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优秀的事迹材料能向他人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让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在平日工作里,咱们都一定碰到过事迹材料,爱制作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村医生事迹材料范文精选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村医生事迹材料范文篇1
“人就算活150岁,如果没为别人做点有益的事,那也是虚度了年华。”钟晶,一个80后独生女,一个坚守在大山深处的乡村医生。2008年,她为了与在乡镇工作的丈夫团聚,辞掉贵阳大医院的工作,来到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龙河村卫生室,做了一名乡村医生。不久,丈夫调入州府,她却仍然独自坚守。没有澡堂、时常停电、没有城市里五彩斑斓的时装和琳琅满目的零食,乡村的寂寞无边无际……但她一一承受,并用精湛的医术和贴心的服务为当地少数民族群众解除病痛。她的付出换回的,是乡村百姓无限的信任,以及来自网友的声声祝福,她是网民眼中“最美乡村女医生”。
劳动,是美丽的:贵州“最美乡村女医生”记事
她独自坚守在偏远大山中的村卫生室,用尽所学为当地老百姓解除病痛,把最美的青春留给了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网友称赞她为“最美乡村女医生”。
最近,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龙河村的乡村女医生、一个来自省城的“80后”钟晶成为网络红人。她的故事在网络多家论坛上流传。
五一节前,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来到大山深处的龙河村,走近这位甘于清贫寂寞、倾力治病救人的“最美丽”的劳动者。
记者到达时,临街的龙河村卫生室中,不少村民正在看病买药。一个温柔的声音不断叮嘱道:“老人家,这个药晚上睡觉时才吃。”“头痛粉吃多了不好,你要一盒我不能卖,但可以送一包给你吃。”
说话的就是钟晶。她出生于1982年,是个漂亮的贵阳姑娘,个子娇小,皮肤白皙,一双眼睛大而明亮。
2008年,她辞去贵阳长江医院的工作,跟随在乡镇工作的丈夫来到龙河村,为当地缺医少药的老百姓开起了村卫生室,这也是龙河村4000多名村民唯一能进行新农合报销的卫生室。
岂知两个月后,丈夫被调至黔西南州委工作。“走还是留?”她很纠结。她发现,由于贫穷闭塞,当地农村妇女大都缺乏基本的卫生保健知识,不少妇女患妇科病后,找不到女性妇科医生,一直拖到病情恶化。龙河村还是个风湿病高发村,老人几乎都患有风湿病,一些村民40来岁就骨骼变形、直不起腰。而村民最缺乏的就是能够对症下药的好医生。
留下来为当地百姓治病!
下了决心的钟晶拿出2万元购买了理疗仪、治疗妇科等疾病的仪器,所有用具每周消毒一次,还按大医院要求设置了垃圾分类。龙场镇党委副书记孙志宏说,她的卫生室是镇里最正规的之一。
钟晶一家三代行医,她又托均为医生的外婆和母亲打听了一副治疗风湿的草药方。48岁的龙庆昌患风湿病14年,多次外出求医花费上万元。“最后找到钟医生,20元6包药就好多了,介绍的几个朋友用药后也都有好转。”龙庆昌说。
村里不少苗族群众不懂汉语,她就靠打手势,或请懂汉语的苗族学生帮忙翻译。2010年国庆节,钟晶还自掏腰包,请来贵阳的妇科专家为村民坐诊,她也趁机学习。“我为自己学有所用感到安心。”
早上7点20分钟晶就起床开门了,她在露天水管前洗漱完毕,不施粉黛就开始打扫卫生。不到20分钟,就有村民来输液。她来不及吃早餐,却关心病人是否饿肚子,并把豆浆分给病人喝。
“病人多时一天看上百人,一天只吃一顿饭,一直忙到晚上11点,有时脸也不洗,倒在床上一觉睡到天亮。”钟晶说。
但最初多数村民对这位年轻医生持怀疑态度,一天只有两三个病人。遇到不信任自己的病人,钟晶就先给他们配一天的药,仅两三元钱,告诉病人若有效再来。每个病人进门,她总是先端上一杯热水。
渐渐的,“钟医生医术高、态度好”的口碑越传越远,邻村的群众赶来找她看病,外地来的建筑工人也把这里当成了“固定”医疗点。
钟晶看病卖药十分便宜,有时几元药钱都免了,钱不够也可以赊账。村里一位78岁的空巢老人靠捡塑料瓶为生,全是一两毛的零钱,这样的病人,钟晶不仅不收钱,还常留他们吃饭。
时间一长,村民们把钟晶当成了朋友,没病时也来拉拉家常,赶集时常来歇歇脚。也常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快乐和温暖。卫生室里的燕子窝每年都有燕子返巢;村民们常送来自家地里的蔬菜,逢年过节大家又不约而同的送来糍粑、红米饭;乡亲们一起看露天电影有说有笑,感觉人与人很近;她记得每一个医治过的孩子的名字,孩子们也亲切的叫她“姨妈”“小嬢”。
一次,一个老大妈对她说:“你一个城里的女娃娃,丈夫也不在这边,跑到我们山沟里来又挣不了钱,何苦呢?”这样的关心让钟晶倍感温暖。在她看来,农村很能体现人生价值。在大城市,医生和病人多是纯粹的医患关系,但在农村,村民们却把医生当成了一家人。
钟晶在病人面前沉稳干练,私底下也是个典型的80后,她是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独生女,喜欢吃零食、逛街、跳舞、看电影……
但在龙河村卫生室,衣柜是装药的纸箱,只有单调的三四种蔬菜,买不到爱吃的巧克力和奶茶,更没有五彩斑斓的时装。电力不足时还常停电,晚上只能靠蜡烛或应急灯照明。丈夫刚调走时,她独自躺在卫生室里,听着山风呼啸,害怕得睡不着,只好爬起来靠在墙上坐到天明。
没有澡堂,只能用两个大桶提水到屋内,蹲在一个大盆里洗澡;农村简易厕所臭气冲天;夜深人静时,还能听见老鼠窸窸窣窣从床下爬过的声音。
最难以忍受的莫过于寂寞。刚来时,没有电视和网络,也没有朋友,病人又少,找不到人说话,“卫生室里静得很可怕,感觉外面的世界很遥远。”
但她娇小的身体里有一颗强大的心。邻居徐显佳说,有一次钟晶得了重感冒,只能自己往脚背上扎针输液。“有人来买药,她还一只脚跳到药柜边拿药。我怪她不找我们帮忙,她却说能坚持就不麻烦大家。”
钟晶也试着从贵阳请了3位医生来帮忙,长的呆了3个月,短的只呆了3天,都因无法忍受乡村的艰苦而离开了。
她坦言,自己也打过“退堂鼓”,朋友们都劝她离开,也有机会调到兴义市工作,和丈夫团聚。但乡亲们听说她可能离开时,纷纷跑来打听:“钟医生你要走了吗?”“我们舍不得你啊……”
“老百姓这样需要你,怎么忍心舍他们而去?”钟晶说。
她的故事在网上流传后,被感动的网民,称赞她是值得学习的“美丽天使”。钟晶听后笑着说:“和那些更偏远的乡村医生相比,我的条件已经很好了,起码油盐酱醋俱全。”
而在丈夫龙瑞见眼中,钟晶就像“矿泉水”一样简单纯净,“善良宽容,不计得失,凡事总往好的方面想。”
如今钟晶有四个家:贵阳市父母家、兴义市丈夫家、女儿所在的奶奶家,以及卫生室这个家。她对女儿和父母心怀愧疚,只能靠电话沟通,夫妻俩也很少在家里正正规规的吃顿饭。
但钟晶说自己并不后悔,她和丈夫都觉得,有时一个眼神、一句关怀都能感受到默契和幸福。“我会干下去,直到更优秀的医生来给乡亲们看病。”
村医生事迹材料范文篇2
xx,女,xx年10月11日出生,党员,大学本科,医学学士学位,副主任医师,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门急诊科科主任、基层党支部书记。
主要事迹:
1、组建发热门诊,制定管理制度流程和岗位职责,做好培训工作。为了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我院从1月18日起开展发热门诊接诊工作,由于我院是精神病专科医院,虽然有发热门诊但从未接诊过一例发热病人,所以发热门诊的工作是从零开始。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门急诊科的主任和党支部书记,勇挑重担,担任发热门诊工作小组组长,在医院领导的坚决支持下从组建医护人员就位发热门诊岗位和发热预检分诊岗位;到准备各种物资;到挑灯夜战以最快的速度根据防控指南制定出发热门诊的各项岗位职责和流程,应急预案等并做好人员岗前培训,要求防控各项知识做到全员全覆盖培训。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发热门诊开始接诊发热病人,及时做好了对发热病人的排查和诊治工作。
2、做好党建工作,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作为支部书记,带头讲政治,牢记党的宗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勇挑重担,面对疫情冲在最前面,带领科室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积极要求入党的群众,积极投入到发热门诊的工作中,还发展支部一名群众在疫情防控攻坚战中火线递交入党申请书。在医院党委的号召下,更多的党员同志主动要求到我们发热门诊预检分诊岗和发热门诊医生岗位来,党员冲在一线,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我们有信心打赢这场抗击疫情攻坚战。
3、坚守一线,带病坚持工作。发热门诊的工作,从最开始的零经验到理顺工作流程,总结经验教训,修改工作方案,协调发热门诊的各项工作,这需要组长的坚守和坚持。疫情防控期间正值春节假期,放弃了与家人团聚,不顾自己身体有病,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村医生事迹材料范文篇3
茹xx,男,心胸外科副主任医师,2006年从兰州医学院毕业进入酒泉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工作至今,现任酒泉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心血管专业医疗组长,他为人正直、诚恳,与同事相处真诚、热心、对待病人耐心、细心,工作勤劳、严谨务实,15年以来他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刻苦钻研,恪守职业道德,凭着熟练的技术,良好的道德及高尚的思想品质得到了领导、同行的赞誉,并获得了患者的认可和社会大众的好评,工作期间先后在北京安贞医院、甘肃省人民医院心外科进修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的专业技术能力,从而更好为广大患者服务,工作之余,他也能积极参与并完成省、市卫健委及医院安排的各项工作,先后获得“酒泉市人民医院青年岗位能手”“酒泉市人民医院优秀医师”“甘肃省健康扶贫优秀支农队员”等荣誉称号。
古人说:医为仁术,必怀大爱之心。医生面对的病人,很多因病痛地折磨而情绪急
躁、焦虑、抑郁。医生在详细诊治疾病的过程中,必须心怀大爱,耐心细致地与病人交流、沟通,安抚病人,消除其疑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患者及家属配合治疗的积极性。茹xx在日常工作中,面对的病人不论贫穷、脏乱与否,一律平等对待,态度始终和风细雨,体贴关心,遇到疑难病变,经常通过查阅各种文献材料,线上线下请教各级专家及各位老师,寻到办法,想法设法为患者解除病痛折磨。
茹xx他是一位平凡的医生,他热爱本职工作,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秉承一颗仁爱之心,以仁心仁术,带来万众安康。
村医生事迹材料范文篇4
自2003年获得医生执业证书至今,“80后”林晓光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已经17年。从医以来,他默默坚守“扎根基层,精益求精,做好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誓言,用精湛的医术和贴心的服务,让无数的患者脱离了病痛的折磨。村民都亲切地称他为“小林医生”。
社区卫生院工作繁忙,平时要接诊大量的病人,林晓光就利用下班时间去村民家随访。
忙完一天的活回到家中的林晓光越想越不放心。当晚20时,他又返回医院拿上随访包,再次来到吴大爷家,对他的血压进行重新测量,发现血压情况没有丝毫改善,而吴大爷又出现了头晕等不适症状。林晓光马上建议吴大爷即刻到上级医院治疗,吴大爷看到林晓光这么严肃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但吴大爷独居,林晓光马上与其家属联系,说明问题的严重性。与吴大爷的儿女商量后,林晓光先带吴大爷去市级医院急诊。经过一系列检查,接诊医生说吴大爷血压太高了,随时可能会发生脑出血,危及生命。在急诊科,林晓光又充当起了临时家属的角色,跑前跑后,为吴大爷办理各种手续。经过紧急处理后,吴大爷的血压终于降到了安全范围,脱离了危险。林晓光这才放心,回到家时已是次日凌晨。吴大爷出院后,逢人就夸林晓光:“多亏了细心的小林医生,不然我这把老骨头不知道在哪了!”从此,林晓光生又多一个“铁杆”粉丝。
在同事眼里,林晓光对病人认真负责,还不忘精进业务,孜孜不倦。勤奋学习,是他业务精诚的主要原因,更是他得到患者信赖的基础。平时,他能察善思,刻苦钻研,为了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更好地履行社区医生的职责,他从做医生的那一天起,就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再忙再苦再累,也没有间断过,为的是向患者提供更专业、更安全、更放心的医疗服务。
守护社区居民的健康,是林晓光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无悔的坚持。无论是雨雪交加的严冬,还是烈日炎炎的盛夏,只要社区居民的求助电话一响,他便马上赶到居民家中,服务于患者需要的第一线。他的名字已经牢牢印在了签约居民的脑海中,是名符其实的“社区健康卫士”。
2019年,林晓光获得温州市优秀家庭医生荣誉称号,居民的信任与支持也更加坚定了他做居民健康守护者的决心。
村医生事迹材料范文篇5
王妙芳,女,1952年生,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百丈镇仙岩村人,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百丈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仙岩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王妙芳在山区基层卫生战线工作40年(截至20xx年),20xx年被评为“浙江省优秀社区责任医生”,20xx年被评为第三届“感动余杭”人物。
30日,杭州市卫生系统举行王妙芳先进事迹报告会。王妙芳也出席了报告会,她用百丈口音讲道:我做的是非常平常的事,社会各界却给了这么高的荣誉,真有点担当不起。我今年60多了,但只要乡亲们需要我,我还是会一如既往地做下去。
市卫生局领导,局直属各单位、各区、县(市)卫生局(社发局)主要负责人、党办主任,职工代表,直管医院负责人共300多人参加了报告会。
王妙芳是百丈镇仙岩村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40年来她坚守在一个小山村,用自己的技术和热情帮村民解除病痛。她把病人当邻里、当朋友、当亲人,成了当地村民不可缺少的大好人。7月11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王妙芳的事迹。患者的快乐就是自己的快乐,被村民需要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王妙芳这种质朴的幸福观,引起了全区、全市甚至全省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省市领导黄xx、徐立毅纷纷作出批示。区、市卫生局先后作出决定,号召卫生系统向王妙芳学习。
报告会由区五院赵玲主讲,百丈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白洪斌和员工王刚领、王妙芳的儿子林峰、仙岩村村民李萍分别从各自的角度描绘了一个可亲、可敬、可爱的下属、同事、母亲和阿姨,讲述了一个个朴实感人的故事。
杭州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滕建荣一见到王妙芳,就握着她的手连说“向你学习”,他说,你的先进事迹,事实上就是乡亲们对你的口碑,这是你的光荣,也是卫生系统的光荣,对此,你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他表示,下一步全市卫生系统将进一步加强对王妙芳事迹的学习和她这种朴素价值观的宣扬,学习她扎根基层、不计名利的高尚情怀,爱岗敬业、救死扶伤的职业素养和情系群众、无私奉献的优秀品格,从而鼓励鼓舞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一代投身医疗卫生的神圣事业。
崇贤街道掀起一股“王妙芳”热
日前,崇贤街道党工委组织机关干部、村(社区)负责人、崇贤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一起参加王妙芳先进事迹报告会。来自崇贤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沈掌富在听完报告后表示:听了王医生的事迹,深受鼓舞,作为一名“赤脚医生”,本人有着与王妙芳一样的经历,要以王妙芳为榜样,一心一意为病人服务,解除病人痛苦,体现自身价值。据了解,崇贤街道党工委举办的王妙芳先进事迹报告会,掀起了学习王妙芳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精神的高潮,街道党工委要求全体机关干部联系实际,谈认识,找差距,在推进崇贤新城项目建设中尽心尽责,在城乡统筹发展中献计献策,在创新社会管理上有新突破。
百丈镇以王妙芳精神激励工作热情
近日,百丈镇计生办组织了各村(社区)计生干部,开展主题为“学习王妙芳同志先进事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座谈会。近来,百丈镇各部门纷纷组织干部职工学习王妙芳同志先进事迹,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工作热情和创业动力。参加座谈会的计生干部,纷纷畅谈学习王妙芳同志的体会,大家都被她的事迹深深感动。仙岩村计生服务员谈到,自己和王妙芳同是一个村的村民,作为年轻一代,着重在四个方面学习王妙芳同志的精神。一是要有责任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二是要甘于平凡,脚踏实地;三是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做学习的表率;四是要不断开拓创新,营造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氛围。
村医生事迹材料范文精选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