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写得好可以向读者传递书籍的情感和价值,吸引他们去体验和阅读相关作品,写读后感是我对书中细节和意象的解读和思考,有助于我更好地理解书中的隐含信息,爱制作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读《蛙》的读后感1000字推荐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读《蛙》的读后感1000字篇1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而文学著作里蕴含这的伟大人物的光芒与智慧和先哲的人生经验往往给后人带来丰富的遐想。而对于它跨时代的思想性给后人带来的是心意与个性。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都不断的从中吸取着心灵的养料。
?格列佛游记》正是这样的一部名著
有人说它是世界讽刺学上的一部著作,有人说它是最有影响力的书之一,也有人说它是就算所有的书都被毁灭也要保留的六本书之一。它成就了十八,十九世纪新一代的文学狂潮。
今天,我有幸看到了这部名著。
?格列佛游记》中最富有讽刺意味的章节是“慧驹国游记”。
格列佛出外航海,当了船长。而他的部下共谋不轨,把他长期禁忌再舱里,后来又把他抛弃在不知名的陆地上,正是在这片陆地上他遇到了神奇的一种生物“慧驹”
“友谊与仁慈是”慧驹“的两种主要美德;这两种美德并不限于个别”慧驹“类,而是遍及全”慧驹“类。从遥远的地方来的客人和最亲近的邻人一样都会受到款待,不管它到哪儿都想到了家里一样。它们非常有礼貌,但是一点也不拘泥形式。它们绝不溺爱小马,但是他们对子女的的教育却完全以理性为绳准。我看见我的主人爱抚邻人的儿女像爱抚自己的儿女一样,它们遵从大自然的教育热爱自己的同类。只有理性才可以把人分为几等,因为有的人德行较为优越。”
当然,慧驹国也有另一种生物“耶胡”
“我的主人告诉过我,”耶胡“还有几种很突出的特性,它却没有听见我说起过(就是说过也说的很少)人类是否也有这几种特性。它说这种牲畜跟别的牲畜一样有公的,有母的,但是和别的动物有一点不同,母”耶胡“就是怀了孕也还会个别公”耶胡“交接。同时公”耶胡“和母”耶胡“也像两头公”耶胡“一样拼命地争吵,打架。这两件事都达到了参保无耻的地步,这是在是任何其他有感情的动物都做不出来的。”
?格列佛游记》这部著作倾其作者一生的心血,生命超越了时代和地域,成为世界文学辉煌的瑰宝。这本书的构思源与朋友的一次聚会,斯威夫特谈到当时政界种种贪婪无耻的行径万分激动,信笔开始了《格列佛游记》第一卷的创作。200多年来,它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作者斯威夫特年轻时患有脑病,几年后日益加剧,时常昏迷不醒。1754年10月19日,斯威夫特在黑暗与孤寂中告别人世,享年78岁。墓碑自撰的铭文表现了他一生的矛盾:“他去了,狂野的怒火再也不会烧伤他的心。”同事不忘激励世人:“前进,过路人,如果可能你就学着做一个光荣的自友事业的热情保卫着吧!”
斯威夫特,不朽的传奇;斯威夫特,不灭的神话!
读《蛙》的读后感1000字篇2
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故事中的小男孩就这样一直孤独的生活着,没有找到真正谈得来的人,直到后来,他学会开飞机,开着飞机在撒哈拉沙漠上发生的那次故障。
有一次,他把飞机开在撒哈拉沙漠时,飞机上的发动机里有一个东西损坏了。飞机上只有他独自一人,他随身所带的水有限,必须自己尽快地把飞机修理好。第一天夜晚,他就睡在沙漠上。
第二天拂晓,一个小小的声音呼叫着他,问他能不能帮自己画一只小羊?他被惊醒过来,看见一个小家伙站在他面前,正严肃地朝他凝眸望着。六岁时,大人们使他对画家职业生涯失去了勇气。所以,他除了画过开着的肚皮和闭着肚皮的蟒蛇外,什么也没有再画过了。
他睁大眼睛惊奇地看着突然出现的小家伙。在这一片大沙漠上,这个小家伙不像迷路的,也没有疲乏、饥渴、惧怕的神情。
他惊奇地问小王子在这里干什么。小王子重复地说道:“请帮我画一只小羊”。
于是他掏出纸和笔。可是,他又忽然想到自己不会画画。小王子知道后告诉他,没关系,只画一只小羊。
他给小王子画了一个闭着肚皮的蟒蛇。小王子看后,告诉他,小王子不要蟒蛇,蟒蛇肚子里还有头大象。
听了小王子的话,他目瞪口呆。
小王子告诉他,巨蟒很危险,大象太占地方。小王子住的地方很小,需要一只羊,让他给画一只羊。于是,他专心地画了只羊。
小王子看后告诉他,他画的这只羊生病了,病的很重。于是他又重新画了只羊。小王子告诉他,他画的不是小羊,是公羊,还有犄角。
于是他又画了张,小王子告诉他,他画的这只羊很老,小王子想要活地长的羊。
他有点不耐烦。因为他要检修发动机,就画了个箱子。告诉小王子,小王要的羊就在里边。
他看到小王子喜笑颜开地对自己说,这幅画正是小王子自己想要的。
小王子问他,画的这只羊需要很多草吗?他问小王子,什么要问这个问题。小王子告诉他,小王子家太小了,怕无法喂养这只羊。他告诉小王子这只羊适合小王子家喂养。
小王子把自己的脑袋靠近了这幅画。
就这样他认识了小王子。
故事中他因为飞机出现故障停留在沙漠上,后来遇见 小王子,小王子和那些大人不同,可以看懂他的画。小王子保持着一份童真的心。小王子可以从箱子中,发现山羊。从中得知小王子能够透过事物的表面发现其实质。
好词有:喜笑颜看、目瞪口呆、旷无人烟、威胁、疲乏、惊奇、严肃、凝眸、拂晓、故障、生涯、蟒蛇、支配、面临、喂养、专心、犄角、荒诞……
好句有:“我惊醒过来,然后看见一个十分奇怪的小家伙严肃地朝我凝眸望着。
读《蛙》的读后感1000字篇3
“明艳艳的太阳热烘烘,小姑娘做着爱情的梦。”终于,爱玛的一生在盲人的歌声中落下帷幕,而此时她的爱情早已香消玉殒。背叛婚姻和家庭,又因自己的盲目被爱情背叛,真够悲戚哀伤遭人怜悯的了。当然夏尔又何其无辜,一直碰不到生活与婚姻的真相,身处假象的世界窃窃自喜,最后窘迫至极,只落得一长绺黑发陪他静静地窒息在凉棚里的板凳上。而小贝尔黛在失去父母后,被迫到纱厂做工勉强糊口。爱玛的骨子里潜藏着浪漫叛逆的因子,她渴望美妙难言的爱情,也一直是这么追寻的。当初急于改变环境,受一时的悸动蛊惑,匆忙又盲目地嫁给了医生夏尔,而夏尔的平庸使他缺乏她所幻想的浪漫,幸福愉悦仿若昙花一现,经过婚姻带来的短暂新鲜感后统统消失不见。爱玛的反骨注定让她无法甘于现状,一次契机她终于叛变,开始走向了另一个世界。
她不切实际,总是对爱情充满幻想,在爱情面前永远保持着十足的活力与热情。对于出轨,她似乎理直气壮,她看不到丈夫的任何优点,甚至看不到他爱她,仿佛只是自己在受苦,总是渴望一段新的感情新的生活来满足自己的精神世界。而过于依附感情的代价是一再遭到背叛,鲁道尔夫扔下她,莱昂亦丢下她,在现实与爱情之间,他们永远选择现实,这或许才是爱情的本质,可她从未参透。
爱玛爱慕虚荣矫揉造作,追求物质生活,对待感情又敏感多疑患得患失。豆瓣评论里有这样一段,“关于包法利夫人,她代表着这样一群人,有着不错的物质基础,却不甘心生活平淡如水;读过一些书,却没有读得很多;充满了浪漫的幻想,却未触及到真实的生活——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又敏感脆弱。”由此,倘若没有很好的现实基础承载她们虚幻的理想主义,结局注定只能是悲剧。
想到毛姆的《面纱》,虽然沃尔特也因婚姻丢掉了性命,但凯蒂在经过不忠和生活种种变故后自我意识最终觉醒,完成了自我救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安宁,就像她在最后说的,“我觉得自己就像个一辈子都住在小池塘边上的人,突然间看见了大海,让我有点喘不过气来,但心里又充满了喜悦。我不想死,想活下去,于是感到了一股新的勇气。我就好像那些老水手,起驶向未发现的海洋,我的灵魂渴求未知的一切。”
凯蒂有机会选择与过去和解,而爱玛终是没有那么幸运,她结束的那样仓促,以至于到死都没有试图悟出生活的真谛,狼狈地躺在床上癫狂绝望失去理智。她可怜,可怜到可悲,这注定是她的结局,她的命。
读《蛙》的读后感1000字篇4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当我一翻开这本书便再也放不下了,西汉司马迁的《史记》让我回味着华夏文明的精华,相信你也一定会被吸引的。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内蕴儒学经典,历史著作,诸子百家著作,形成了完整的文化思想脉络。“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因美色而丢了性命;“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赢政心机复杂;“荆轲刺秦,图穷匕现”中的荆轲并未完成燕国太子丹的任务被赢政杀死;项羽自刎乌江,一代能将竟落得如此下场。这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仿佛让我进入了那个纷乱的时期,华丽的词藻让我不禁对司马迁这位奇才肃然起敬。
之前虽也听王老师讲过也接触过一些关于《史记》的片断,但是仍然被震撼了,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太多太多,不仅仅是一些家喻户晓的故事,就连刺客的身世也是那么动人。说到刺客,我的心里就会出现一个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没错,他就是荆轲,当年那个奉燕国太子燕丹之命前去刺杀秦始皇嬴政而离奇死亡的荆轲。他的倔强与孤僻的性格让我十分好奇,便仔仔细细研究了一番,结果才知道到了他的身世是那么奇特与悲惨。我欣赏他,欣赏他的重情义,欣赏他的才华更欣赏他的略谋,尽管失败了,但是我仍然欣赏他,他的一切都让我为之震撼。
国学经典,华夏之明,书虽然已经看完了,但我相信历史不会完,还有许许多多的谜没有解开,这本书展现了国学的精粹,希望有更多人去了解国学,热爱国学。
读《蛙》的读后感1000字篇5
初读《红楼梦》这本书已经是小学的时候了,八年后的这个寒假,我再次从书柜里拿出这本书来重读。初识《红楼梦》只是因为其“四大名著”的名头及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那时候的自己只醉心于曹雪芹先生勾勒出的儿女情长,
总觉得宝钗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过于功利和圆滑,却对黛玉的葬花情节念念不忘,喜欢她的洒脱性情。
那时候的我印象最深刻的情节就是“黛玉之死”,心爱的男子在自己身体抱恙卧床之时与别的女子成了亲,戏剧性的在宝玉与宝钗拜托之时黛玉也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如今年岁增长,我依旧向往大观园子女们诗词歌赋的生活,除去儿女情长,对《红楼梦》这本书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思考。
鲁迅先生将《红楼梦》定义为“清之人情小说”,并且论述小说的主题道:“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如我之辈,首先看到的是儿女情长,最后看到世事兴衰。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讲述上层社会中的四大家族为中心图画,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不论是“元映探惜”的故事还是宝玉、宝钗、黛玉的故事,曹雪芹先生用一个时代的爱恨情仇映射出世间百态。
董卿说过:“往浅了读,这是一个院子里的儿女情长,往大了读,这是一个朝代的盛衰兴亡,所以无论什么时候读起《红楼梦》,每每掩卷,心里总会想,真有味道。”
在小小的红楼中折射出了家族兴亡、社会变迁、人情冷暖,以及无可奈何的爱情,欢歌笑语之中暗藏着悲惨离别。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故事,不就是因为遭受到封建理教的摧残而变得如此悲惨的吗,成全了更高位者的想法和意愿,成全了贾府中那些所谓长辈们的意愿,最终还不是落得一个死一个疯的下场。所以说,封建礼教真的是一个吃人的妖怪。
重读《红楼梦》,我不禁再次感叹世事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如果可以,我也想拥有诗词歌赋的能力,想拥有宝钗的大方从容,拥有黛玉的洒脱性情,想拥有宝玉的潇洒自由。但是,世事无常、人生无奈不是吗?
我只愿坚定目标,勇敢去追求自己想要的。
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们看,《红楼梦》的悲剧结尾,让我看到价值,收获价值。
读《蛙》的读后感1000字篇6
——平凡人,什么在yin影响你的命运
无论历史经历了怎样的变革,无论世代经过了怎样的变迁,于当事人而言,个人不过是大时代下一颗平凡而微末的星辰,时过境迁后,一切终归于平淡。尽管文学终难以避免时代的烙印,但不论是讲风雨如晦的文革,还是日新月异的时代,路遥先生皆以平和朴素的笔调,将那些最平凡的人们的故事缓缓道来,这是最难能可贵之处。
每个人都曾是历史变革的主角,每个人在平凡中寻找生的意义。年少时期最好为人师,常以自己的一点儿经历便推测他人是否过得幸福,胡乱施以莫名的同情或羡慕,如今看来是全然不必要且可笑的。《平凡的世界》最恰到好处掌握了这种客观,黑煤窑里炭工也好,省委书记也罢,不能说谁一定就是幸福或者不幸的,每个人都有其局限性,难以避免地要经历纠结、挫折和痛苦,不得不力所能及地劳动,从而获得心灵的满足,只要一个人的心灵感到富足和充实了,他就应当是幸福的了吧。
不由思考,人的命运究竟在受什么影响?
私以为,与主观的思维局限性及客观的社会历史环境都有不可分割的因素。以书中主人公少安和少平为例。
在双水村这一小环境下,孙少安作为家中老大,早已展示出他的“才能”,被村里人称为“能人”,却由于一边受到大跃进、文革时期集体农耕的影响,一边承担家庭的重负,虽每日辛劳,却无法切实地改善家庭贫困凄凉的状况,这是由于环境的局限性造成的痛苦。一旦新时期来临,环境发生改变,办砖场、贷款融资,这种局限就不复存在,他就能有一番成就。然而,过早的辍学导致他文化知识的缺乏和视野的狭小,思维的局限往往能导致不可逆转的悲剧,譬如他无法向弟弟一般勇敢地跨越阶级追求自己的爱情。而有些思维的局限却可以通过成长中的实践教训得以提升,商业交往的明枪暗箭起初他并不熟悉,以至于缺乏戒备之心,失去自己的判断,仅凭一己经验和感情冲动,给砖厂生意带来极大的风险。一次失败经历的反省再加之弟弟的循循引导,他才终于回归正轨,也使思维来到更广阔的一片天地。
同样地,家庭的重负让少安的弟弟孙少平自幼敏感早熟,虽然受时代环境局限的影响,他无法攻读大学,但读书的习惯和在县城上学的经历让他的视野更为开阔,思维也更加深邃。这使他虽然与晓霞处于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身份,却能够在思想上得到共鸣。也使他选择更加独立的生活,即使身处不见五指的黑煤窑中,即使心灵和身体均承载着无限痛苦,他都能从中找到劳动的价值、生活的意义,并对这样的痛苦充满幸福和感激。
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而人的生命正是在煎熬中才强大起来!我想这就是这部浩瀚长卷,想要告诉我们的,关于生命的真谛。
读《蛙》的读后感1000字篇7
如译者所讲:浮生六记和许多老故事一样,其中有欢乐也有悲伤,有温馨也有酸楚,有热闹也有寂寞;似乎过于平凡,还有点不合时宜,却有一种看似“慢半拍”但永远不过时的温暖、悠然和浪漫;当然,还有爱情。在我看来,作者一生的经历莫过于八个字,那就是:人生写意,莫过良缘。
沈复生于1763年,字三白,号梅逸,清代苏州画家。一生在家庭、官场、经商之间沉浮,浪游各地,阅尽人生百般滋味。诞生在苏州一个小康读书人家。沈复年幼时与他的表姐(也就是故事的女主人公——芸)定亲,开启了这段百转回肠的故事。沈复生性豁达快乐,喜好交友,喜好出游,结交了众多情投意合的好友,也游历了许多山水名胜。他似乎就是有这种本事,即使是困窘的日子也总是有办法过的津津有味。
更为难得的是,芸和他是一样的人,安于简单平淡的生活,自得其乐,两人情深意笃、夫唱妇随,芸的温柔体贴和兰心蕙质,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了别样的趣味和风情。
沈复对芸的爱是如此的真挚,在他笔下的文字中,你不难读出芸的形象:她清秀瘦弱,脖颈修长,弯弯的眉毛,眼睛灵秀俏丽,顾盼间神韵动人。唯是上唇略短,微露出两颗牙齿,虽然这似乎不是有福之相,但别有一种妩媚娇柔之感,让人怦然心动。然而芸让沈复着迷的绝不仅仅是她的外表,更是她为人处世乐观积极的点点滴滴。她终日神色平和,与她说话,常以微笑作答。对父母长辈尊敬爱重,待晚辈温柔和气,家事料理的井井有条,没有一点疏忽。又见她可终日与作者厮守,花间月下品读诗书,纵论古今。
回头看,似乎我们的男主角并不大有资格胜任这一角色。虽家境小康,但他既不曾积极规划未来,也没有丝毫将来要继承门第的自觉;对读书没有什么上心的地方,也不知道像精明能干的父亲多多学习。他似乎甘于过小情小调的小日子,和芸卿卿我我,儿女情长。
但即便如此又有什么不好呢?为什么一定要把人生活成小说或者剧本?谁又规定了做人就一定要志存高远、胸有成竹?我们中绝大多数的人都很平凡,并将终生平凡。沈复没有宏大的才情和高远的志向,他生性风流,不贪图功名利禄,但好在他身边有芸的陪伴,纵然生活充满未知和艰辛,但这位女子却总能把生活变得充满乐趣。
正如我所说:人生写意,莫过良缘。在岁月的长河中,终将陪伴我们的不是父母、也不是子女或朋友,而是携手一生的伴侣。所以无论看上去多么平凡的人生,只要身边有佳偶相伴,接受它,安于它,坚守它,并乐在其中,发现快乐,懂得欣赏,懂得感恩,自会体会到人生独特的乐趣。
读《蛙》的读后感1000字推荐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