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有条理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实用的教案可以为我们提供有效的教学评估和反思的依据,下面是爱制作小编为您分享的湘教版四年级上音乐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湘教版四年级上音乐教案篇1
教学内容:
1、读谱唱歌《大雨和小雨》。
2、听赏管弦乐曲《电闪雷鸣波尔卡》。
教学目标:
1、能用和谐、愉快的声音学会演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2、能积极参与音乐听赏活动。
3、能和同学合作,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大雨和小雨》,并从中享受到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演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2、难点: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大雨和小雨》。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学生随音乐《电闪雷鸣波尔卡》律动进入教室。
二、听赏乐曲《电闪雷鸣波尔卡》
三、学生聆听老师播放音乐《大雨和小雨》。
(1)出示《大雨和小雨》的歌谱。
(2)教谱视唱《大雨和小雨》。
(3)听一听,唱一唱。随音乐哼唱歌曲。
四、师生分角色对唱歌词。
五、学生分组演唱第一声部和第二声部。
六、师生互换声部演唱歌曲。
七、全班合唱歌曲。
结束部分:全班听《大雨和小雨》全曲走出教室。
湘教版四年级上音乐教案篇2
教学内容:演唱歌曲《月亮姐姐快下来》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小组视唱、视奏歌谱的竞赛作为导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视唱、视奏能力。
二、新课教学。
1、从聆听歌曲范唱,辨别歌曲的演唱形式导入。
2、歌谱学习:
(1)采用分组自学、个别自学或集体视唱的方法,学习齐唱部分的歌谱。先练习不带连音线、没有切分音的谱子,然后再练习带切分音的歌谱。
(2)找出歌曲中出现的切分音,并说说切分音在歌曲中起到什么作用。
(3)用竖笛或口风琴吹奏齐唱部分歌谱。可采用小组接龙或师生接龙的形式进行,这一环节既能把器乐学习与歌唱学习有机结合,又为下面的轮唱练习打基础、作铺垫。
(4)集体视唱或吹奏齐唱部分两遍,第二遍演唱(演奏)时,教师间隔一小节加入进来,与学生形成轮唱(轮奏)的效果。
(5)练习后请学生说出歌曲的演唱形式,此时还可以与学生重温以前学过的轮唱歌曲,如:《两只老虎》《美丽的黄昏》《嘹亮歌声》等。
3、歌词学唱:
(1)按节奏、轻声高位臵朗读歌词。可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帮助学生在朗读歌词时,寻找头声发声方法。高位臵的朗读,有利于歌唱的优美、和谐。
(2)学唱歌词。歌曲的意境优美,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歌词意境,要求声音唱得连贯、抒情,要把与月亮姐姐的对话唱得深情,把邀请月亮姐姐快下来的迫切心情表达出来,并注意节奏的准确。
4、轮唱练习:
(1)把学生分成两组,借助竖笛或口风琴的伴奏进行轮唱。要求学生关注两个声部的声音和谐、均衡。
(2)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每一小句的第一拍加上重音演唱,突出三拍子的韵律,在随后的一小节处理为渐弱,使两个声部此起彼伏,好似与月亮姐姐的对话。
5、乐器伴奏。分组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比一比哪个小组表演得更好。活动中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又注意引导学生恰当地表现歌曲意境。
三、全课总结。
抽生谈收获,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
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
打击乐器、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寓教于乐
师启发学生的思维,请学生谈谈对歌曲的理解
学生带着自己对歌曲的理解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师进行适当的点评,进一步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曲的演唱情绪
综合表演,打击乐伴奏
(出示打击乐器:碰铃、双响筒、铃鼓等,请学生自由选择适合歌曲的打击乐
根据歌曲的节奏特点,学生自创节奏
器乐合奏与歌曲演唱相结合
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想并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理想和愿望
三、创造表现
结合自己的理想和愿望,采用各种不同的形式来表现(自由组合)拓展学生的思维选派一名主持人,将所需表演的节目进行整理和串连学生进行节目编排,师参与其学生共同编排由主持人宣布表演开始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师生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师进行简单的点评。
四、完美结课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歌曲演唱的基础上,进行的二度创作。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多种不同的形式来表现歌曲。打破了以往的传统教学,进行了一个大胆创新。通过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主要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喜爱音乐的情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感受维也纳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的音乐情趣。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有关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资料。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一首好听的古典音乐,大家想不想一听为快?(播放《蓝色多瑙河》)
介绍音乐:这首音乐叫《蓝色多瑙河》,是由奥地利音乐家约翰施特劳斯所创作的一首华尔兹圆舞曲,旋律优美动听。波光粼粼的多瑙河就流淌在奥地利首都,被称为音乐之都的维也纳。(板书:音乐之都维也纳)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初读感知
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走进维也纳,通过文字来感受这音乐之都的魅力。
1、请大家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课件出示生词欧洲生涯装饰金碧辉煌草坪优雅博物馆街头巷尾掺和镂花梁柱阿尔卑斯山北麓华尔兹圆舞曲(指名读,齐读。)
2、思考为什么称维也纳为“音乐之都”?在文中找出几句重点语句来进行简单地概括(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音乐摇篮音乐装饰音乐生活音乐圣殿)过渡:你们真是学习的有心人,从课本上获取这么多资料。维也纳为什么会被称为音乐之都呢?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吧!
三、拓展交流,感受魅力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并要求找出这段的中心句
1、中心句:“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摇篮”本来指什么?文中的音乐的摇篮指的是什么呢?(发源地)你从“摇篮”这个词语,看出维也纳和欧洲古典音乐有什么样的关系?(欧洲古典音乐诞生在维也纳这个地方,在这个地方得到了发展、进步。)小结:许多音乐家在维也纳生活,在维也纳创作出了许多震撼人心的音乐作品。是维也纳这座美丽的城市孕育了他们的音乐生涯,造就了欧洲的古典音乐。过渡:维也纳给了那些音乐家以丰富的灵感,让他们创作出无数流芳百世的作品。同时,维也纳又以这些伟大的音乐家为自己的骄傲。
2、看,老师这里搜集了一些资料呢!出示“贝多芬、海顿、莫扎特、施特劳斯、舒伯特”相关资料。学生观看并作简单介绍。看完后,有什么想说的呢?(维也纳真不愧是音乐的摇篮,真不愧是音乐之都啊!)
3、在音乐中齐读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1、这一段的中心句是什么?(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有疑问吗?是呀,装饰一般用物质材料,可是维也纳这座城市的装饰材料却是音乐。音乐果真可以用来装饰城市吗?还是这里的“音乐”有所特指?(学生从文中找出答案)
2、师小结:通过学习,我们欣赏到了维也纳这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的独特风光。
3、生齐读第三小节
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范读。
2、学生齐读中心句(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师:从“离不开”这三个字,你体会到了什么?维也纳人热爱音乐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板书:如痴如醉)
3、小结:音乐已离不开维也纳,维也纳人更是一天也离不开音乐。音乐回荡在维也纳每一个角落,音乐回荡在维也纳人的心中。生齐读第四自然段。要求在不同的场景中读出不同的感受。过渡:维也纳到处回荡着优美的旋律。在大街上、在家里,我们都能欣赏音乐,但是最适合欣赏的地方则是歌剧院和音乐厅了。
学生自学5、6、7段,然后交流学习收获
1、国家歌剧院世界歌剧中心、美观大方、规模宏大、色彩和谐、艺术品
2、金色大厅流光溢彩、金碧辉煌
3、播放课件,欣赏国家歌剧院和金色大厅小结:维也纳是一个音乐圣地,每一位音乐家都向往那里,每一位音乐家都以在那里举办音乐会为自己的目标;每一位爱好音乐的人都以到那里欣赏而感到自豪。让我们带着荣幸,带着向往之情齐读这一段。(学生齐读最后一段)
4、听赏歌曲《好日子》。
四、回归整体,反馈成果。
今天,我们做了一次音乐的文化之旅,从四个方面感受到了维也纳这音乐之都所展现出的无穷魅力。同学们能把你的感受用一句话写下来吗?
(动手操作,发表学习感受。)小结:同学们,你们发表的是学习的感受,也是美好的愿望。这节课大家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学习热情,最后让我们在莫扎特的《小步舞曲》的优美旋律中结束这堂课。下课。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8篇《人音版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湘教版四年级上音乐教案篇3
教学目标:启发学生运用学过的音乐知识(如;旋律、速度、力度、音色等)来感受乐曲的形象和意
境。
教学重难点:通过欣赏大提琴独奏曲——《天鹅》,启发学生展开丰富地想象。鼓励学生创造自己的形体语言结合音乐去表现天鹅。
教学准备:
钢琴、电视机、vcd机、录音机、磁带、卡片(4张)
教学重难点:
创造形体语言去表现对音乐的感受,表现音乐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师生共同律动《问好歌》[播放磁带]
一周1次的“快乐音乐40分”又和大家见面了。现在请带上你的耳朵和我出发!
二、聆听小提琴独奏曲《小蜜蜂》[播放cd]
今天我们仍旧去“动物乐园”游玩。上节课我们欣赏了一种小昆虫,请先不要说出它的名字,还是让音乐来告诉大家吧!
欣赏完后提问:1、这首乐曲的名字?它表现了什么?
2、它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三、新课教学
(一)离开了可爱的“蜜蜂宫”,现在让我们去问候一下天鹅公主怎么样?在拜访她之前,请大家先说说你印象中的天鹅是什么样子的?她有什么特点?(语言、形体)
(二)初听《天鹅》[播放vcd]
刚才你们用自己的语言、形体表现了一下天鹅,接下来还是让我们来听听音乐是怎样表现了吧!
(三)说说初听的感受
请大家说说对《天鹅》这首乐曲的感受?
(四)说说大提琴音色的特点,简单介绍曲作者。
在电视机画面上左边是一只高洁优雅的天鹅,右边则是这首乐曲的主奏乐器——大提琴。它是西洋乐器中弓弦乐器家族中一员、小提琴的哥哥。请说说大提琴与演奏《小蜜蜂》的小提琴相比较,音色上有什么特点?
中间这位年轻的绅士就是这首《天鹅》的作者——法国的作曲家圣桑。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其中管弦乐《动物狂欢节》最为出名。他分别用12中不同的音乐片段表现了12种不同的动物,这其中又以这首《天鹅》流传最广。
(五)复听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天鹅》是由大提琴演奏的。那么你还记得除了大提琴还有什么乐器的声音吗?如果说大提琴表现了天鹅,那么钢琴又表现了什么呢?请让我们再仔细地听一遍,除了要仔细聆听大提琴演奏的音乐,还要注意钢琴的伴奏。
(六)对音乐要素进行讨论、回答、分析。
旋律线、力度、速度、情绪
四、观看芭蕾舞《天鹅之死》[播放vcd]
这首音乐也深深打动了一位俄罗斯的芭蕾舞演员,她为这首音乐创编了一出芭蕾舞《天鹅之死》,请大家看看她是怎样用舞蹈来表现天鹅的?
五、学生结合《天鹅》音乐创编舞蹈造型。[播放vcd]
1、请大家说说自己喜爱的几个表现天鹅的舞蹈造型。
2、结合自己的想象,配合音乐分组摆造型。
六、欣赏芭蕾舞《四小天鹅》。[播放vcd]
观看舞蹈,说说与《天鹅》乐曲中各音乐要素的区别,简单说说这首乐曲的表现。
湘教版四年级上音乐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学唱北京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从中感受歌曲简洁、纯净、质朴的美。并了解歌曲所表达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和谐主题。
2、能大胆地说出自己听赏《我和你》后的感受。并能自信地用各种方式参与歌曲的表现。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对比聆听,初步感受。
1、师:同学们喜欢听歌吧!首先,请同学们先欣赏几个音乐片段。
cai播放1988年第24届汉城奥运会的主题曲《手拉手》。
2、师:你们听过这首歌吗?
师:这是1988年第24届汉城奥运会的主题曲《手拉手》。接下来,老师还想为你们推荐一首奥运主题曲。
cai播放北京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
4、师:这首歌大家都很熟悉,这首歌是??
生:北京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
5、师:刚才我们一口气听了两首奥运主题曲,谈谈你对这两首歌曲的感受。(教师从速度、情绪、风格等方面提示)
生:??
6、过度语:同是奥运主题歌,为什么《我和你》在速度、情绪、风
格上和前一首奥运主题歌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
走进北京奥运主题曲《我和你》,让我们共同来探究它与众不同的美。
(板书课题)
二、深入探究《我和你》的美。
(一)感知旋律美
1、师:先让我们听听它的旋律吧。
cai出示歌谱,师弹奏旋律。
2、师:听了老师的弹奏,你觉得《我和你》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生:
3、师:请同学们仔细看一下歌谱(cai),在这首歌中反复出现了哪几个音?
生:1、2、3、5、6
师:它们是中国民族调式中5个基本音符,一般说没有4和7,突出了中国音乐的民族性。
4、师:我们一起来唱一下这首歌的旋律。(生唱) 3 5 1 — ︱ 2 3 5 .—︱ 1 2 3 5 ︱ 2 — — 0 ︱
3 5 1 — ︱ 2 3 6 .— ︱ 2 5 .2 3 ︱ 1 — — 0 ︱
6 — 5 — ︱ 6 — 1 — ︱ 3 6 .3 5 ︱ 2 — — 0 ︱
3 5 1 — ︱ 2 3 6 .— ︱ 2 5 .2 3 ︱ 1 — — 0 ‖
(师板书引导:如果我们用旋律线来表示,你觉得是这样的?[波浪
线]还是这样的?[棱角分明的线条])
图示:
~~~~~~~~~~~~~~~~~~~~~~~~ ~~~~~~~~~~~~~~~~~~~~~~~~
∩∩ ~~~~~~~~~~~~~~~~~~~
~~~~~~~~~~~~~~~~~~~~~~~~
5、师小结:平稳的两句旋律后,音乐一下子舒展了,歌曲达到了高潮,之后又进入平静。
6、师:这么优美、舒缓的旋律,我们来有感情地唱一唱。边唱边用手来画图谱。请个别学生上来板书图谱。师弹琴,生唱旋律。
过渡语:一首经典的歌曲,有动听的旋律也一定会有优美的歌词。
(二)感知歌词的美
cai出示歌词。
1、请个别学生上来朗读。
2、师:我们一起来品读。轻声地,像品诗一样。(生齐读)
3、师:起初,这首歌叫《永远一家人》,后来改名为《我与你》。但是一些专家认为“与”给人感觉不那么亲切,“和”亲切一些,最后改名为《我和你》。其实,歌中追求的就是一种和谐,让我们把歌词带入旋律里,一起去感受。cai出示歌谱。
3、完整地唱歌词。
4、师:在这首歌里你最喜欢哪一句歌词,请你唱出来。(师纠错)
5、再次完整地唱歌词。
6、师过渡语:《我和你》旋律优美,歌词温馨,感动了很多艺术家,大家都想演唱。
(三)感知艺术家的精彩演绎,引导学生进一步演唱体验。
1、师:你们知道《我和你》是谁演唱的吗?
生:刘欢和莎拉布莱曼。 2、师:让我们把思绪退回到2008年8月8日晚的北京鸟巢体育馆。当刘欢和莎拉布莱曼出现在鸟巢中央那个蔚蓝的“地球”上演唱时,焰火展现出世界各地共2008个孩子们的笑脸,体现同一个地球上的人们和谐相处,传递了中国亲切、温暖的信息,空灵娴静的《我和你》掀起了北京奥运会的高潮。同学们,让我们来重温这个时刻。(播放现场版视频)
3、师:听了刚才的演唱,你觉得如何才能把这首歌曲演唱得动听、亲切? a、请选择(同桌讨论)
① 中速、坚定有力 ② 稍快、活泼地 ③ 稍慢、优美、亲切地④ 中速、热烈地⑤ 稍快、高亢激昂
b、老师:对了③符合歌曲的风格,让我们再按要求演唱歌曲,长音保持住气息,体现:轻、慢、淡、静的意境。
4、演唱。向学生提出更高的演唱要求。
5、看手语视频,自己跟着视频再打一次手语。
三、参与表现。体验奥运主题曲《我和你》表现的和谐、博大的文化内涵。
1、师:同学们做得很好。我们也来配合唱一唱,请男同学唱第一行蓝色的字,女同学唱第二行红色的字,第三四行由男女同学齐唱。如果能边唱边打手语就更好了。
2、表演。
3、师总结:谢谢你们精彩的表演。今天,《我和你》受到了大家的喜爱,我相信多年后,人们也仍然会喜欢它。因为它触动了我们心灵深处的温馨、友善,我们从中感受到了地球村的和谐之美。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呼唤“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湘教版四年级上音乐教案篇5
教学内容:欣赏《百鸟朝凤》
教学目标:
1、聆听《百鸟朝凤》这首唢呐独奏曲,体验音乐作品的音乐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想象力。
2、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了解唢呐的构造、音色特点及其表现力。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录音机、唢呐、钢琴。
教学过程:
一、聆听《百鸟朝凤》音乐
导言引导学生思考。
(1)乐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
(2)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3)在什么地方看过?在什么地方听过?
(4)唢呐演示。
1、用心聆听、体验。
2、表达听后的感受。
(1)情绪欢快热烈、生动而有趣。
(2)唢呐的特点:音亮大、音色明亮而粗旷。
(3)民间节庆、婚丧喜事和戏曲场面。
让音乐调动学生的感受力,挖掘学生生活中的素材。
二、揭示课题。哼唱主题音乐。
引导学生思考:
(1)鸟类的大王?
(2)“朝”意指什么?
(3)“百”是什么意思?
(4)还可以起其他名字吗?
1、动物中的大王是狮子,鸟中的大王是凤凰。
2、“朝”指朝拜之意
3、“百”是虚指,表示多的意思。
4、千鸟朝凤、万鸟朝凤、众鸟朝凤等等。
5、哼唱主题音乐。
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学生对主题音乐的感受。
三、分段聆听乐曲
1、引导学生思考:我仿佛听到……,我仿佛看到……。
2、鼓励学生用文字或者画画来表达对乐曲的理解。
(1)引子:用语言叙述。
(2)主题。
(3)模拟各种鸟的叫声。
(4)小组活动。
(5)小组汇报。
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进行二次创作。
四、小组活动、总结
1、你知道多少鸟的名字?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怎样保护?
(1)学生讨论(看谁知道鸟的名字最多?)
(2)小组叙述鸟的名字和怎样保护鸟类?激发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和对环境的保护。让学生和鸟交朋友。
板书设计:鸟类的大王?“朝”意指什么?“百”是什么意思?
随笔:初步了解了民族乐器唢呐,熟悉了它的音色。对优秀的民间乐器作品产生兴趣,对民间艺人产生敬重之情。
湘教版四年级上音乐教案篇6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蓝天向我们召唤》。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蓝天向我们召唤》。
2、通过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的事例,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学会歌词。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热情。
教学过程:
唱歌曲《蓝天向我们召唤》。
从神舟五号、六号、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引出歌曲的主题——《蓝天向我们召唤》。
(1)让学生学生朗读书中材料,并展开讨论有关神舟五号、六号、七号载人航天飞船的信息。
让学生回家有机会观看“神五”“神六”或“神七”的录像。
教师讲解:
(2)由于编写教科书时“神五”“神六”或“神七”尚未上天。“神五”是单人、单天飞行,“神六”是双人、多天(5天)、行,而“神七”成功实现了太空行走,这说明我国已经成功掌握了载人航天飞船的核心技术。
(3)学生朗读《蓝天向我们召唤》的歌词。
学生讨论对歌词的理解和感受,说一说“向航天英雄们学习什么”。
(4)欣赏歌曲的范唱录音。
(5)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6)随录音学唱歌曲歌词。
注意:四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和顿音的使用。
(7)学唱合唱部分的第一部分及歌词,这部分旋律节奏比较多样,其中但也增加了学唱的难度,可多随录音学唱,最后随琴声学唱。
(8)初步唱会后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旋律,是学唱更加理性。
教学内容
1、曲《火车咔咔咔》并用竖笛演奏第1~17小节旋律,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人教版3)。
2、节奏为《火车咔咔咔》伴奏。
教学目标
1、《火车咔咔咔》的欢快情绪。
2、笛演奏1~17小节旋律。
3、马林巴,并熟悉它的音色。
教学过程
(一)欣赏乐曲《火车咔咔咔》
听乐曲《火车咔咔咔》
介绍马林巴:一种敲击乐器,属于木琴的一种。木琴是由音条构成的,不同长度的硬木音条,按由长渐短的顺序并行排列在架子上。音条越长,音越低,相反。音条越短,音越高。
再次听乐曲《火车咔咔咔》
(二)用节奏乐器为第1~17小节旋律伴奏
(三)表现音乐
分小组排练
(1)用"啦"演唱、乐器演奏或用节奏乐器伴奏。
(2)乐器演奏、用节奏乐器伴奏、创编舞蹈或律动动作。
(3)制作阿根廷的民族服装、帽子等。
(4)为旋律填词演唱。
分小组汇报表演,并评价。
教学评价
1、感受音乐的欢快情绪。
2、用课堂乐器演奏1~17小节旋律。
3、积极地参与小组的表演。
湘教版四年级上音乐教案篇7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第四十五交响曲,感受音乐的美妙之处。
教学重难点:了解欧洲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简介:
升f小调第四十五交响曲《告别》,1766年,奥地利作曲家海顿任职的艾斯特哈齐府乐团的主人尼古拉斯公爵在一个可以俯瞰诺吉托拉湖全景的风光明媚的地区,修建了一座豪华、壮丽的宫殿,主人特别将它命名为“艾斯特哈齐堡”。宫内规定,管弦乐团的团员和杂役们都不许携带家属进入。
三、乐曲概述
该曲写于1772年,该年正值禁令执行特别严格的时期,多数的团员们全年几乎大部分时间都得住在宫殿里,见不到家人。海顿在乐团里一直是最有威望的团长,所以团员们都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希望他能想办法改善目前这种不便的生活。海顿终于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他构思了一部交响曲,在乐曲的最后,请参加演奏的乐团团员在演奏完毕以后,一个个收拾乐器,吹熄谱架上的蜡烛退场,只留下极少数的人,孤单地继续演奏,借此表现出乐团团员们的心情。就这样,海顿写成了《告别交响曲》,调号也选择了代表孤寂的升f小调。据说,当本曲首次在公爵面前演奏时,尼古拉斯终于领悟了其中的寓意。翌日,他马上传令让全体人员放假回家。
四、乐曲赏析
教师播放乐曲,引导学生欣赏:
全曲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甚快板,升f小调,3/4拍子,奏鸣曲式。以突然出现的全乐队合奏,以及分解和弦急速下降的第一主题开始。乐句单纯,但能给人极深刻的印象。
第二乐章,慢板,a大调,3/8拍子。这一节奏徐缓的乐章亦为奏鸣曲式。弦乐器静静地演奏出主题旋律,显得沉静而安详。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稍快板,升f大调(有六个升记号,在当时可以说极为少见)。全乐章在情调上,属于节奏稍快而较复杂的段落,其中段以三度重叠的两支法国号奏出,但音乐并不因此而显得粗野,依旧典雅庄重,是这个时期海顿最完美的小步舞曲之一。
第四乐章,急板,升f小调,2/2拍子,奏鸣曲式。终乐章分成两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交响曲通常的终乐章形式,以极快的速度向前发展。第二部分为慢板,3/8拍子,这是最后附加的部分,体现出曲名“告别”的含义。不久,第一双簧管与e调的第二法国号结束演奏。初演时,还特别依照海顿的指示,将谱架上的蜡烛吹熄,团员纷纷抱着乐器依次退场。最后的十四小节,由两个继续演奏着的第一小提琴,在安静而孤寂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五、教师小结:
湘教版四年级上音乐教案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