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读后感能够引发我们对人生意义和目标的思考,读后感是我们对书中作者笔法和叙事技巧的赞赏和思考,爱制作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芒果街上小屋读后感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芒果街上小屋读后感篇1
我不知道是该称它为一本日记还是应该说它是一本童话。《芒果街上的小屋》就是这么一本优美纯净的小书。它由几十个短篇组成,一个短篇讲述一个人、一件事、一个梦想、几朵云,几棵树、几种感觉,语言清澈如流水,点缀着零落的韵脚和新奇的譬喻,如一首首长歌短调,各自成韵,又彼此钩连,汇聚出一个清晰世界,各样杂沓人生。所有的讲述都归于一个叙述中心:居住在芝加哥拉美移民社区芒果街上的女孩埃斯佩朗莎(埃斯佩朗莎,是西班牙语里的希望)。生就对弱的同情心和对美的感觉力,她用清澈的眼打量周围的世界,用美丽稚嫩的语言讲述成长,讲述沧桑,讲述生命的美好与不易,讲述年轻的热望和梦想,梦想着有一所自己的房子,梦想着在写作中追寻自我,获得自由和帮助别人的能力。我不知道这样一本书是写给哪个年龄段的人的,小女孩的故事看起来琐琐碎碎、平淡无奇,却有一种奇妙的力量让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场所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象着那样一个遥远的地方,一个饱满的透明的女孩,一段细微的敏感的多彩时光。我喜欢这些小女孩的故事,这本书里的埃斯佩朗莎也是,宫崎骏电影中的小主角们也是,在她们的故事里,一种时光的印记在当中穿插出淡淡的水印,有一些片断像是在夏日午后吹起的微凉的风,翻动日记本中那些稚嫩的笔记。
这样一本细致的小日记,你翻动它的时候仿佛都能看见漆黑长发下埃斯佩朗莎明亮的大眼睛,像小野猫一样,带着清澈的倔强和牛奶一般稚嫩的气息,她告诉你她今天的小收获、小烦恼、小心事,她告诉你她多么想要一所属于她自己的大的房子,告诉你她和蕾妮的小冒险,告诉你很多很多似曾相识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想起跟儿时伙伴曾经一起嬉闹的光阴,在那棵古老的榕树下捡一种传说中的四叶草;在我们那些昏暗的破旧小屋子里,折很多的纸船玩很多的娃娃;跑很远的地方,吃一些稀奇古怪的小零食;和她们一起在河边晒太阳在、在田野里玩泥巴。每一个女孩都曾经是埃斯佩朗莎,每一个女孩身边都有埃斯佩朗莎。那个在你身边躲躲藏藏的埃斯佩朗莎,不知道什么时候躲进了你的心里,在那些河水宁静阳光细腻的日子里,她偶尔也会在出来晒晒头发晒晒脚丫。她不是小王子,也不是彼得潘,她自然而真实,触及到每一个人柔软的心,当你跟着她进入她的世界之后,你会发现,这样一本书,原来是自己遗忘的儿时的日记本。
芒果街上小屋读后感篇2
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本书似乎没有太大的难度。没有过多的偏僻生词,没有复杂难懂的句式结构。但就是这样简单的一本书,被sandra赋予了一股难以言喻的生机。她用她最单纯的语言讲述成长、沧桑、生命和苦难,梦想和追求。她用朴实的描述安抚我们的不安,带着我们走入她的世界,带我们沉浸于那种再难追回的清甜的回忆。在她的芒果街里,我们能从门窗楼宇中看到自己的家乡,从邻里絮语中听到自己心中的低语。多少书评盛赞她这本合集文风甜美,有着令人心悦神怡的sweet stories。我却总是从字里行间品到离别的一丝氐惆。她写的的确很美,但我总觉得是那种告别年少的遗憾的美。
初读完这本书时,我恍然觉得回到了青涩的少年时代,回到了作者sandra在她甜美故事中描述的那个年纪。我站在19岁的芒果街回望,在那条小小的街巷中我曾与朋友嬉戏玩闹。我们彼此捉弄,彼此打斗,笑罢哭罢又展笑颜。但现在我再不曾寻到我的儿时旧友,只有刺耳的笑声和叫骂回荡在夜深的梦里。事实上,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芒果街。那无数的街道静静地铺在我们记忆的荒野上,等待着我们偶尔踏进,想起所拥有过的青春年少,最终连记忆也模糊远去,街道也逐渐分崩离析。
在书中,sandra曾写到:终有一天我将挥别芒果街。那时我太过顽强,不足她留我安歇。(one day i will say goodbye to mango.i am too strong for her to keep me here forever.)我在念到这话的时候就有共鸣。头发由短蓄长的时间里,我知道远方还有更辽阔的世界,我想要亲身去尝遍百般奇遇,我想要去看看,更好更圆的月亮。仅仅一条儿时的`小街巷不能使我心安,我正一步步地离开那个叫做沧州的家乡。我心里很清楚,最后我要在一个什么地方定居多年,学着变成一个真正的大人,不再做自欺欺人的、孩气的幻梦。生活像是坐着火车去旅行,在这一站你和一些人相识相交,但你心里清楚得很,你正在向下一站驶去。你终将逼着自己和所有已经建立的感情挥别。
可最终还是会有些东西固执地选择扎根在记忆深处。它们是今天的我们,是我们的明天。好比每个人心中建了一座城池,城池最隐蔽的贮藏室里放着过去所有的记忆,我们用最坚固的牢锁扣住了贮藏室的门。会有那么一个时候,一把钥匙猛然间出现,吸引着我们转过身,放下所有行李走进去歇息。正如sandra在结尾所写,我们离开是为了重回,为了我们滞留下的所有,为了我们不能带走的所有。我好像是个有点矫情的人,痛恨所有的分开放不下所有的别离。可再捧着这本薄薄的书,我又好像有些明了,又好像有了勇气,目送那些远去的背影。
芒果街上小屋读后感篇3
翻开亮黄色的书面,我跟着书面上的,有着白色轮廓的小女孩一起进入了芒果街。
原来小女孩是有名字的,她叫艾斯佩朗莎。她说,在英文里,我的名字意思是希望。在西班牙语里,我的名字意味着太多的字母,它意味着哀伤,意味着等待,它就像数字九。一种泥泞的色彩,它是星期天早晨。爸爸刮胡子播放的墨西哥唱片,呜咽的歌声。艾斯佩朗莎,我在心中默念这个名字。这个名字藏着太多太多的感情,藏着另一个艾斯佩朗莎(艾斯佩朗莎的曾祖母)的故事。
她说,曾祖母一个属马的女人,年轻时她就像野马,坚强、倔强,有着自己的本事,活的自在奔放。直到她被她的爸爸用麻袋套住了头扛走,嫁给了曾祖父。曾祖母的一生很好的诠释了“艾斯佩朗莎”在西班牙语中的含义。后来她的一生都在向窗外凝望,像许多女人那样凝望,胳膊肘支起忧伤。艾斯佩朗莎告诉我,她虽然继承了曾祖母的名字,但她不想继承她在窗前的位置。
跟着艾斯佩朗莎来到了一个很小的红房子前,这就是他们在芒果街上的小屋。她随父母漂泊,在种族歧视的天空下,他们没有自己的根。白人女孩凯茜的离开让艾斯佩朗莎的种族意识突然开始苏醒。她终于明白,在所谓的白人社会存在着严重的种族歧视观念,这就是那些人对芒果街上的墨西哥人退避三舍的原因。在那些人看来,这个移民街区是肮脏而危险的,街区的人是不怀好意的,而这些居民不过是每个家庭平凡的爸爸、妈妈或者孩子。
她还向我讲了好多,有自己家人的头发、窗子前四棵细瘦的树、灯下跳舞的马琳,还有自己带米饭三明治、穿旧鞋参加舞会、算命的女人伊伦妮塔、在星期二喝可可和木瓜汁的拉菲娜……
最后她说她要离开芒果街了,她收到了邮递员送来的邮件。她要对芒果说再见了。她说,她的离开是为了回来。为了那些留在我身后的人,为了那些无法出去的人。
合上书,我看到了一个女孩蜕变为女人的过程。艾斯佩朗莎用自己敏锐的观察力洞察了真相。她不寄希望于任何人,而是靠自己改写命运。她不仅仅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有所改变,还希望自己能够帮助那些无法走出芒果街的人。
她喜欢讲故事,她编了一个故事,《芒果街上的小屋》,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那些无法走出去的人。
芒果街上小屋读后感篇4
暑假里,我阅读了《芒果街上的小屋》这本书,由美国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创作。
本书共由44个相对独立的短篇构成,所有故事发生在一条叫芒果街的芝加哥小街上。居住在街上的埃斯佩朗莎,生就对他人痛苦的具有同情心和对美的感受力,她用清澈的明眸打量周围的世界,用美丽稚嫩的语言讲述成长、讲述沧桑、讲述生命的美好、讲述年轻的热望和梦想。梦想着有一所属于她自己的房子,梦想着在写作中追寻自我,获得自由和帮助别人的能力,早日远离贫困,飞出芒果街。
埃斯佩朗莎明白依靠男性是不稳定的,男性只会成为奴役女性的“主人”,一个女性想要实现自己,就只能摆脱男性,靠自己。在妈妈安慰她会变得越来越漂亮时,她反击道:“我决定不要长大变成像别人那么温顺的样子,把脖子搁在门槛上等待甜蜜的枷链。”埃斯佩朗莎对性别的认识是她对男权社会反抗的第二步。
阿莉西娅是个觉醒了的“新女性”,她为了不在擀面杖后过一生,整夜地学习,进了大学。所有的一切在她父亲眼中都是错误,她惧怕她的父亲,她眼中父亲就如同那些四条腿毛茸茸的老鼠无处不在操纵着她。本书不只体现了阿莉西娅的恐惧与努力,也从侧面反映了埃斯佩朗莎对阿莉西娅的佩服,和对男权制社会的不满与反抗,同时阿莉西娅就是埃斯佩朗莎的一个缩影。
老埃斯佩朗莎是个坚强、倔强、野性的女人,虽然不愿嫁人,却被“‘曾祖父’用麻袋套住她的头把她扛走”。她的一生,很好地诠释了名字在西班牙语中的含义。曾祖母是被男权社会所奴役的人。
主人公之所以能完成这一系列的变化,最终走上不一样的道路,源于家庭的压迫即父母的家庭、别人的家庭以及女孩们通过婚姻自己组建家庭的残酷的现实,成为主人公实现转变的生动的反面教材,为小女孩做出正确的决定打下了基础。
?芒果街上的小屋》就是这样一本“文字简洁”的书,她的文字是那样的纯粹,生活就是这样让人费解,它能让一群人找到语言,又让只一群人述失,它试图让一个人处于边缘,但它身后就是空地,但它不坏!
芒果街上小屋读后感篇5
我不常看书,因为我认为,如果不是本好书,就没有读的必要。暑假有点闲,于是姑姑给我推荐了一本书,叫《芒果街上的小屋》,说是本“准童书”,正好适合初中的我看,而且是中英双语读本,顺便还能提高提高英语水平。
芒果色的封面,一个女孩的白色剪影格外醒目,似乎在等待什么。旁边紧靠着用白线勾出女孩侧面的轮廓,微微抬着头,伸着手,她放飞的是那个有着细长腿的女孩的心吗?或者那是她许下的一个小小愿望?带着青烟般的迷惑我翻开了这本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芒果街上的小屋》。
果然和我以前看过的书不一样,读到结尾却勾起了我的许多童年回忆。它不像《一千零一夜》扣人心弦,强压着谜底让人着急,每次揭晓同时又扯出许多新的疑团;它不像武侠小说惊心动魄,而且每本最后都是“未完待续”,找书也是麻烦事。《芒果街的小屋》不同,它像孩子写的一篇篇短小的日记,似乎每看完一篇就会有一份小小的收获,小小的满足。每一篇短文都用纯朴平静的文字记述一件事或一个人,似乎每一篇都独立成章,不经意间却总和“我”、和“芒果街”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许“我”并不是故事的主角,也许幸好“我”不是主角,故事多数是别人的故事。文章没有复杂的修饰,只是充满童真地记述了主人公埃斯佩朗莎的成长,记录了她周围的环境,在她身上、身边发生的事和她的感受、她的梦想,四棵细瘦的树和永远都不够多的天空……
我想,芒果街大概就像许多国家的贫民窟,人们以为住在里面的人很狂暴,环境也十分恶劣,所以没人愿意进去。可他们不知道里面也有可爱的人呀!而住在里面的人会因为受到了歧视而痛苦,可他们没有能力改变这一切。
主人公埃斯佩朗莎是个善良的好女孩,像她的名字一样,她希望有一所大房子,让家人生活得安乐无忧,还可以收留无处可归的流浪者,让他们也体验到家的温暖。或许她希望得到的并不只是一所大房子,她更希望改变整条芒果街。因为那里有她的朋友,她希望她的朋友也能过上好日子,这也是她最后离开芒果街的原因。“我离开是为了回来。为了那些我留在身后的人。为了那些无法出去的人。”
书中也提到一些美丽的女人,结婚后就会被丈夫关在房子里。她们总会坐在窗前,托着腮,忧伤地看着窗外的自由。而埃斯佩朗莎不喜欢这样的束缚,虽然她继承了她曾祖母的名字,但她可“不想继承她在窗边的位置”。她决定“不要长大变成像别人那么温顺的样子,把脖子搁在门槛上等待甜蜜的枷链。”她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很坚定也很固执,她不愿自己只是个柔弱的女子,她要自己独立、率性、坚强,像男人一样:“我已经开始了我自己的`沉默的战争。简单。坚定。我是那个像男人一样离开餐桌的人,不把椅子摆正来,也不拾起碗筷来。”
也许对西方文化还不太了解,而美国也那么遥远,所以有些地方我实在看不明白,但芒果街离我们那么近,我们都会碰到从芒果街走出来的孩子,或许我们自己就是从芒果街走出来的孩子。捧在手上,芒果的味道就是生活的味道,不太涩,不太甜,留在齿颊的淡淡回味最好。
芒果街上小屋读后感篇6
很喜欢《芒果街上的小屋》这样的文字,简简单单的却又意味深长。
百度百科介绍:《芒果街上的小屋》是一本优美纯净的小书,一本“诗小说”。它由几十个短篇组成,一个短篇讲述一个人、一件事、一个梦想、几朵云,几棵树、几种感觉,语言清澈如流水,点缀着零落的韵脚和新奇的譬喻,如一首首长歌短调,各自成韵,又彼此钩连,汇聚出一个清晰世界,各样杂沓人生。所有的讲述都归于一个叙述中心:居住在芝加哥拉美移民社区芒果街上的女孩埃斯佩朗莎(埃斯佩朗莎,是西班牙语里的希望)。生就对弱的同情心和对美的感觉力,她用清澈的眼打量周围的世界,用美丽稚嫩的语言讲述成长,讲述沧桑,讲述生命的美好与不易,讲述年轻的热望和梦想,梦想着有一所自己的房子,梦想着在写作中追寻自我,获得自由和帮助别人的能力。作者是美国的`桑德拉·希斯内罗丝,初看到这样的书名,感觉写的是一个童话故事,或许外国作品都是这样的,就像《阁楼上的光》,也只有外国文学有这样的韵味。
在书中,就是写一个小女孩的故事。小女孩眼中的故事,心中的故事。这样的故事与我相关联,我很愿意去读。你永远不能拥有太多的天空。你可以在天空下睡去,醒来又沉醉。在你忧伤的时候,天空会给你安慰。可是忧伤太多,天空不够。蝴蝶也不够,花儿也不够。大多数美的东西都不够。于是,我们取我们所能取,好好地享用。我只能得到自己该得到的东西,人不能有贪念,好好经营自己的生活。自己心中想要的事情太多,往往为让自己的头脑搪塞的更满,压力更大,自己会把自己压倒。当我太悲伤太瘦弱无法坚持再坚持的时候,当我如此渺小却要对抗这么多砖块的时候,我就会看着树儿。当街上没有别的东西可看的时候。不畏水泥仍在生长的四棵。伸展伸展从不忘记伸展的四棵。唯一的理由是存在存在的四棵。每个人、每根树都有生存的权利,都有存在的价值。生命是一次奇妙的旅游,想清楚这样的事情,生活是多么轻松。喜欢好朋友飞飞的态度,她特别珍惜属于自己的每一点食物。一个纸杯、树枝等等进入她的视线,走进她的生活,都是有生命的东西。特别喜欢在办公室里的绿萝,看着它,心里总是很舒服的。清清爽爽的一片片,沐浴在水的怀抱中,自由、轻松。
我的绿萝,你要好好活。我想成为 海里的浪,风中的云, 但我还只是小小的我。 有一天我要跳出自己的身躯 我要摇晃天空像一百把小提琴。我也想成为海中的一个贝壳,愿永远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我也想是风中的云,洁白的一片片;我也想是我的绿萝,尽情的喝着水分,经历着每一片叶子的伸展、呼吸,尽情的绽放。
芒果街上小屋读后感篇7
看完《芒果街上的小屋》之后,就感觉心上多了一个小洞。
成熟的芒果总是散发着甜腻的气息。但放久了就容易坏,果皮上开始显露出大小不一的灰褐色块,就像人年老后脸上的雀斑。只要轻轻一按,就凹下去一块,芒果是一种很容易受伤的水果。
看到书名,我一开始以为是一本童话里的书。因为书整体是一片黄色,上面还有个大眼睛的小女孩。看完之后,我发现它确实是一本童话,但却夹糅着复杂的情感。
无奈。爸爸妈妈口口声声说的大房子呢,没有大的白瓷砖,没有红的大门,没有高屋顶,没有小花园。取而代之的,是无法呼吸的压抑的小房子。“不管你喜不喜欢,你都属于芒果街道”。主人公一开始并不喜欢芒果街,然而却不得不居住在那儿,因为她——埃斯佩朗莎只是一个小女孩而已。
埃斯佩朗莎总是用一双清澈的眼睛看世界,她不喜欢自己的名字,因为它不像真正的自己。什么才叫真正的自己呢?我不知道,我只是觉得名字只是代号而已,或许世界上有1000万个人叫艾斯佩朗莎,名字只是把你从人群堆中区分出来而已。我的名字太常见了,曾经有一度我觉得自己的名字太土了,那时候我还处于90后的非主流时期,于是我给自己想了好多个名字。总而言之,一定要与众不同,就像言情剧里的女主角。
芒果街上小屋读后感篇8
她是墨西哥裔,她曾经生活在芝加哥的拉美移民社区,她曾经与贫困和梦想同时为伴,她有着清澈的眼睛和诗一般的文字…她,既是《芒果街上的小屋》里的女主角埃斯佩朗莎,也是这本书的作者希斯内罗斯的童年缩影。
书外的希斯内罗斯,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墨西哥裔女诗人和散文家,除了《芒果街上的小屋》之外,还著有《喊女溪及其他》《拉拉的褐色披肩》等作品。如今著作等身的她,当年却也是贫困而又落后的拉美移民社区中的一员。作为大家庭中唯一的女儿,希斯内罗斯有六个兄弟,因此从小她常常感到自己被孤立在外,只好以写作来自娱自乐。最终这个勤奋,坚强的女孩得到了政府资助上大学的机会,并在三十岁时出版了《芒果街上的小屋》,并从此一举成名。这本书写的正是希斯内罗斯自己的童年故事。
书里的埃斯佩朗莎--她的名字在西班牙语里是"希望"的意思,是生活在芒果街上的女孩,有着贫困却快乐的大家庭,各式各样的朋友。她却不安于现状,不甘接受芒果街上一辈辈墨西哥女人的命运,一直渴望着要走出芒果街,拥有一所自己的房子。《芒果街上的小屋》则是埃斯佩朗莎对自己生活和梦想的叙述,她描绘着自己家的小房子、家人的头发、窗子前四棵细瘦的树的模样;也记录下了作家具买卖的吉尔、自称猫皇后的凯茜、在街灯下跳舞的马琳的身影;还书写着自己带米饭三明治、穿旧鞋参加舞会、打第一份工的故事…书里的埃斯佩朗莎不仅仅只是作者的影子,还有一种独特的生命力使这个形象跃然纸上。埃斯佩朗莎与希斯内罗斯,一个虚幻,一个真实,她们共同带我走近了芒果街。
在成长的忧愁中发现幸福
芒果街是个复杂的世界,也是个封闭的世界。复杂是因为这里人口繁多,每个人都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这里的贫困与暴力似乎没有停止之日。埃斯佩朗莎的朋友中有着不屑于住在有色人种区的白人,也有偷车的街头小混混,也有期待通过嫁人改变命运的女孩,还有被丈夫抛弃的老女人。埃斯佩朗莎也经历过被男孩欺骗,被学校的嬷嬷歧视。封闭是因为这里是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的边缘人聚集区,所有的悲欢离合都只能在这一小小的区域里浓缩,这里的居民似乎都是"二等公民",他们的欢乐无人分享,悲苦则无人关心。一切都决定了埃斯佩朗莎在芒果街的成长,比一般的女孩有着更多的艰辛。再加上埃斯佩朗莎的的性格敏感,她的故事也比一般女孩有着更多的忧愁。
生活中的埃斯佩朗莎需要面对种族歧视的压力,面对自己作为穷人的自卑心理,将自己努力地融入主流社会。她也要面对传统的墨西哥裔家族中的性别歧视的压力。与此同时同时,埃斯佩朗莎总是在想着要逃离父亲和兄弟们的家,拥有一所只属于自己的房子,成为一个独立,自信而又美丽的女性。正是因为这些压力的存在,才给予了埃斯佩朗莎最大的梦想空间,成就了她对于未来的甜蜜期待。
成长中的埃斯佩朗莎总是那么容易受伤,一双旧鞋就让她在舞会上走不出自己的座位,一间歪歪扭扭的破房子使她羞于承认自己的家,一个冷掉的午饭三明治令她在学校里尴尬。成长中也总是有那么多使她烦恼的事情:不好看的脸蛋和身材,被背叛的友谊,对男孩们又爱又怕的感情,邻居女人们的悲惨命运。但也正因为生活中的忧愁太多,才衬托出快乐是那么难的,很小的一点小事都能被芒果街上的孩子们放大成为节日般的幸福:穿上大人的高跟鞋,发现一个荒废的花园,合买了一辆自行车…甚至是一朵云彩,四棵树木都可以成为欢乐的源泉。
芒果街生活的艰辛,却带来了出人意料的欢乐。埃斯佩朗莎的忧愁,却使她有了更多的幸福。忧愁和艰辛会使人变得对美好的事物更加珍惜,埃斯佩朗莎就是这样,从而体会到那些往往被忽略的甜美。只有经历过心灵久旱的人,才能接住幸福的小雨点。而那些天生就享受着源泉之水的人,往往会不甚珍惜也不懂感恩。成长的过程,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忧愁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地会有,然而能否在艰辛中发现甜蜜,取决于我们自己的珍惜程度--聪明如埃斯佩朗莎的人会在自己成长的那条芒果街上一路奔跑向前,只为了寻找并珍惜这个忧愁过程中的幸福瞬间。
在成长的回忆中尊重幸福
如果说小女孩埃斯佩朗莎给我带来的启示是在成长的忧愁中发现幸福,那么已经长大成人的埃斯佩朗莎--作者希斯内罗斯给我带来的启示则更进一步:在成长的回忆中尊重幸福。在《芒果街上的小屋》的结尾,女主角离开了芒果街,然而希斯内罗斯却借她的口说"我离开是为了回来,为了那些走不出去的人。"
希斯内罗斯果然用这本书回到了她童年成长的"芒果街",她用这本书记录了少数族裔的生存状态,记录了那些不会被历史记住的人和事。在书写她对于童年的回忆时,希斯内罗斯既没有隐瞒"芒果街"的混乱与贫穷,也没有忘记当年生活中的幸福与快乐。尽管有着那么多的泪水,希斯内罗斯还是给欢笑在她的书里留下了一席之地。"没有一种情感是卑微的,没有一种情感是无用的。"当我们有朝一日终于可以回望过去心路的时候,首先要选择记住的是那些幸福的时光,和希斯内罗斯一样,在未来那些寻找更大幸福的日子里,先为自己留下旧日里的微弱火种。
芒果街上小屋读后感8篇相关文章:
★ 谈爱情读后感8篇
★ 爱国,读后感8篇
★ 读草原读后感8篇