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的加减法的教案最新5篇

时间:
Kris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教学评价的方式和标准,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展,有一份详细的教案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思考,下面是爱制作小编为您分享的九的加减法的教案最新5篇,感谢您的参阅。

九的加减法的教案最新5篇

九的加减法的教案篇1

教学内容:

西师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35--36页中例1、例2及练习六的第1题。

教材分析:

有关8、9的加减法,与6、7的加减法相比较,在编排上有较大的区别:首先,从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过渡到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教材提供一幅小棒图,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写出不同的算式,这样安排由学生自己去发现2、6、8三个数之间的关系,不仅让学生写出了四个算式,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亲身经历了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的探索过程,使学生感受到一图四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关于9的加、减法是在8的加减法基础上进行的,让学生通过摆一摆进一步强化一种摆法列出四个算式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8、9的认识。学生在学习6、7的加减法时就会根据一副图列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为本课的一图四式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交流、自主探究,实践操作等活动,在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中,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同桌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教学难点:

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一图四式)。

教学准备:

挂图、小红花、圆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师谈话激趣:孩子们,在前面的数学旅途中老师带着大家去数学王国学习了好多的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要用学到的知识去闯关,有没有信心挑战?

2、闯关练习

(1)第一关: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出示卡片:

6+1 4+2 7-1

6-4 3+2 2+2

4+3 6-3

(2)第二关:填一填。(8、9的组成练习)

3、揭示并板书课题:8、9的加减法

小朋友们可真聪明,学会了这么多本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8、9的加减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小棒图,师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根小棒?小手举起来,一起数一数。(8根)

(2)师提问:如果把8根小棒分成2堆,可以怎么分?(1,7)、(2,6)、(3,5)、(4,4)。

(3)师:选择你喜欢的分法来说一说怎样列算式?(指名汇报,师板书。)

1+7=8 2+6=8 3+5=8

4+4=8 7+1=8 6+2=8

5+3=8 8-4=4 8-1=7

8-6=2 8-3=5 8-7=1

8-2=6 8-5=3

(4)引导学生观察算式,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5)师小结一图4式的方法:一种分法可以列出四个算式,两个加法算式,两个减法算式。列减法算的时候用加起来的得数减去相加的其中一个数,就得到另一个数。

2、教学例2

(1)小黑板出示例2图。师提问:你能通过摆一摆帮老师把这个表补充完整吗?

(2)生摆学具,师引导填表。

(3)同桌讨论:仔细观察表,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跟同桌说一说。(上排的数越来越大,下排的数越来越小,相对的两个数加起来都等于9。)

师:对照这个表,你能用刚才的方法写出有关9的加、减法算式吗?写完后同桌交流算法。

(4)指名汇报,师板书算式

1+8=9 2+7=9 3+6=9

4+5=9 8+1=9 7+2=9

6+3=9 5+4=9 9-1=8

9-2=7 9-3=6 9-5=4

9-8=1 9-7=2 9-6=3

9-4=5

三、巩固练习

1、我当邮递员。

信有:6+2 8+1 9-1 4+5

1+7 7+2 3+6 4+4

师:老师有两个邮箱,一个是8号邮箱,拿信的小邮递员要算出信上的得数,就投进几号邮箱。

抢答:(答对的小朋友奖励一朵小红花)

3+6 93 9-2

2+7 8+0 88 8-3

3+5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我们知道了用以前学过的计算方法同样能计算8、9的加减法。你会算了吗?

九的加减法的教案篇2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0~32页.

二、设计理念:

这节课是复习课,所以我这节课重在为学生渗透复习的方法和整理的方法,重在让学生通过回忆、交流复习知识,巩固知识。

三、教学目标

1、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3、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重难点:

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减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四、学具准备:

0~7的数字卡片,6,7的分解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开火车复习6,7的分解

(二)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数学王国里我们已经学到了许多本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5以内的加减法以及6.7的组成,现在老师想检验一下谁学得牢 ,记得快。

1、口算: 2+5=

1+6= 3+4=

2+4=

4+2=

1+5=

3+3=

5+2=

7-4=

6-5=

7-7=

6-3=

7-6=

7-0=

6-2=

7-6=

2、找朋友 (把得数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

7-2 7-3

4+3 5-0

6-3 1+6

6-2 7-4

3、智慧乐园

4+2=( ) 7+0=( ) ( )+2=7 3+( )=6 7-( )=4 6-( )=0 6-4=( ) 7-5=( ) 0+( )=6 ( )-6=1

(三)巩固练习(看图列式,发现规律)

1、加法算式

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吗?从左往右看你能用算式表示吗?

引导学生列出5+1=6的加法算式。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你能用算式表示吗?

引导学生列出1+5=6的加法算式。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综上所述:5+1=6

1+5=6

同一幅图为什么能列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呢?(观察的方向不同所以写出两个不同的算式)全班同学齐读两个算式。

问: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俩个算式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相同:得数是6。

不同:一个5+1 一个1+5

引导学生说出:两个相加的数相同,得数相同,只是5和1调换了位置。

小结:从以上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一图可以列出两个算式,在加法中相加的两数调换位置得数不变。

2、复习减法。

看幻灯片写出7—1=6,便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看幻灯片写出7—6=1,便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说一说算式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板书: 7—1=6 7—6=1

为什么一幅图能列出两个减法算式?(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顺序不同)全班齐读算式。

小结:从停车场的图中,我们可以知道,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可以列两道减法算式;从总数里去掉左边就得右边,从总数里去掉右边就得左边。

4、练习

写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

(幻灯片10——11)

讲解,展示写出两个减法算式:(幻灯片12——13)。

出示(幻灯片14)

你想一想:你能填出下面的数字呢?

3+( )=( ) 、6-() =( ) 问:这个题怎么即能列加又能列减呢?

巩固提高(幻灯片15—16)

5、动手操作

用自己的小棒摆一摆,并把摆出的用算式写在作业本上。写好后学生汇报,教师作点评(加、减均可出现)

6、从2,3,4,6,7中选3个数列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算式

7、请写出得数是6的加法和减法算式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了看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在写出两个加法算式中的得数相同,只是相加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同时还学了看一幅图写出两个减法算式,都是用总数减去其中的一部分,等于一另一部分。

九的加减法的教案篇3

一 教学内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课

教材第114 一116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5 一13 题。

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巩固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能熟练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认真检验的习惯。

三 重点难点

正确、熟练、灵活地应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四 教具准备

投影。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的计算法则,谁还记得?你能说一说吗?

学生回忆并口答。

提问:为什么做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

强调: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相加减。

(二)教学实施

1 .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5 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并验算。

集体订正时,请学生说一说每道题是根据等式的什么性质来解的?

2 .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6 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发现规律,然后在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找到下面的规律。

( l )这些分数都是分子是1 的分数。(2 )每道算式中的两个分数的分母是互质的。(3 )计算时,只需将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分母相加(减)的结果作分子,就可以速算出得数。

指出:今后遇到这样的题目,可以利用规律口算出结果。

提问: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你能直接说出结果吗?

学生举例,如: + = - =

3 .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7 题。

请学生先根据已有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然后再解答。

4 .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8 题。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两人一组),其中一人出题,另一人回答,然后交换过来。要求自制卡片中的分数不要超出本单元分数的`范围。

5 .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9 题。

让学生先读题,弄懂题意后再动手画。讲评时,请学生说一说思路。

6 .完成教材第115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0 题。

老师先介绍"杨辉三角",再让学生算一算表中每一横行各数的和,概括得出的一串和有什么规律。

出示"杨辉三角"图:

再将表中的'1"都换成" ",看看这个规律还存在吗?换成" "呢?

(学生在教材上填一填,发现规律依然存在。)

7 .完成教材第115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1 题。

学生利用课前调查的数据填表并计算,然后制成条形统计图。

8 .完成教材第116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2 题。

学生先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操作,然后用分数加法算式表示操作的过程。

可以这样操作:先将4 个苹果平均分给8 个孩子,每人得到4÷8= (个);再将剩下的2 个苹果,平均分给8 个孩子,每人得到2 ÷8 = (个),所以,每个孩子可分得 + = (个)。

9 .完成教材第116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3 题。

让学生先观察图的特点,想想按什么顺序思考比较简便,请学生先说出思路,再进行计算。

(四)思维训练

1 .在o 里填上适当的数,使三角形每一条边上的三个数相加的和都等于1 。

2 . = + = + + = + + = + + + + + + +

3 .写出两个不同的最简分数,使它们的和是 。你能写出几组?

(五)课堂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我们进一步巩固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我们还探索发现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的一些特殊情况的计算规律,这个规律是:当两个分数的分子为1 ,分母互质时,它们的结果是用这两个分母的和(差)作分子,用两个分母的乘积作分母。以后,

我们在计算这样的题目时,就可以直接得出结果了。

九的加减法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利用转化的思想和方法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检验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自主探索的精神。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运用转化思想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东营市正在创建文明城市,我们每个公民都要为建设文明、卫生的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那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生1: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

生2:我们要保护环境,不随便扔垃圾。

生3:

师:对,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能随便扔垃圾,但是我们日常生活能产生很多的生活垃圾,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呢?我们可以对垃圾分类处理。一般情况我们把生活垃圾分为四类(课件出示例1的垃圾分布图),其中纸张和废金属可以回收再利用,从而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二、探索新知

(一)学习异分母分数加法

(1)采集信息

师:从这个表上你都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指名23名学生回答。

(2)处理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纸张和食品残渣一共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

师:我们一起列式解答。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师:你能说说计算过程吗?

指名回答。

师: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提出废金属和纸张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

生2:危险垃圾比食物残渣多多少?

生3:食品残渣和危险垃圾一共占几分之几?

(教师根据需要在黑板上板书。)

(3)探索方法

师:现在我们先来解决废金属和纸张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你能自己列出算式吗?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

师:这个加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分数加法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我们学习的分数加法分母都是相同的,今天学习的加法分母不同。

师:这就是今大我们要学习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九的加减法的教案篇5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2页练习十四第5—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估算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重点: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或自制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回顾再现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请学生交流: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切入主题,直接引起学生对上一节课的回忆。)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口算:

2、解方程

x+=—x=

x—=x+=

3、出示练习十四第5题。

(1)学生先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说说自己的想法,可以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和合理猜测。(鼓励学生进行有根据地猜测和推想)

(2)学生每人选做两组题,计算后思考其中隐藏的规律。

(3)请学生先和同桌进行交流,再请几位学生来说说自己的想法,如:每组题中的两个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也是1,把这样的两个分数相加、减,得数的.分母就是原来两个分母的乘积,而分子就是原来两个分母的和或差。(教师及时学生交流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类型的习题练习,巩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

三、自主检测、完善

1、出示练习十四第6题。

(1)理解题目意思后,学生先独立思考进行解答。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思考的。

2、出示练习十四第7题。

(1)先让学生进行估算,看看哪几题的结果接近1/2,再计算。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及时。

3、解决问题。

(1)出示练习十四第8题。

学生认真看图后独立解答,然后进行交流。

(2)出示练习十四第9题。

学生认真看图,收集从图中获取的信息,然后独立思考并解答三个问题。

组织学生交流,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解题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讲评。

4、补充练习

1、食堂运来一批大米,第一周吃了总数的4/15,第二周吃了总数的7/60。这两周一共吃了总数的几分之几?

2、张大伯收了1/2吨西瓜,第一天卖出总数的1/5,还剩总数的几分之几?

3、一个最简分数,分子减去1,约分后是5/6,原分数是多少?

4、一个分数,分子、分母之和是29,如果分母增加13,约分后得1/6,原分数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同桌之间可互相解答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测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分数加减法知识的检验,找出存在的问题,订正错误,并体验学习的成功喜悦。)

四、归纳课外延伸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练习过程中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练习课,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还能运用已学的运算定律、性质等进行简便计算,效果比较好。但在拓展练习中,很多学生受思维定势,打不开思路,经提示和部分学生的引路,知道了很多的思考方法。另外在练习过程中,通过不同类型的习题练习,巩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通过测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分数加减法知识的检验,找出存在的问题,订正错误,并体验学习的成功喜悦。

九的加减法的教案最新5篇相关文章:

端午节的教案最新5篇

数学数字6的教案最新5篇

小班关于蛋的音乐教案最新5篇

幼儿园中班关于风的教案最新5篇

孝的教案最新7篇

桃花的教案最新8篇

拼音o的教案最新6篇

儿歌雨的教案最新6篇

儿歌春的教案最新8篇

平衡桥的教案最新8篇

九的加减法的教案最新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九的加减法的教案最新5篇】相关推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60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