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本书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发都可以通过读后感写出来,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是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能力的,下面是爱制作小编为您分享的生并的老师读后感推荐7篇,感谢您的参阅。
生并的老师读后感篇1
李镇西老师说:“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老师’不是与我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镇西与昨天的李镇西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
“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拢。”李镇西老师强调自己和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李镇西老师告诉我们:“‘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这段话蕴涵着极其深刻的哲理:做最好的老师,应该成为每个教师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态和人生追求。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免会走一些弯路,如果恨铁不成钢和急功近利的矫正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那么我们不妨向李镇西学习,手持爱的灯盏,用我们心灵的灯光为之引路。给孩子一分信任,就搭起了沟通的桥梁;给孩子一分鼓励,为他的每一进步喝彩;期待他下一次可以做的更好,那就为孩子点亮了一盏心灯;给犯了错的孩字一点宽容吧,让我们无私的爱来面对学生的错误,——因为,爱学生就等于爱自己。
李镇西老师在书中还介绍了许多在教育实践中好的做法,以及教师素质提升的方法。读后,心里极不平静,这不正是我所急需的吗,他像一盏明灯,引导我向做最好的我不断探索!前行!
生并的老师读后感篇2
我读了淘气包马小跳了后我感到这本书无比有趣,所以我想为大家分享一下我很喜欢的片段。
除了体育老师不说马小跳有多动症,几乎所有教过马小跳的老师,都说马小跳有多动症。
秦老师不止一次地这样对马小跳说:“马小跳,你一刻都停不下来,让你爸爸带你到医院
检查检查,看是不是有多动症。”
老师的话不敢不听。马小跳把秦老师的话原封不动地传达给马天笑先生。
马天笑先生不以为然:“你又没病,到医院去干什么?”
马小跳说:“我爱动。”
“爱动好哇”马天笑先生一巴掌拍在马小跳的肩膀上“生命在于运动嘛。”
有了“生命在于运动”这个原理,马小跳动得比以前更厉害了。
“马小跳,我来治你的多动症。”秦老师说。
在对马小跳的教育问题上,秦老师从来不在马天笑先生身上寄予太大的希望,因为她觉得马天笑先生自己就像一个不懂事的大男孩,所以她在马小跳身上下的工夫就特别多。
看了这个片段后我也觉得秦老师认为是错的,生命在于运动。但是我看了下面终于明白了秦老师的苦心。
六一儿童节那天演节目,马小跳的全身裹满了棕色的布,这是树干。手上举着绿色的树枝,他更像一棵树了。他一上台,就把所有人的眼球都吸引到他身上。马小跳是全校闻名的淘气包,所以他在全校的知名度远远高于路曼曼和唐飞,人们根本不看路曼曼和唐飞的龟兔赛跑,就只看马小跳。
节目演到最后,马小跳用充满智慧的声音,也就是用那种瓮声瓮气、拖声拖气的腔调,说出了那句最关键、最灵魂的台词——“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刚说完,全场就响起了炸雷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最后我向大家推荐这本书。
生并的老师读后感篇3
最近,读了李镇西老师所着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这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
李镇西校长在序言中说:“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每每读到此,我的内心便会受到触动:是呀,我们在年复一年的工作中,有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个性,有没有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呢?很多时候,是在和别人的攀比中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失去了做好自我的追求。结果是浑浑噩噩度日,丧失了做为一个人应有的情趣与活力,更谈不上去超越自我,并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了。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他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而这种爱源与他的心,正是这种爱成就了他的辉煌。任何成功的背后都需要艰辛的付出。从他的人生经历中我发现他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良品质。坚韧、好学、勤奋……形成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生并的老师读后感篇4
暑假里,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我有幸拜读了李镇西老师所著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书中的内容犹如阵阵清风吹进我的心里,让人感动,荡涤心灵。这本书是李镇西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萃,它集中展示了李老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艺术和具体操作方法。他从自己身边的故事讲起,朴实形象的语言中透露着诗意,包含着深情。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校长对教育工作无比赤诚,对学生无比热爱的一颗教育者的心。而这种爱心成就了他的辉煌。爱孩子,才能理解孩子;爱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爱心;爱孩子,才能无微不至地关心、关注成长的每一个细节;爱孩子,才能成为孩子的亲密朋友;爱孩子,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教师真挚、深厚的情感可以发出强大的爱流,有利于传导。做最好的教师要把心里的情感用语言、行为表达出来,师生间通过精神的交流,达到思想感情上的联系和信赖,教师真挚的情感在学生的情绪上就会产生共鸣。曾经我班上有个同学上课总是不太专心,后来有一次稍微表现得较好时,我立即表扬了他,还请他当小老师,得到我一次又一次的信任,从此他大变样了。
“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走路。”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心灵的召唤。在今后的人生中,无论做什么事情,让我们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献出自己最大的爱心,做最好的老师,做孩子最喜欢的老师,让自己无悔!
生并的老师读后感篇5
合上书,我却依然沉浸在书中那新颖有趣、曲折幽默的故事中,那些故事令我留恋往返。书中的米老师,豆芽儿,肥猫、米老鼠、兔巴哥、戴安……一个个生动形象、活泼可爱的人物跃然纸上,令我记忆犹新。而我印象最深的当然非米兰老师莫属啦!
这本书写了一名十分具有教学艺术、另类、前卫、富有爱心的好老师──米兰。她大学刚毕业,因为主持人之梦的泡汤,心情不好,在肯德基内大吃时,被四个自称”h4“坏小子骗到白果林小学六?三班当老师。由于她的芭啦芭啦舞非常时尚,使得全班同学竞相模仿,让全校师生为之震撼。米兰当老师很有特点,她去家访时会送礼物,并且不向学生父母告状,而是与家长交流孩子的优点。学生之间打架说是隐私,她也不去追究,只要改正就好。她尊重学生,在课前化妆,不带病工作。她教一个软弱的男生捍卫自己的尊严;她告诉一个外表疯狂而内心孤独的女生不能自私。毕业考试前,她带全班同学去踏青,遇到危险时,她又巧妙地教会了学生们用计谋保护自己。当面对一名学生由于家里的猫难产,而因此旷课,她竟将需要的钱送到了医院……米兰老师带给我太多不可思议,出乎意料,也体现出她与其他老师的太多不同……在故事中,我和米兰老师一起逐渐认识了六?三班的同学们豆芽儿黄豆豆、小魔女秦天月、米老鼠米奇……也和六?三班的同学们一起学到了许多与课本无关但又十分深刻有价值的道理。
我真希望世界上所有的老师都和米兰老师一样,走出传统式教育的方法,将关怀放在首位,让我们学生在理解中快乐的成长。我们长大后,如果想要成材,想成为国家栋梁,不能只有知识,要是不懂得做人的道理,又有何用途呢!老师们不能只教会我们文化知识,还要教会我们富有爱心、同情心,用自己的力量保护自己。这些看似浅显的道理其实很有价值,对我们的人生也十分有益。
啊!真希望像米兰老师这样的老师能多一些呀,这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浓厚了,学到的知识也就更多了。
生并的老师读后感篇6
?漂亮老师和坏小子》全书讲了从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大学生米兰,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被“邀请”做六三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因此与坏小子肥猫鲁云飞、米老鼠米奇、豆芽儿黄豆豆、兔八哥战小欧、发生了一系列温暖、搞笑……的故事。
给肥猫、豆芽儿送去需要的东西;教一个男生如何用自己的力量保护自己;让肥猫、米奇知道欺负弱小的后果;毕业考试前开“我很棒”展览会,让家长对孩子信任、让孩子放松,从而取得好成绩。
中途,米兰也引起了老师的嫉妒和恨。在学校中引起了不小的风波,但又一次次化险为夷。
米兰深得校长、同学们的喜爱,这才是真正的好老师。
米兰从来到学校后,没有循规蹈矩地按老教师的方法来教学,而是一直推陈出新,开创新的教学方案。这让每个老师匪夷所思。但我认为他处理每一件事的道理以及方法非常特殊,但是非常好。
调皮的变乖、弱小的变强大……这都是有了米老师后的变化。
她是所有教师的模范,是家长信任的人,是我们值得托付的人……她是一个好老师。
生并的老师读后感篇7
一本好书能启迪人的智慧,涤荡人的灵魂。我觉得《正面管教》就是这样一本好书。暑假里,读了简尼尔森的著名作品《正面管教》一书,深深被作者的教育思想所折服。之前,在我的思想里,正面管教就是赏识教育,同时,我认为对于孩子的教育既需要适当的惩罚更需要鼓励。读了《正面管教》之后,我的教育思想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对于孩子的教育既不能惩罚也不能骄纵,需要正面管教。对于孩子的教育,更多地是有效地与孩子沟通,因为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对于孩子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
纵观现在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我们会发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认为惩罚和骄纵是永远存在的。现实中很多教育者往往也会从这两个极端去考虑孩子的教育问题。认为惩罚有效的人,惩罚就成为他们教育孩子的常用方法。认为鼓励有效的人,往往演变成了对孩子的骄纵。对于孩子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找到问题的根源,针对问题采取有效的的方法进行化解、沟通,才是教育孩子的关键所在。
“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作者的意思是让我们多鼓励,但作者所说的鼓励并不是简单的赞扬。作者所说的鼓励是指多给孩子一些机会,是对孩子的尊重。这种尊重会让引导孩子慢慢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孩子需要正面管教,正面管教的方法,让我们的教育成为孩子们乐于接受的教育。今后,对于一些活泼好动的孩子们,我们老师也要学会用正确的方法
生并的老师读后感推荐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