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课教案6篇

时间:
betray
分享
下载本文

不管我们写的是什么样的教案,都要先明确好自己的教学目标,学会写教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起着很大作用,爱制作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班数学课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班数学课教案6篇

小班数学课教案篇1

有益的学习经验:

1、多种感官感知1、2。

2、能从许多物体中取出数量为1、2的物体。

准备:

1、积木及各种文具,纸盒子1个,有一面留一个洞,能伸进一只手。

2、每个幼儿1、2点卡各一张。

活动与指导:

1、教师将一块积木放在桌子上,问幼儿:桌子上有几块积木?然后手里拿一支铅笔,问幼儿:我手里的东西和桌子上的积木一样多吗?都是多少?教师手里拿两块积木,问幼儿:老师手里有几块积木?

2、分别出示画有1个、2个实物的贴绒图片,让幼儿说出其数量,教师将其放在贴绒板上,让幼儿分别在实物上方贴上相应的点卡。

3、幼儿根据点卡上的圆点数,分别从一堆物体中拿出相应数量的实物。

4、教师敲击琴键1次、2次,幼儿根据发出的声音次数,举起相应数量的圆点卡片。

5、游戏:摸一摸,这是多少?事先把长短不一、大小不一的文具和积木放在盒子里,让幼儿不用眼睛看,从里面摸出1、2件东西,摸好后未拿出来时要说出:所拿物体的名称、数量和特征。如:我拿的是一块大(小)积木或一支长(短)的铅笔。

小班数学课教案篇2

和图形宝宝做游戏

设计思路:

小班的孩子以有了粗浅的几何概念,因此,我设计了“和图形宝宝做游戏”的活动,让孩子在游戏探索中对图形产生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动手,初步感知不同图形的不同特征。

活动要求:

1、 通过活动让幼儿更好的掌握图形

2、 培养幼儿观察的能力

活动重点:

激发幼儿对图形的兴趣。

活动材料:

1、 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图形(各一个)

2、 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图形“饼干”(各几个)

3、 没有轮子的汽车一辆

4、 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图形图片许多供幼儿串图形项链、线和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

一、图形,给图形宝宝喂饼干

1、 图形宝宝肚子饿了,我们给它喂“饼干”吃。

(1) 观察“饼干”的形状,有三角形、正方形、圆形

(2) 幼儿手持图形,找出与自己图形相应的“饼干”

(3) 检查是不是图形宝宝都喜欢吃的“饼干”

二、图形宝宝做轮子

1、出示“小轿车”,“小轿车”开不动怎么了?

2、图形宝宝们都要做汽车的轮子,我们到该请谁呢?

三、串项链图形

1、 图形宝宝变魔术,变成一根项链,找一找项链上哪一个是圆形,哪一个是正方形,哪一个是三角形?

2、 幼儿串项链

3、 幼儿相互说一说,比一比,我的项链上有哪些图形宝宝?

小班数学课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列三个物体。

2、用语言讲述操作结果。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操作材料人手一份(课前打印)。

配套课件:小班数学课件《大小排序》ppt课件

下载地址:

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1,激发兴趣。

1、师:今天,有一群小动物想要邀请我们小二班的小朋友去动物之家做客,你们高兴吗?让我们一起看看都有谁吧。(出示图片:狮子、小猴、小猫、小狗、小鹿、小羊、小兔)

2、师:嘘!要到动物之家做客,动物们提出了闯关的要求!我们一起来加油努力吧!

二、出示ppt课件教学

小班数学教案《大小排序》含ppt课件

(二)出示ppt,让幼儿在不相同的图片中找出谁最大、谁最小,并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地表达出来。

第三关(出示ppt4)

师:穿过树林,我们来到动物之家了。看,谁来迎接我们呢?(小狗、小猫、小猴)

师:它们让我们小朋友看看它们谁大谁小?谁来说一说?

(三)出示ppt,让幼儿按照从小到大、大到小的规律排队。

1、第四关(出示ppt5)

师:现在开始闯第四关了,看,小熊一家也来凑热闹了,它们也要我们小朋友看看它们一家谁大谁小?谁来说一说?

师:请小朋友帮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应该怎么排呢?(小熊、熊妈妈、熊爸爸)

师:我们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的。(出示ppt6验证答案)

2、第五关(出示ppt7)

师:我们要进入第五关了,谁能帮它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队?应该怎么排?(小鹿、小羊、小兔)

师:我们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队的。(出示ppt8验证答案)

(四)出示ppt9

师:我们闯关成功了!我们一起来鼓鼓掌吧!但是,狮子还给我们布置了终极任务,完成终极任务才能得到终极大奖!就是卡通贴画纸,你们想要吗?

三、幼儿操作活动:小动物来排排队。巩固三个物体的大小排序。

师:我这有三张小动物的图片,还有三个圆圈图案,请小朋友帮图片上的小动物们排排队,把他们粘贴到圆圈上,你可以按照从大到小也可以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排好后说说为什么这样排?

教学反思:

一环又一环的情境创设抓住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幼儿在兴趣中学会了能按从大到小排序或从小到大排序,真正做到在玩中学。

本节课幼儿操作的材料很多,能力差的幼儿有的操作没能完成,这需要教师课下帮助幼儿完成,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小班数学课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正确感知4以内的数量。

2、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植物花(樱桃花,油菜花,桃花,梨花,小凳子)挂图;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小朋友,春天到了,桃花开了,油菜花开了,樱桃花也开了!瞧,小蜜蜂嗡嗡嗡地飞来采花粉了,你们也想当小蜜蜂采花粉吗?”

二、游戏;学做蜜蜂采花粉。

1、出示蜜蜂图片,让小朋友学做小蜜蜂。要求;两只小蜜蜂就是两个朋友手拉手,三只、四只分别是三个、四个手拉手,练习1至4数与量的关系。口令;一只小蜜蜂呀!飞到花丛中,左飞飞,右飞飞。两只小蜜蜂呀!飞到花丛中,左飞飞,右飞飞三只小蜜蜂呀!飞到花丛中,左飞飞,右飞飞,四只小蜜蜂呀!飞到花丛中,左飞飞,右飞飞。

2、师:“小蜜蜂采了许多花蜜,要飞回家中酿花蜜了,我们来帮帮他们找找自己的家吧?”

3、讲述游戏规则;操场上分别摆放的有一只、两只、三只、四只小凳。一只、两只、三只、四只小蜜蜂要分别找到相对应的凳子上坐下,不能找错,否则就找不到家了。

4、放音乐,幼儿找相对应的小凳子。

5、音乐停,检查小朋友找家的情况,从而巩固数物对应的知识。并对小朋友给予肯定与鼓励。

三、活动小结。

引导幼儿知道小蜜蜂又爱劳动又聪明,他们不仅采了很多花粉,还能准确地找回自己的家,我们要向小蜜蜂学习。

教学反思

将数学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去,选择他们熟悉的情境进行游戏,他们很感兴趣。此次的教学活动进行的很顺利,也很完美。

小百科:数量,指事物的多少。是对现实生活中事物量的抽象表达方式。

小班数学课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图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2.让幼儿能正确的分辨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活动准备

1.ppt课件:送图形宝宝回家

2.图形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小朋友们喜不喜欢交新朋友啊?

今天老师请来了三个图形宝宝,小朋友们欢迎不欢迎它们啊?

那我们就一起来听听图形宝宝的自我介绍吧。

二、出示图形并学着图形宝宝的口吻来自我介绍。

1.出示正方形宝宝

小朋友们好,我是图形宝宝,我的名字叫正方形。我想你们成为好朋友。

2.出示三角形宝宝

小朋友你们好,我也是图形宝宝,我的名字叫三角形,我也想和你们成为好朋友。

3.出示圆形

小朋友们好,我也是图形宝宝,我的名字叫圆形。我想和你们成为好朋友,你们能接受我吗?

教师:小朋友们听图形宝宝的自我介绍了,现在都知道它们的名字了。

那我们看看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东西分别像这些图形宝宝啊?

4.引导幼儿说说图形像什么?

启发幼儿如说正方形像手帕时要是幼儿想不起,就可以提示说我们在吃东西时,

把小嘴弄脏了幼儿园里的老师是用什么给小朋友们把小嘴擦干净的呀?等之类的话来引导幼儿

三、送图形宝宝回家

1.课件:送图形宝宝回家

你能将图形宝宝送回到它们自己家里吗?它们叫什么名字?是什么颜色的?

2.游戏:送图形宝宝回家

(1)在地板上分别画出大的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游戏规则:当老师拿出正方形全体小朋友就要站到正方形里去。

当老师出示哪个图形小朋友们就站到相应的图形里去。

(2)把图形卡片发到幼儿手里

(一人一张,一部分幼儿发三角形,一部分幼儿发正方形,一部分幼儿发圆形)

游戏规则:当教师是说请小朋友们把图形宝宝送回家时,幼儿们就要站到与自己手中相同的图形中去,这样再让幼儿互换手中的卡片重复游戏。

小班数学课教案篇6

设计思路

对幼儿来说分类运算包含两个层次。一个是求同,即把有共同属性的物体挑出来,如在一堆积木中桃出所有红色积木。第二个层次是分类一,分类是将一组物体分成各有共同属性的几组,如将一堆积木按颜色分为红、黄、绿三组。求同是分类的基础,因为求同时标准是现成的,而分类时要幼儿自己产生标准。两种活动对幼儿概括能力的要求不同,所以设计时应先让幼儿进行求同活动,提高他们掌握标准的能力,为产生标准作准备。分类后说明分类标准是中班幼儿进行分类活动的难点、幼儿还没有达到能用语言描述某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的水平,或者是他们还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出分类时头脑中显现的标准,因此设计时可以先让幼儿分类后选择标记卡来表示分类标准,然后逐步过渡到用语言描述。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分类,并能说明分类标准。

2、发展初步的概括能力。

活动重难点

分类后说明分类标准。

活动准备

1、各种结构玩具一,如雪花片、大小串连……。

2、分类盒、标记卡。

活动过程

1、通过操作探索让幼儿积累有关物体共同特征的感性经验。说明操作探索阶段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求同、分类材料,每一层次要提供多种材料,便于幼儿通过反复操作达到对各种材料共同特征的抽象。例如:分类的材料,其“不同层次”,可体现在有实物分类,有图形分类,也有数量分类。也可以有按物体的一种特征分类(大小),有按物件的两种特征分类(大小、颜色),还有按物体的三种特征分类(大小、颜色、形状)。"来;自、屈;老师;教、案;

2、通过分组讨论提高幼儿抽象分类标准的能力。说明分组讨论可按两种水平设计,能力中下的幼儿着重说出标准的讨论。能力中上者重点故在转换标准的讨论。

3、巩固操作时要提供新材料,提高幼儿操作的兴趣。

活动反思

经过这次活动后我发现孩子在玩完玩具是都会主动把不同的玩具放在不同的盆子中。有时放错了,旁边的孩子也会提醒。希望孩子在家时也能多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小班数学课教案6篇相关文章:

幼儿园蒙氏数学课教案6篇

教案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通用6篇

幼儿小班数学教学总结8篇

小学数学认识图形教案6篇

大班数学自然测量教案6篇

大班数学认识左右教案6篇

数学讲评课教案6篇

数学认识9的教案通用6篇

一年级下科学课教案6篇

数学认识梯形教案反思6篇

小班数学课教案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小班数学课教案6篇】相关推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25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