蛋糕?

生3: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蛋糕?

生4:小红一家三口一共吃了多少蛋糕?

生5:小红比爸爸多吃了多少蛋糕?

生6:还剩下多少蛋糕?

生7:一共吃的比剩下的多多少?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非常好!这些问题能不能自己解决呢?

学生异口同声的说:能!

师:那赶快动手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探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学生之间画像学习、互相探讨,从中解决一些困惑,实现“兵教兵,兵强兵”,提高课堂效率。

二、 放手探究,发现规律

学生开始自己解答以上问题,教师巡视。

学生做完后,小组内进行交流。

三、 收集信息,总结规律

师: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

生:没有。

师:你们没有,我可有几个问题要请教你们,我的问题是求小红和爸爸一共吃了多少蛋糕,你是怎样列算式的?

生: +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生:因为是求小红和爸爸一共吃了多少个蛋糕。

生:求小红和爸爸一共吃了多少个蛋糕,也就是把小红吃的和爸爸吃的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师:说得好。这是应用率什么的意义来列的计算?

生:整数加法的意义。

师:谁还记得整数加法的意义?

生: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师:整数加法的意义对于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师:谢谢你们帮我解答了第一个问题。我的第二个问题:从图上我们知道小红和爸爸一共吃了 个蛋糕,假设我告诉你们爸爸吃了 个蛋糕,如何求小红吃了多少个蛋糕?

生: - = (个)

师:为什么用减法来计算?

生:知道了小红和爸爸一共吃了 个蛋糕,也就是知道了小红和爸爸吃的蛋糕的和,又知道了爸爸吃了 个蛋糕,也就是告诉了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应该用减法来计算。

师:分析的真好。这就是根据前面学习过的整数减法的意义,它对于分数减法也同样适用。

师:我的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 + = ?

生: 是3个 , 是1个 ,3个 加上1个 就是4个 , 是1个 ,也就是 。

随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 = =

3个 1个 4个

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我认为小红吃了3块,爸爸吃了1块,一共吃了4块,也就是8块中的4块,所以是 个。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 = = =

师: 也就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

生:二分之一。

师:凡是用分数表示计算结果的,如果不是最简分数的,一定要月份化成最简分数。

师:会计算分数加减法的计算题了吗?

生异口同声的说:会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归纳、补充、完善同坟墓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反方面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另一方面从学生总结规律中发现学生的思维漏洞,便于及时补救,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

师:同学们,你们看上面的分数有什么特点?

生:分母相同。

师:这就叫做同坟墓的分数。今天学习的是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联系刚才做的题,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也可以小组讨论,小组长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师:下面请一个小组的代表说一说你们小组的结论。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或想减。

师:哪个小组还有补充?

生:前面加上一句:“同分母分数相加减”,这样就完整了。

生: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要化成最简分数。

师:这就是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请同学们读一遍,在读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些词最关键?还有什么疑问?

生:老师,为什么分母不变?

师:你的问题提的很好!谁能来解答?

生:分母不变,是因为分数单位没有变。

四、 巩固练习,反馈矫正

师:下面我们就根据刚才学的法则来做几个练习题,好吗?同时比一比,哪些同学做得好,掌握的扎实!

完成教材第90页做一做。

学成做完后小组检查,让出错的学生说明错误原因。

设计意图:做练习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法则,并灵活、熟练地运用法则。

板书设计: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例1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计算结果要约分。

第2节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第1课时(新授课)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下册第94-95页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引导学生利用转化的思想和方法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检验的学习习惯。

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

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自主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重难点

运用转化思想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激趣:同学们,我们的城市现正在创建卫生城市,每个居民都要为建设文明、卫生的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那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2.引入新课: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随便扔垃圾。我们应该怎样处理生活垃圾呢?一般情况我们把垃圾分为四类(课件出示例1的垃圾分布图),其中纸张和废金属可以回收再利用,从而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二、探索新知

1.学习异分母分数加法

(1)采集信息

问:从这个表上,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指名两三名学生回答)

(2)处理信息

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列式?能说说计算过程吗?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口答,教师根据需要在黑板上板书)

(3)探索方法

解决问题:纸张和废金属等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

①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

②观察比较: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分数加法有什么不同?

(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③思考方法:你能想办法把它变成我们学过的知识进行计算吗?

④小组内讨论怎样变成学过的知识

⑤学生展示汇报,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学生的方法可能会有化成小数计算、画图计算、先通分在计算等方法。

(4)教师总结

同学们说的方法都是要先把单位统一,然后再相加。具体请看——(课件动态演示通分的过程。)

(5)自主选择二次探究,方法择优

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计算,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 = + = + =

引导择优:你们都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为什么不用化成小数的方法、画图的方法?能不能找到一个都通用的方法?

提问小结:谁能说说异分母分数加法怎样计算?

2.自主学习异分母分数减法

(1)教师启发引导:我们已经解决了纸张和废金属等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你能计算出危险垃圾多还是食物残渣多?多的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

(2)学生独立解答,同桌交流。

(3)集体订正,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我们首先应该怎么做?再怎么计算?

三、深化应用

1.刚才我们提出的问题只解决了两个,剩下的问题中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问题来解答吗?

学生选择问题,独立解答问题后交流订正。

2.完成书第95页做一做第1、2题。

3.深化应用:练习二十四第2、3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2节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第2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下册第96-97页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增强数感,培养良好计算习惯。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

在巩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基本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一些特殊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培养学生根据数据特点,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过程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乐趣和体验。

教具学具

实物投影

教学重难点

1.根据数据特点,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等能力,发展他们的应用意识与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答:我们在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式题时采用了什么方法?(通分),将异分母分数转化成了同分母分数。(板书)

2.揭示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练习(板书课题)

二、重点练习

1.练习二十四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后,指名生说说怎样计算的,强调计算法则。

2.练习二十四第5 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请学生说一说每道题是怎么想的?

3.练习二十四第6 题。

(1)算一算: - = - = - = - = - = - =

(2)想一想:算式中的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写下来。

(3)试一试:用你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答案。

- = - = - =

(4)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练习二十四第6题

4.练习二十四第7 题。

请学生先根据已有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然后再解答

三、拓展练习

1.练习二十四第9题

让学生先读题,弄懂题意后再动手填写。讲评时,请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2. 练习二十四第10题

(1)学生利用课前完成:调查填好表中相关数据,然后制成条形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答.

(2)课堂展示交流调查制作分析及解答过程。

四、独立练习

练习二十四第4题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我们进一步巩固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我们还探索发现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的一些特殊情况的计算规律,这个规律是:当两个分数的分子为1 ,分母互质时,它们的结果是用这两个分母的和(差)作分子,用两个分母的乘积作分母。以后,我们在计算这样的题目时,就可以直接得出结果了。

第3节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第1课时(新授课)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下册第98-9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使学生知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学习新知的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交流意识及合作的能力。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带同学们一起去云梦森林公园参观。

(课件播放森林公园的美丽景色及云梦森林公园地貌情况对比统计表。)

2.引入新课

云梦森林公园地貌情况对比

地貌类型 占公园面积的几分之几

乔木林

灌木林

草地

问:从表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根据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选择“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这一问题

(1)学生独立,再在组内交流。

(2)小组汇报算法:

(3)思考: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种算法?

(4)总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三个分数是异分母分数,先一次通分比较简便。

2.课件出示下表:

森林和裸露地面降水量转化情况对比表

地貌类型 储存为地下水 地表水 其他

森林

裸露地面

(1)问:从表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看到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感想?你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2)学生独立解答。

(3)展示学生不同的解法:

三、巩固运用,实践创新

1.计算小能手评比

书p99 做一做第1题: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李明用1m长的铁丝做了一个三角形,量得三角形的一边是 m,另一边是 m,第三条边有多长?它是一个什么样的三角形?

3.给 、 、 排排队,谁能用这三个分数编出一道加减混合的计算题?试试看你能编几道题,把它写下来,选择其中的两道算一算。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3节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第2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下册第101-102页练习二十五第1、3、4、6、9、10题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进一步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学习新知的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交流意识及合作的能力。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出示练习二十五说一说各题的运算顺序。

2.揭示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练习)

二、重点练习

1.练习二十五第1题

(1)学生独立计算

(2)展示汇报,说一说计算过中要注意什么。

2.练习二十五第3、4题

(1)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说一说怎样想的。

(2)第4题

3.练习二十五第6题

①让学生在作业本上用分数表示自己每天各项活动时间占一天的几分之几。

②自己提问并解答后与同桌交流。

③学生汇报展示,教师指导点评。

三、应用拓展

1. 练习二十五第9题

把6个同样大小的苹果分给8个孩子,可以怎么分,每个人分得这些苹果的几分之几?

(1)学生独立思考后,说一说怎样想的。

(2)强调:无论把多少个苹果分给8个孩子,求每个人分得这些苹果的几分之几就是“把这些苹果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8份,每人分得其中的一份,就是八分之一”。

2. 练习二十五第10题

(1)学生独立思考在草稿本上演算,书上填写。

(2)同桌交流思考过程。

(3)汇报展示明确思考切入点。

3.练习二十五思考题:有趣的七巧板

学生合作探究,展示汇报明确思考过程。

四、课堂总结

今天练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在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你要注意什么?

第4节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下册第99-100页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使学生经历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这一过程,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的简便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知识类推能力,培养学生自觉地进行简算的意识,提高思维的逻辑性和灵活性。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数加减法的运算顺,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使一些分数加法计算简便。

难点:根据分数的特点灵活地选择计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回忆: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有哪几个?怎样用字母表示?

板书: 加法交换律 a + b = b + a

加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2.下面各等式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5+36=36+25 (17+28)+72=17+(28+72)

6.2+2.3=2.3+6.2 (0.5+1.6)+8.4=0.5+(1.6+8.4)

揭示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适用于整数和小数,是否也适用于分数加法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下面每组算式的左右两边有什么关系?

+ + ( + )+ +( + )

教师指明:整数的加法的运算定律既适用于整数和小数,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2.学习分数的简便运算。

(1)出示:

加法交换律 a + b = b + a 加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问:当上面式中的字母换成分数时,这个定律还适用吗?

(2)出示例2

+ + ( + )+ +( + )

问:仔细观察题目,你能很快写出答案吗?你是怎么算的?

(3)提问:

①两组算式的特点各是什么?(两组算式中,左右两边的加数相同,第一组中加数交换了位置,第二组中改变了加的顺序。)

②这一特点与整数加法的什么运算性质相同?(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4)结论:整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5)计算: + + +

观察:这些分数的分母和分子有什么特点?

思考:怎样可以使计算简便?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 + +

=( + )+( + )

= +1

=1

交流:这道题哪里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哪里应用加法结合律?最后结果要注意什么问题?

总结:应用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可以把分母相同的分数先加起来,或凑成整数再计算,这样会比较简便。

3.教学例3

(1)学生根据步骤图自己学习。

(2)反馈交流,明确思路。

三、巩固反馈

1.完成书p99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具体说一说哪一步如何应用加法运算定律的进行简算的。

2. 完成书p100- p101练习二十五第5、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每道题思考的依据。

3. 应用提高:书p101练习二十五第8题

(1)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

(2)学生汇报展示观察思考过程。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整10减法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加法、减法。

2.能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大胆回答问题。

3.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操作完成后将物品归还原处。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焦距准备:2个塑料篓子做"粮仓"、"粮袋"(上面写有10以内的算式)2、学具准备:双色圆片10个(正面是红色、反面是蓝色),算式卡片若干,飞行棋、汽水盖,塑料碗、扑克牌、红枣等。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游戏:拍手问答游戏。教师提问10以内的分解组成,幼儿回答。教师问到:"小朋友,我问你,10 可以分成几和几?"幼儿回答:"x老师,告诉你,10可以分成1和9 、2和8、3和7……二、游戏活动。

创设游戏情景:游戏连环套。游戏王国的国王知道小朋友门都喜欢做游戏,于是国王派使者送来了许多的游戏。今天我们就一起玩个够。

1.游戏"双色卡"。有那10个双色卡(正面是红色、反面是蓝色)向上抛去,双色卡落地后,数一数红色的有多少片,蓝色的有多少片,红色的和蓝色的合起来有多少片?教师将幼儿说的答案用算式在黑板上列出来。

2.游戏"扣碗"5人一组,每组准备10个汽水瓶盖,一个塑料碗,一名幼儿左手向桌面上撒开瓶盖的同时右手持碗扣住部分瓶盖,大家一起数一数桌上剩下瓶盖,在一起算算碗中扣住了几个瓶盖,可以调整瓶盖的总数来复习10以内的减法。

3.游戏"抓抓抓"将小鞋盒挖个洞,里面放10个红枣,请幼儿将手伸进洞里抓出红枣,数一数抓了几个红枣,算算盒子里还有几个红枣。

4.游戏"小马运粮食"幼儿分成两队扮演小马运粮食,老师发出命令后,两队排头跑向"小河边"拿起一袋粮食,"粮食上贴有10以内加法和减法算式题目,幼儿将答案填在等于号的后面,跑向"粮仓"答案正确的才能将粮食袋放到粮仓,再将每队的第二名幼儿上来运粮食,依次进行,相同时间里哪队云的粮食多为胜利。

三、分组活动。

1.双色圆片游戏,幼儿操作双色圆片完成算式后,把得数填写在方框里。

2.扑克牌游戏,幼儿两人一组,扑克牌1到10,两人各自抽出一张牌,比一比谁的大,用大数减去小的数,或者将两张牌合起来列加法算式。

3.下棋游戏。2到4人为一组玩飞行棋游戏,每人两次掷2次,显示的点数相加就是飞机要走的步数,最后谁先到达中点谁就是胜利。

4.交流小结:

引导幼儿自由表达游戏后的感受,共同收集整理材料

活动反思

我们常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法宝,如何在课堂上真正用上这个工具,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问题。我认为要根据智障儿童自身的特点,激发学生快乐学习就要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在本节课《复习10以内的加法》中我采用了以下的措施:

一、设计数学游戏,使学生乐在其中。

根据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他们最喜欢做游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应该成为低年级的重要形式。所以,这节课我始终以游戏贯穿始终。

上课开始我没有用以前的10的组成口诀来进行复习,而是将口诀填入到孩子们熟悉的歌曲中进行复习,势必比一味地与学生对答效果要好。为了测试学生掌握的情况,可以组织师生互动游戏。我与学生玩“寻找小猫咪”的游戏。我先扮成小猫“喵”几声,然后学生根据我的几声,再接着“喵”与我的凑成10。这样既活泼,趣味性强,又提高了学生辨别正误的能力,真是一举两得好办法。通过一些游戏,学生就会感到学有劲头,学有乐趣,学有所获,由此生发的热爱数学的情感就会自然而然爆发出来。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广开思路。

精彩的问题情境对这些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内容设计能吸引学生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同时获得美的享受。

学生的想象是丰富多彩的,出示一幅图让学生自由说一说,简单的一带而过,这样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再后来的几幅图一出示,a组学生基本上能自己看懂题意。再者,当我向学生展示学习素材后,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使学生深深感受到知识的深奥,并可以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整10减法教案篇5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18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2、让学生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从而概括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重难点: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从而概括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用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口算:80-735-863-426-742-543-632-965-9

竖式计算:52-2179-3765-24

出示56根小棒,让学生口述从56根小棒中拿走8根,讨论为什么得数十位上是4而不是5,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写课题:退位减法

二、新课

师:还记得北京得了多少票吗?巴黎呢?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怎么列式?(56-18=)

你会计算吗?请大家试试

2选择有代表性的算法板书

师:都是56-18,现在有两个得数,到底哪个得数对呢?下面我们就用摆小棒的方法来研究解决

动手操作,形成表象

每位学生拿出一张纸,自己画上数位表

在数位表上摆出56根小棒

提问:从56根中去掉18根该怎么办?

师生同共讨论操作:从整捆小棒中打开一捆和6根小棒,合起来就是16根,从16根中去掉8根剩8根,再从剩下的4捆中去掉1捆还剩3捆,所以56-18得38是正确

师:通过摆小棒,我们知道了56-18=38,如果用竖式怎样计算呢?

看竖式,首先遇到6减8不够减,刚才我们拿小棒时遇到了从6根小棒拿8根不够减,是怎样做的呢?(从6根里拿8根不够拿,我们是从5捆里拿1捆,把它拆开是10根,和个位上的6根合起来再拿的)

在笔算时,当位上的6减8不够减时,也要从十位上拿出1,叫做从十位上退1,这时十位上是几减几?为什么是4减1?引导学生回忆操作过程,从6根里拿8根不够拿,我们是从5捆里拿1捆,把它拆开是10根,和个位上的6根合起来,所以只剩下4捆,十位上是4,可以这样说,从十位退1,十位上的数就少了1,为了不忘记从十位退1,要在竖式中被减数的十位上点一个退位点(用红粉笔)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10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退位的含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口算:

14-932-814-364-814-7

12-342-563-472-982-3

2、计算:

47-2356-4172-32

二、新授

1、板书:50-24

(1)首先列竖式要注意什么问题?(相同的数位对齐)

板书竖式,从哪位算起?个位上0减4不够减。怎么办?(从十位退一)也就是从十位借一,和个位上的0组成10,现在就可以减了,10-4=6,个位上写6

(2)十位上的5被借走了一个1,还剩几?4-2=2个位上写2。

(2)四人小组讨论: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相同的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三、巩固练习

1、出示题目第21页的第六题,分别让学生说出个位够减不用向十位借一,让学生说出计算正确,但书写不对,十位算得的0不用写,让学生说出最好打上退位点,防止忘记,出错。

2、4人小组分工合作,解决第21页的第7题,做完后在小组中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第8题,说明先写上得数,再连线

四、课后作业:第11题,写出竖式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在学生清楚退位减法的法则的基础上,能基本表达出笔算减

法应注意什么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19-20页

教学重难点:学生的口语表达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出示两道题,45-2775-57

2、把两题写在黑板上,边写边让学生说:

列竖式要注意什么问题,从哪位开始减,个位不够怎么办?

二、课堂练说

1、刚才你是怎么计算的?和同桌说一说,看谁说得最清楚,表达最完整?

2、你认为你的同桌说得很好,就你举手推荐他说

3、课本练习三第一题

4、练习三第二题

三、课外作业

第20页第8题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应用题的结构,会根据条件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课本22页第10、13

教学重难点:根据已知条件提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喜欢去商场买东西吗?买东西的学问可大了,今天看谁能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一、1、小明妈妈开了个杂货店,但是一时粗心忘记标价钱了,现在价格都在这里,谁想上来帮助小明做这个买卖游戏?

2、让学生抽一张钱,问:你想买什么东西?生选,再问:如果找回你38元,你知道他值多少钱吗?(学生列竖式)

3、请学生上来表演,然后向大家提出问题。

4、谁能把它编成应用题?

5、谁来列式解决它?

6、做第十题,注意写单位和答

小结:只要条件足够就能报导出问题,然后我们再根据条件和问题来列式解答

二、练习第十三题

指导看图,这图告诉我们什么事?

给我们提了几个条件?

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在黑板上列出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让他们把所需条件说清楚

请你们选择两个问题列式算一算

同桌说一说,把自己的问题配上条件编成一道应用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16、1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不退位的减法。

2、能正确书写两位数减法。

教学重难点:竖式的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师:你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个城市申办吗?

问:北京比其他城市多多少票?(或者:其他城市比北京少多

少票?)

2、让学生一边问一边列式

如: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

二、新课

1、讨论:56-22怎么算?

a、口算

b、列竖式

2、请小组讨论,列竖式计算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我们怎样把竖式写在算术本上?在黑板上示范

3、学生四人小组互相提问,并列竖式解答问题

学生展示

三、练习

课本19页的做一做,每一题。自己独立完成,请学生到黑板上做。

整10减法教案优质5篇相关文章:

九的加减法的教案参考7篇

10的合成教案5篇

幼儿大班数学1到10的教案5篇

中班幼儿10以内的序数教案5篇

序数9和10教案参考5篇

序数9和10教案7篇

认识10以内的序数教案6篇

幼儿大班数学1到10的教案通用8篇

幼儿大班数学1到10的教案推荐7篇

20247月到10月思想汇报5篇

整10减法教案优质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整10减法教案优质5篇】相关推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